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俊
連日來,上海疫情多點散發、防控形勢復雜。在緊鑼密鼓進行“網格化”社區核酸檢測的同時,上海民政系統進一步加強對特殊群體的生活保障和關愛服務,協調解決居民群眾現實需求,讓特殊群體安心、放心。
3月10日以來,上海對全市養老機構實行“全封閉管理”,堅決守護好每一位住院老人的安全和健康。楊浦區社會福利院所有住養老人和職工吃住均在院內,每個人生活都豐富多彩。在院方提前預案把控下,養老院變身成“小社區”:職工們下班后打羽毛球、跳格子、踢毽子……各種文娛團建活動不斷;老人們“銀發課堂”依舊精彩,一起畫畫、做手工、玩游戲、云視頻等,玩得不亦樂乎;對于行走不便的老人,新開設“輪椅俱樂部”,社工們帶領大家一起做康復操、開聊天會,讓不少百歲老人開心地露出了笑容。一位奶奶抱著年輕社工說“很開心,在座的都是寶貝。”
在老年助餐方面,上海雖然暫停社區長者食堂和老年助餐點堂食,但在做好嚴格防疫條件下保留外送和外帶服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全市每天約有4萬份外送或外帶餐食。3月疫情發生以來,虹口區8個街道的社區食堂堅持每天為1500余名特殊人群供餐。北外灘街道第一時間排摸轄區內獨居、高齡、殘疾老人用餐需求,轄區內社區食堂堅持每日供餐,并由社區志愿者為有特殊困難的老人送餐上門,全程“閉環式”管理避免感染風險。在社區防疫升級、老小區“封控”后,歐陽路街道針對社區志愿者人手緊張的情況,及時發動社區自治共治力量參與,成立了一支4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讓關愛服務不斷檔,一位低保對象也加入進來。他說,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將愛回饋社會”。
全市各區、各街鎮聚焦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等,依靠樓組長、“老伙伴”志愿者等,積極送菜、送醫上門,及時安排就醫,做好心理調適。目前全市2300多名居家養老護理員仍在克服困難,為近6000名剛需困難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
“線上關愛”服務也在繼續。閔行區就有3000名志愿者以電話問候和微信聯系方式“緊密聯系”1.5萬名老年人,還特別為3563位高齡獨居老年人提供一日多次的電話問候,隨時掌握老人需求,幫老年人解決實際困難、提供應急服務。
各街鎮兒童督導員、居村兒童主任也加強日常排摸,通過上門服務、電話或視頻連線等方式,提供社區關愛服務,守護在有困難的兒童身邊。黃浦區小東門街道工作人員在常規聯絡中發現一戶低保家庭兒童所租住的小區被封閉管理,兒童督導員立刻通過微信與這戶家庭取得聯系。街道不僅為孩子準備手提電腦方便她上網課,還為該家庭提供日常所需,保質保量地送去蔬果肉蛋等生活用品。徐匯區發動兒童社工為全區困境兒童提供一對一線上心理疏導服務,及時了解孩子們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情緒,對有負面情緒的兒童進行情緒調節和心理疏導,并持續關注有困難的孩子,及時聯系物資,為其家庭提供幫助。
疫情期間,上海加大“政策找人”力度,各區通過線下走訪排查、線上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困難群眾,給予相應救助,并強化社會力量參與,開展結對幫扶、心理疏導和便民服務等。長寧區及時開通關懷服務綠色通道,全區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大重病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困境兒童和有其他緊急需求的困難居民都可“線上掃碼”一鍵提交相關緊急需求;對全區困難獨居老人、重度殘疾人、困境兒童等,社區救助顧問通過電話關懷方式,開展需求評估、疫情認知、心理疏導等服務,為他們解決疫情期間的特殊困難。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