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嘉興“第六險”積聚養老服務新動能

時間:2021-05-0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田 固 劉鵬程

一船紅中國,萬眾跟黨走。浙江省嘉興市因“南湖紅船”名揚中外,自古物阜民豐、人文薈萃,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勇立時代潮頭。

近年來,嘉興市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深度聚焦失能老年人照護難題,自2017年開始探索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以下簡稱長護險),積聚起為老服務新動能,讓嘉興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充實了家庭照護賬

79歲的失能老人李奶奶入住嘉善縣銀福苑頤養中心,每天都可以得到細致入微的專業照護服務,老人和家人都很稱心。

最讓老人滿意的是,嘉興市推行的長護險制度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原來,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僅有2000多元,入住養老機構要花3000多元,如果請個保姆則費用更高?!坝辛诉@個保險,每月可以報銷將近2000元,我的養老金就能剩下點兒,還不給子女添負擔。”老人的滿足溢于言表。

這是一個普通嘉興家庭的養老賬本。“原來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一家人手忙腳亂。在長護險的護佑下,現在很多重度失能老人住進了專業化的養老護理院,花錢不多,照護很好,子女從日常的護理中解放出來了,老年人得了實惠。”嘉善縣民政局局長金明敏感嘆道。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市各級醫保部門、養老服務機構等共收到感謝信、錦旗450余件。

記者了解到,嘉興長護險致力于建設完全獨立的“第六險”。人群全覆蓋,注重城鄉統籌和全民參保,籌資和待遇水平統一標準,制度覆蓋423萬人,戶籍人口參保率達到99.71%;基金籌措合理,統一按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25%籌資,個人繳費30元,地方財政對城鄉居民補助90元;保障范圍聚焦,將重度失能人員納入待遇范圍,已完成評定32363人次,納入保障待遇24202人。以嘉善縣為例,長護險94.5%的保障對象是老年人。

激活了養老事業賬

4月初,記者在海寧市斜橋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看到,“物業服務+康養服務”模式在這里悄然興起。

作為長護險簽約服務企業,該中心采取托管運營的模式,民政部門與衛健部門共同參與建設,聯動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建成了功能齊全的康復室,讓轄區內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康養服務。

“海寧城投資產與海寧鴻翔資產兩大集團強強聯合,在海寧市承接近80%住宅小區物業管理,開展更多針對長者的點單式個性化服務、助老公益活動,服務人群達30萬左右,力爭讓‘物業+康養’的模式及早惠及群眾。”托管企業鴻城物業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這只是嘉興長護險撬動養老服務市場的一個縮影。長護險建制3年多來,該市養老服務業借勢而起,迎來了跨越式發展。

一組數據清晰見證了這一新的發展潮流: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快速推進,全市建成養老機構118家、床位38788張;建成79家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1044家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了全市所有鄉鎮(街道)、村(社區),養老服務“就近可及”;福如海、椿熙堂等一批本土化的養老服務企業雨后春筍般發展,一批全國知名的品牌化、連鎖化養老服務企業加速入駐,一支由46家專業護理機構、1032人組成的居家上門長期照護專業力量日臻成熟;佳源、大樹、雙箭等本土企業布局養老,社會力量積極投身養老,良性競爭的局面初步形成;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安全隱患全部整改到位……

“長護險的實施,讓專業的團隊做專業的事情,是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呈現社會政策的最大效能。”海寧市民政局局長倪繼紅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

平衡了保險產業賬

4月9日上午,在海寧市福如海老年服務站內,“上門護理大數據平臺”的大屏幕藍光閃爍。“在這里,可以實時監測轄區長護險居家上門服務數據信息,黃色光標為正在服務,綠色光標為已完成服務。”該機構負責人有條不紊地介紹說。

嘉興市建立由專業的第三方經辦機構承擔長護險申請受理、待遇核定、日常稽查、政策宣傳等的工作機制,確保保險基金和服務保障“好鋼用在刀刃上”。

根據《嘉興市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定標準》,從疾病史、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精神狀態、感知和溝通能力、社會參與能力等五個維度對失能人員進行綜合評估。長護險的服務內容實施項目化管理,包括清潔照料、睡眠照料、飲食照料、排泄照料、臥位與安全照料、病情觀察、心理安慰、康復照護及清潔消毒等27個項目,同步明確了不納入長護險支付的6種情形。

日臻完善的制度設計,加之嚴格的執行,讓嘉興長護險行穩致遠。3年多來,嘉興市長護險采取“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籌集長護險基金,長護險總基金池約為9.35億元,支出2.83億元,朝著可持續發展不斷邁進。

與此同時,長護險的推行讓醫療保險資金得到節約。以嘉興市組織的一項調查為例:在隨機抽選的387例享受長護險待遇滿1年的人群中,對比其享受待遇前后1年住院情況,長護險享受后人均年住院次數從1.39次下降到0.96次(下降31%),人均年住院醫?;鹬С鰪?1914元下降到15027元(下降31.4%)。

“我們將長護險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在定位上明確為社會保險制度,在設計上遵循‘四個一’的思路,即利用城鄉發展均衡優勢、發揮長護險資源調節功能、突出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初衷、堅持讓失能人員生活更有尊嚴的目標,在運行上按照一個獨立險種單獨管理。”嘉興市醫保局局長俞紅平表示,長護險建立后,地方政府在不更多增加財政投入、不額外增加群眾和企業負擔的基礎上,有效整合了“政府+保險+社會+家庭”的多方面力量。

穩定了社會效益賬

截至2020年底,嘉興市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為99.03萬人、占比達26.96%,老齡化程度繼續在浙江“領跑”。

為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嘉興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滿足廣大老年人對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在省內率先設立市級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逐步建立起公共財政支持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投入機制,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事業各項改革加速推進。

經過3年多的實踐探索,長護險制度為嘉興養老事業發展注入了更強動力。嘉興市民政局局長周建新將其成效概括為“三個更”:一是百姓獲得感更強。很多常年臥床的失能人員經過專業的上門護理服務,其生活狀態得到顯著改善,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明顯提升。二是養老產業發展更快。長護險對于全市養老機構、居家護理機構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制度實施以來,本土機構做大做強,同時,還引進不少國內知名養老服務品牌機構入駐,填補了護理服務空白,充實壯大了全市養老服務力量。三是養老觀念更新。護理服務質量提升,促進養老服務市場發展,社會養老消費觀念逐步形成,“養兒防老”等傳統養老觀念更新轉變。

更為顯著的是,在長護險的支撐下,嘉興市打造了一支專業、穩定、朝氣蓬勃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儲備了一批精準對接養老服務供需兩端的精品項目,破解了一些養老領域特有的市場有效供應不足、“有價無市”的矛盾,賡續了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風尚,為破解人口老齡化難題提供了新的社會治理實踐。

(作者田固系中國社會報社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鵬程系中國社會報社養老周刊主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5.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