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曹忠平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湖南省民政系統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堅守“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理念,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頭,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身邊事,用好“我為群眾辦實事”“五大法寶”,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初心,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巧用“腦”,深思考實部署。完善學習機制。成立廳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制訂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的重要論述作為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首要內容和黨組會議第一議題,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黨支部周學制度的通知》,每周五開展集中學習研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謀劃“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狠抓學習教育。組織舉辦黨史學習教育省委宣講團宣講報告會,赴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專題學習、主題黨日活動,集中收聽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實況直播,舉辦“牢記使命心向黨·砥礪奮進新時代”主題文藝演出、“奮進百年路·邁向新征程”主題演講比賽,引導全體民政黨員干部主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激發全體民政黨員干部大膽建功立業激情。扎實部署動員。下發了《湖南省民政廳關于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通知》《湖南省民政廳“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方案》,明確了為民辦實事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時間安排、工作要求等,召開全省民政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動員會,形成全省民政系統共同參與、扎實推進的生動局面。
善用“耳”,聽民聲做實功。我們堅持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結合窗口服務聽民聲。結合社會組織登記工作、婚姻登記工作、信訪工作,聽取10余萬人次對社會組織登記政策、辦理流程以及日常監管、日常執法等方面的意見建議,聽取20余萬對結婚、離婚對象有關推進婚俗改革、提升服務質量、加快跨區域辦理的意見建議,找準為民辦實事的著力點。結合政務平臺聽民聲。結合“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一件事一次辦”、政務信息數據共享等政務服務系統,通過各級民政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自媒體,深入分析總結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焦點問題。結合建議提案聽民聲。堅持“辦前有溝通、辦時有協商、辦后有反饋”,領導帶頭與建議提案領銜代表座談見面、聯合調研,認真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堅持“有呼必應,有疑必解,有難必幫”,在全省民政系統開展“我為企業減負擔”專項行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行動、“關愛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等8項事關群眾的實事,打通政策落實中的“最后一公里”。
勤用“腳”,訪民情出實招。牢記“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走到群眾中去,用腳步丈量民情。扎實開展大走訪。從重點老區縣中選取22個村(社區)與廳機關黨支部開展對口聯建,組織黨員干部結合社會救助、“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等民政業務,全面走訪民政服務對象,察民情、聽民意,解決實際問題110多個。扎實開展大調研。通過走訪、座談、調查,了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低收入家庭救助政策落實的情況,建立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了解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健全關愛服務體系。了解村(社區)黨的建設、“三個清單”實施、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工作服務、運轉經費保障等情況,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扎實開展大體驗。通過講黨課、開屋場會、文藝演出、放紅色電影等形式,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普及黨史知識。瞻仰革命遺址遺跡、紀念設施,接受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真用“心”,優服務暖民心。堅持實事求是的辦事原則,做到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以實際行動溫暖民心。堅持以民為本。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科學制定“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開發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認定等小程序,不斷增強愛心、信心、責任心,推動各項為民政策落細落小落實,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牢牢守住人民的心。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黨政關心的重點、群眾關切的熱點、政策落實的堵點、發展滯后的難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增亮點,推動民政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堅持貼心服務。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推出為民惠民便民的實招硬招,實施造福于民的項目工程,狠抓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矛盾糾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落在“行”,用真功出實效。堅持人民至上,站在群眾角度,不斷優化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質效。不斷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基底。嚴格落實動態監測,排查困難群眾16.8萬人,納入救助范圍2萬人。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590元和每人每年5228元。積極開展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人均每月達80.3元和74.6元,進一步織密筑牢兜底保障網。不斷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圓滿完成村(社區)新一輪換屆選舉,培訓村(社區)黨員干部140.5萬人,認真落實“三個清單”, 深化鄉鎮社工站“禾計劃”品牌項目建設,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切實為基層賦能減負。通過減免會費、降低會費標準等方式,引導1700多家行業協會商會減少會員企業會費4000余萬元,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不斷提高基本社會服務質量。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不斷健全城鄉養老服務網絡,深化社會適老化改造,有序推進“福彩助殘”“福康工程”等公益助殘項目,老年人服務需求得到不斷滿足。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開展“讀行瀟湘、情暖童年”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夏令營活動,對219名考入高等院校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資助學費91.13萬元。深化婚喪習俗改革,穩步推進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殯葬服務價格管理的通知》,進一步優化為民服務質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