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李 絢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民族團結是新疆發展進步的基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是做好新疆工作最基礎、最長遠的問題。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習近平總書記還曾經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民政部門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結合民政工作實際,發揮民政優勢,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在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中發揮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深刻認識做好新疆民政工作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新疆308.9萬名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66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新疆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安排,堅持圍繞脫貧攻堅大局,按照兜底線、織密網的要求,精準落實各項兜底保障政策,7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兜底保障脫貧,為歷史性解決新疆絕對貧困問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政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各項工作都是群眾獲得感的基礎;民政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每一項都涉及群眾滿意度的底線。新疆各級民政部門做實“三聚焦”、履行“三基”職責,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共下達新疆困難群眾救助資金365.8億元,年增幅均在10%以上,“十三五”末城鄉低保標準比“十二五”末分別提高了43.5%、97.8%,城市特困人員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均達800元/月,比“十二五”末分別提高了21.2%、70.2%;農村特困人員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700元/月、500元/月,比“十二五”末分別提高了34.6%、45.7%;集中養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保障標準分別達每人每月1400元和1000元;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惠及36.5萬名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十三五”期間累計實施臨時救助523.23萬人次,實現應救盡救。除了這一張張溫暖人心的民生成績單,民政還通過養老服務、社區服務、婚姻登記、殯葬服務等工作,聯系和服務2500多萬名各族群眾的生活。這些都是對維護新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力支撐。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級民政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繼往開來,接續奮斗,以更高的標準和更實的舉措開創新時代新疆民政事業新局面,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使各族群眾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更好地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準確把握新時代新疆民政工作的核心要義
我們要深刻認識民政工作在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中的重要地位,既要重視做好“三聚焦”、“三基”職責在回應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方面的作用,又要重視賦予“三聚焦”、“三基”職責以彰顯各族群眾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意義。
準確把握新疆民政工作的政治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做好民政工作,體現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事關民心向背。因此,民政工作從來不是單純的業務工作,本質上是政治任務。從新時代民族工作和新疆工作要求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疆各級民政部門的重要政治使命。各級民政干部要善于從政治立場謀劃推動工作,一方面通過各項惠民政策和惠民舉措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另一方面要按照新疆工作總目標要求,把“民政為民”落實到增進團結上,讓各族群眾知道幸福生活源于穩定祥和的社會環境,來自黨領導各民族團結一心并肩奮斗,增強各族群眾的思想感情認同,增進民族大團結。
準確把握新疆民政工作的群眾屬性。民政工作重心在基層,件件與群眾打交道,事事關乎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特殊群體的切身利益,所以做民政工作就是做新時代黨的群眾工作,就是在為人民服務。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區域,各民族之間在文化、語言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各級民政干部在工作中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關系。一方面要牢記初心宗旨,始終設身處地為廣大民政服務對象特別是各類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著想,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把群眾的關切作為工作的重心和著力點,用心用情、春風化雨,將黨和政府的關懷精準送到各族群眾身邊;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導、幫助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準確把握新疆民政工作的時代屬性。民政事業發展的實踐證明,只有緊跟時代步伐,與不斷發展的黨和國家事業同頻共振,才能永葆生機活力。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疆民政事業要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領域的短板弱項,對標黨中央要求,借鑒全國成功經驗,以改革創新破除堵點難點。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彰顯新時代新疆民政的使命擔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體到民政工作,就是通過持續改善民生、完善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實現暖民心、聚民心,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
一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做好新疆工作,關鍵都是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各級黨委要對標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級民政部門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民政工作各領域全過程,促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疆工作的決策部署、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關于民政工作安排不折不扣得到落實,促進各民族大團結。
二要圍繞凝聚民心,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必須緊緊圍繞民心,在做實做細民生兜底保障上持續、集中發力。要以低保對象、城鄉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等信息為基礎,加快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信息庫和橫向數據共享平臺,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等主動發現機制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逐步補齊由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生的基本民生保障短板和差距,促進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起邁向共同富裕。積極探索服務型救助保障,更加重視對受助對象的精神關愛和社會支持,幫助困難群眾在思想認識上更好地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三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好基本社會服務。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各級民政部門要積極回應各族群眾在養老、婚姻、殯葬等民生問題上的急難愁盼,著力提供便民利民、公平可及的服務。有效運用民政工作的優勢,把重心下沉到養老機構、社區等基層,走進大街小巷,走入千家萬戶,進行面對面服務、心貼心溝通,讓各族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的家園建設。
四要聚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要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統籌兼顧、穩中求進總基調,穩妥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提高基層治理規范化水平,在穩定的基礎上不斷釋放基層活力。加快推進“嵌入式”社區建設,助力打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障礙,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搭建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將社區建成密不可分的共同體。積極推動社會組織、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層社會治理體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