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曉明
頂著“小巷總理”的頭銜,扎根社區已有22年之久的劉云香工作有些忙碌。22年間,在劉云香和社區工作者、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臟亂差、功能缺失、組織渙散的社區變成幸福、宜居的典型社區。
劉云香是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中大槐樹街道裕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在她看來,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借著時代的東風,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社區工作中嶄露頭角,自己從一個下崗女工成為社區治理帶頭人,眾多“網格花”撐起社區治理半邊天。
社區創立了“三式”黨支部
劉云香于1999年從企業下崗,輾轉進入社區工作,兩年后擔任裕園社區東區黨支部書記。
據劉云香回憶,剛到裕園社區時,燈不亮、路不平、樹不綠,鄰里矛盾多,社區像一盤散沙。群眾用一個順口溜來評價居委會:一間舊房子,二張破桌子,三個弱女子,守著個爛攤子。
“黨組織是社區的核心,黨組織強了,一切就強了。”劉云香說,社區構建“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創立了“三式”黨支部。首先,功能式黨支部牽頭,把特長相近的黨員集中在一起;其次,網格式黨支部兜底,網格治理提升服務;最后,兼合式黨支部補漏,消除流動黨員管理盲區。
在“三式”黨支部的基礎上,裕園社區優化“支部+X”項目化管理,定期開展項目問診、敲門行動、馬扎會議,十余年來征集民生訴求1200余條,辦成地面硬化、集中供暖、治安防護等居民操心事500余件。
在黨建引領下,裕園社區建立月光俱樂部婦女之家。通過“陽光溫暖超市”群眾互助平臺募集善款19.5萬元,救助單親特困母親、春蕾女童、困難家庭等1700余人次。
“網格花”綻放治理風采
在抓好黨建的基礎上,裕園社區以黨建帶婦建,通過婦聯和各類婦女組織,調動女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裕園社區把100名女居民組織起來,成立了“網格花婦女互助”小組,建立了議事會。網格長樊秀娟自加入網格花組織以來,把社區當成自己的家,為老人送餐,清理樓道環境衛生,加入文明養犬小鏟隊,并在社區入了黨。
居民閆華在社區不僅負責“陽光溫暖超市”運營,還參與愛心大集籌備、社區各項活動攝影,積極照顧社區孤寡老人。她也在社區入了黨,并被評為濟南市三八紅旗手。
近年來,裕園社區參與志愿服務的居民逐年增多,為使志愿服務規范化發展,采用了項目化的方式運作。59個項目組全方位涵蓋志愿服務的所有內容,“公益銀行”的儲值、回饋機制同步啟動,大大調動了居民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300余名社區巾幗志愿者受到表彰。
如今,裕園社區的絲網花、手工串珠、毛線編織、縫紉裁剪、閱讀聊吧、鵲橋聯誼會等公益小組的活動有聲有色,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
志愿服務贏得居民認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社區居民馬萍第一時間要求到抗疫一線,其他姐妹也紛紛站出來,和黨員志愿者一起組成140多人的抗疫先鋒隊,堅守在社區抗疫一線。
社區居民金黎是個“拼命三娘”,膝蓋積水、胳膊摔傷、搬離社區都阻擋不住她參與志愿服務的步伐。自2014年加入志愿組織以來,她不僅負責各種公益小組的運營,還負責云香志愿服務激勵基金的工作。疫情防控中,金黎堅持每天寫捐款日記,對外發布,激發了居民的參與熱情,40多天,云香基金就收到捐款8萬余元。
在劉云香的帶領下,“網格花婦女互助”小組在社區扶危濟困、文化宣傳、志愿服務中,處處爭在前、事事帶頭干,成為社區建設的骨干力量,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巾幗志愿服務組織”。
20多年來,裕園社區歷經兩次合并、兩次拆遷、兩次回遷,從小變大、由弱到強、由亂到治,社區服務水平有了質的改變。社區獲全國社區服務先進社區等80多項榮譽,劉云香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等40多項榮譽。
“正是黨組織給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一個廣闊的大舞臺,我這么一個下崗女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有了這么多的榮譽。”劉云香說,未來將進一步落實好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把群眾遇到的難事、揪心事一件件辦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