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深圳強化黨建引領 書寫新時代民政答卷

時間:2022-03-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深民軒

近年來,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黨組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圍繞中心工作,積極打造“為民、愛民、利民、濟民、暖民”的“五民黨建工程”,強化黨建引領,推進黨建和業務雙融雙促,奮力開創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為民:思想領航,永葆初心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一個隊伍需要找到信念之源、思想之基,才能行穩致遠。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深圳民政先后組織黨員赴井岡山、延安等革命圣地,接受紅色教育,錘煉黨性修養,引導黨員干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自覺地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

深圳民政打造了“五民學習教育平臺”,舉辦了“民政大講堂”“黨員微課堂”“紅色經典讀書分享會”等活動,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最突出的位置,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幫助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從政之基、廉政之基,引導黨員自覺主動學、及時跟進學、聯系實際學、篤信篤行學,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愛民:鍛造隊伍,打造先鋒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深圳民政十分重視培養青年干部,通過實施“揚帆計劃”,開展“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等品牌創建活動,為民政事業發展積蓄人才。

在2020年新春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局系統300多名黨員干部主動請纓,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養老院、社會救助機構干部職工常常兩三個月才能回一次家;市殯葬服務中心黨員干部勇敢逆行擔使命,保障了自身安全和業務工作安全運行。在脫貧攻堅對口幫扶廣東陸豐、廣西百色的過程中,深圳民政干部克服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困難,通過整合扶貧資金、引導社會資金、落實產業扶貧,幫助貧困地區建立了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帶領群眾走上致富之路。同時,通過籌辦慈展會、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建設、民政領域工作創新等重點項目、重大活動以及急難險重任務的錘煉,深圳民政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黨員隊伍的創造力和戰斗力不斷提升,打造了一支不計得失、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服務隊,紀律嚴明、作風優良、敢于擔當的戰斗隊,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善打硬仗的攻堅隊。

利民:惠民之策,創新示范

深圳是“改革之都”“創新之城”,創新利民政策是推進民政事業發展的根本途徑。深圳民政依托部(省)市合作機制,全力推進落實民政部賦予的9大領域共32項綜合改革任務,以及民政部、廣東省民政廳分別制定的14項和19項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具體舉措,在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區治理、社會組織、慈善事業、婚姻登記、殯葬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改革創新成果——印發《深圳市民政局推進民政領域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方案》,提出民政領域的具體落實舉措;深圳福利彩票承擔了中國福利彩票制度創新“試驗田”的重任;《深圳經濟特區行業協會條例》和登記管理體制改革,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先發展和重點培育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推動行業協會商會積極參與供應鏈優化重塑,參與技術標準制定,推動產業升級。

民政政策的制定要有前瞻性。為此,深圳對標歐美發達國家,考察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一線超大城市的養老制度與養老事業發展情況,根據深圳特點,推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構建高水平養老服務體系的決定》《深圳市構建高水平“1336”養老服務體系實施方案(2020—2025年)》等系列養老政策文件,形成了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社區全覆蓋。

濟民:多方發力,高效便利

高效濟民、便利惠民,是深圳民政工作的核心要義和落腳點。

為暢通急難社會救助申請渠道,深圳民政實施了《深圳市臨時救助暫行辦法》,建立健全快速響應、個案會商“救急難”工作機制;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小額救助和急難型救助可由街道先行救助,提高救助時效性。

順應數字化改革大潮,深圳民政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建設“智慧民政”信息平臺,通過科技賦能,提升民政服務和監管效能。高齡老人津貼實現無感申辦,讓數據多跑路、老人少跑腿;科技尋親系統通過大量數據比對,幫一名滯留救助站近10年的受助人員成功尋親;智慧殯葬祭掃的預約功能可以在清明節有效引導人流,實現削峰平谷、有序管控、優化服務。

此外,深圳市高質量提升社會工作服務水平,社工服務已覆蓋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社區建設、婚姻家庭、精神衛生、就業援助等16個領域,并通過423個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以及665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助力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米”。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1997年,深圳頒布國內首部地方慈善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捐贈公益事業管理條例》,為國家立法提供了地方經驗;2012年,創辦并連續舉辦了九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中國慈展會),開辟了一條開放式、資源共享、多方合作共贏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新路徑。

暖民:解民困,暖民心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知民意,解民困,暖民心”是深圳市民政局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重點,也是“五民黨建”的重要一環。民政工作做得好不好,問問群眾就知道。

把人民情懷落實到行動上。深圳是個移民城市,非戶籍人口占了絕大部分,在了解到非深圳戶籍人口結婚難的情況后,深圳市民政局借助“互聯網+民政”,推進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解決了非深圳戶籍新人在深婚姻登記的難題。

為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底,深圳民政持續完善社會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不斷改善困難群體生活。同時,將符合條件的非戶籍人口納入低保,發揮民政“保底、托底”的職能。

疫情期間,深圳民政還牽頭協調設立46個臨時庇護點,為來深尋親不遇、打工無著的特殊困難群眾提供臨時庇護和基本生活保障,解群眾的燃眉之急。

民政工作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涉及的大多是人們眼中的“小事”。“小事”背后,折射的卻是民生大事。為讓市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2015年,深圳市創新性實施了民生微實事項目,以群眾點菜、政府提供服務的方式,快速解決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為提升民生微實事服務類項目質量,市民政局建立了市級“民生微實事”服務類項目庫,研究制定了《深圳市民生微實事服務類項目庫管理辦法》。截至目前,全市財政累計投入70多億元,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近7萬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29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