9月22日,央視《新聞聯播》欄目關注報道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民政部近日將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等17個單位確認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在3年里,這些實驗區將通過創新婚育文化載體,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都改些什么?
改革婚俗陋習,各地有哪些好做法?
央視《共同關注》欄目詳細報道:
每年中秋、國慶長假都是新人扎堆結婚的日子。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婚俗禮儀傳承千年,全國各地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婚禮習俗,也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地方的婚俗悄然“變味”。
遭到很多人詬病的“天價彩禮”您聽說過嗎?比如“一動不動”和“萬紫千紅”,“一動”是汽車,“不動”是房子;“萬紫千紅”則是一萬張紫色的5元紙幣加一千張紅色的百元大鈔。彩禮、房子、車子……結個婚,還真是有點難。
民政部確認第二批17個單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為革除婚俗陋習、倡導健康文明婚俗積極努力。近日,民政部發布消息,確認第二批17個單位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2個婚俗改革實驗區。
此次公布的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名單有: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上海市奉賢區等17個單位。婚俗改革實驗區實驗時間為期3年,自2021年9月起至2024年9月止。這些實驗區將通過創新婚育文化載體,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助力婚姻家庭幸福穩定。
婚俗陋習有何危害?婚俗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高穎指出:“ 一些地方天價彩禮、奢侈浪費、大操大辦、人情攀比、低俗婚鬧等問題突出,影響了群眾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養。高價彩禮、婚禮大操大辦給許多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對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不少年輕人因為高昂的結婚成本被擋在婚姻的大門之外,還有人甚至產生了恐婚、不婚心理,這對于我國未來的人口與社會的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婚俗改革旨在扭轉這樣的局面和趨勢,重塑整個社會,特別是年輕人對于美好婚姻的期許和信心。”
改革婚俗陋習 各地有哪些好做法?
今年4月,河北河間市等15個單位被確認為第一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5個多月過去了,各地又是如何做到讓彩禮“減負”的呢?
河北河間市通過邀請道德模范等當地有影響力人士為“零彩禮”“低彩禮”的新人頒發結婚證等方式,倡導莊重簡約的新式婚禮風尚。
在湖南澧縣倡導節儉辦婚宴,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確立單方舉辦婚宴不超過20桌、男女雙方合辦不超過30桌的標準。
河南寧陵縣,倡導彩禮不超過3萬元,隨份子不高于100元。
(來源:央視《新聞聯播》、《共同關注》2021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