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安忠芳
家住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縣龍岸鎮的小娜(化名)剛上初一,因母親和弟弟生病、家庭生活困難,她決定休學在家照顧家人。鄉鎮社工站的社會工作者獲知這一情況后,多次入戶探訪,動員勸導小娜的父母支持鼓勵她返校學習,并積極鏈接資源,協助解決小娜的弟弟住院看護及醫療費用問題,使她得以安心重返校園。
為提升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自治區大力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在21個縣(市、區)110個鄉鎮(街道)開展試點,探索以專業化社工隊伍補充基層民政服務力量、以規模化社工站點夯實基層民政工作陣地、以規范化社工服務提升基層民政服務效能的有效途徑。截至目前,自治區已實現鄉鎮社工站建設縣域全覆蓋。
強化領導 把穩社工站“方向盤”
自治區民政廳負責人強調,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和社工隊伍建設,是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是補齊基層民政能力短板的有效路徑。廣西堅持黨對社工站和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的全面領導,體現在社工站制度設計、推進機制建設、作用發揮的全過程。
從自治區黨委層面加強統籌。將加強社工站建設納入自治區黨委深化改革委員會2021年度改革任務、列入自治區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年度工作計劃,從黨委層面統籌協調、傳導責任壓力。
堅持黨建引領社工站建設。將承接社工站服務項目的社工機構,統一納入鄉鎮(街道)黨(工)委或當地社會組織聯合黨委黨建工作范圍,有效完善社工機構黨組織建設,納入率達到100%。
充分發揮黨員社工先鋒作用。社工站黨員社工主動戴黨徽、亮身份,不斷增強服務本領,在為各類特殊困難群體服務過程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把黨的溫暖傳遞到每個困難群眾家中。
統籌協調 推動社工站“建得起”
通過不斷強化社工站建設的政策引領,完善協調機制,廣西著力打造多部門共同推進、良性互動、互利共贏的格局。
宏觀政策不缺位。自治區級“十四五”相關規劃以及鄉村振興、平安建設、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等領域重要文件均對社工站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有效提升政策引導力。
具體行動有計劃。自治區民政廳會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印發《全區鄉鎮(街道)社工站和社工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三年全覆蓋的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支持保障措施。
部門聯動有力度。完善由組織部門牽頭、民政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自治區社工人才隊伍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民政廳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社工站建設領導小組,強化縣級民政部門推進社工站購買服務職責、鄉鎮(街道)場地保障及屬地管理職責。試點工作以來,各地迅速行動、各部門密切配合,已建成375個鄉鎮(街道)社工站并陸續投入使用,實現了縣域全覆蓋。
整合資源 保障社工站“轉得動”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西在財力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不斷加強民政工作的協同性,堅持整合資源,推動社工站建設可持續發展。
充分整合民政內部資源。發揮廳內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2021年整合用于養老服務、兒童福利、其他社會福利領域的福彩公益金5900余萬元,有力支持各地開展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實施相關社工服務。
用好社會救助專項經費。從政策上明確以鄉鎮(街道)社工站為平臺開展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所需經費從已有社會救助工作經費或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等社會救助專項經費的2%以內列支;各地結合實際,將可以依托社工站開展的民政領域購買服務事項統一納入社工站項目實施。
協調整合部門資源。發揚基層創新精神,支持引導各地協調相關部門資源共同作用于社工站建設。柳州市魚峰區從城區層面整合民政、共青團、婦聯、殘聯相關資金450萬元,以3年為1個周期,把民政和其他相關領域的民生服務交由社工站提供,既節約服務成本、形成集聚服務效益,又解決了相關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還增強了基層服務效能。
專業服務 助力社工站“用得好”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民政服務對象在基層、工作重心在基層、政策落實在基層、工作成效體現在基層,廣西努力通過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把細致入微的基層民政工作做好,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在鄉鎮社工站的服務內容上,聚焦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臨時救助對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三留守”人員、困難老年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為他們提供照料護理、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社會融入、能力提升等專業社工服務。在服務方法上,發揮一線社工貼近群眾的優勢,通過入戶走訪、和群眾面對面交流,掌握服務對象基本情況及物質、精神、心理等層面需求,定期跟進并提供專業服務,幫助個人、家庭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幫助面臨共同困境或有現實需求的群體建立支持系統。在服務模式上,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建立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五社聯動”機制。
在推進社工站建設過程中,廣西高度重視提升社工隊伍和社工服務質量,探索實行“雙督導”工作機制,堅持在人才使用中培養人才,確保工作實效。突出抓好社工站項目承接機構對一線社工的專業督導主體責任,由承接機構安排資深社工參與服務全程督導,提升一線社工專業服務能力和歸屬感,為社工人才本土化、專業化筑牢基礎。深入落實自治區、市兩級民政部門行政督導責任和縣級民政部門購買服務主體責任,自治區以購買服務方式委托專業機構重點對市級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督導,14個設區市全部建立社工站建設督導團隊,不斷強化能力提升培訓、質量評估監測、資金使用績效管理。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探索了社工參與民生服務的有效路徑,較好地滿足了群眾的服務需求,提升了服務質量;建立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平臺載體,促進了資源有效整合,形成了集聚效應;培育壯大了基層社工人才隊伍,提升了基層民政能力,為民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凝聚了重要力量。廣西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動全區社會工作發展,著力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在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展現新作為、彰顯新擔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