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顏小釵
鎮(街)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提升民生福祉與社會建設水平的重要工作。2017年,廣東在全國率先實施鎮(街)社工人才隊伍建設“雙百計劃”,今年正式將此提升為“雙百工程”,并提出用兩年時間實現全省社工站(點)全覆蓋。在 “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雙百工程”將以什么樣的理念和思路謀篇布局?近日,廣東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卓志強對此作出回應。
規劃14.58億元資金
實現兩個100%覆蓋
記者:我們注意到廣東省五部門聯合下發“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以下簡稱“雙百工程”)通知后,很快出臺實施方案。促使廣東在三年左右將“雙百計劃”升級為“雙百工程”,主要基于哪方面的考量?
卓志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這要求我們進一步健全兜底民生服務體系,不斷改善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態及心理感受,保障他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伴隨廣東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兜底民生服務更需要從“兜得住”向“兜得好”轉變,從單純的物質救助向包括精神、心理、文化、社會等全方位救助轉變,從應急服務、被動服務向主動發現、主動服務轉變。而基層普遍人手不足,難以兼顧,需要社工提供持續性的專業服務。“雙百計劃”經過三年多的試點,407個鎮(街)社工站的千名社工已成為服務基層的重要力量。很多基層干部希望繼續增加站點和人員,擴大覆蓋面。
恰逢此時,民政部提出力爭“十四五”末實現鎮(街)都有社工站,村(社)都有社工提供服務。這有力地助推“雙百工程”進入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層面,并研究規劃3年投入14.58億元用于“雙百工程”實施,讓更多群眾受益。
記者:您提及兜底民生服務需要從“兜得住”向“兜得好”轉變,那么“雙百工程”具體體現什么樣的人民觀?
卓志強:“雙百工程”明確用兩年時間實現全省社工服務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充分體現以下三點。
一是人民目標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雙百工程”回應時代所需、群眾所盼,將培養一支近3萬名的基層社工人才隊伍,立足鎮(街)、深入村(居),協助政府精準識別兜底保障對象,高效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加強人文關懷,有效滿足需求。
二是人民立場觀。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施“雙百工程”就是要站穩人民立場,走好群眾路線。社工在基層黨委和政府領導下,發揮專業優勢,把黨和國家的政策和溫暖送進千家萬戶,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是人民利益觀。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雙百工程”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解難題、辦實事、謀福利。我們希望“雙百工程”成為廣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和特色品牌。
統籌社工站建設
推動民生服務轉型升級
記者:廣東五部門共同推動、統籌“雙百工程”,匯聚了很多資源輸送到鎮(街),鎮(街)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承擔著各條線上的任務,再由此逐級輸送到基層村(居),而基層普遍的狀況是工作面廣人少。廣東這項民生工程的安排,體現了什么樣的整合理念?對鎮(街)社工站、村(居)社工服務點有哪些布局安排?
卓志強:推進過程中,我們注重整合,推動兜底民生服務從零散化、碎片化、分割化向系統化、綜合化、集約化轉變。在資源上,有效整合民政、婦聯、殘聯等基層服務場所,實現共享。經費上,統籌整合同級民政、婦聯、殘聯等業務經費,包括政府購買社會救助經辦服務經費、殘疾人專職委員補貼等。服務窗口上,將鎮(街)多個民生服務窗口整合為社工站“一站式、一窗式”服務窗口,統籌經辦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殘疾人事務等工作。人員上,將現有鎮(街)直接聘用的社工、社會救助經辦人員、殘疾人專職委員,合同期內按程序納入鎮(街)社工站統一管理使用。在此基礎上,依照崗位需求,全省統一組織公開招錄。服務對象上,從以民政服務對象為主聚焦到所有真正有需要的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
布局安排上,我們要在2022年底前建成1611個鎮(街)社工站,每個鎮(街)社工站設置若干個村(居)社工點,確保服務全覆蓋。其中,事務性崗位設在鎮(街)社工服務站,負責窗口事務性工作,包括受理相關業務申請、開展政策宣傳、進行服務對象信息核對及管理工作;服務性崗位設在村(居)社工服務點,協助識別服務對象、評估服務需求、統籌開展服務、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記者:據了解,“雙百工程”主要依靠財政投入,整體資金的安排是怎樣的?
卓志強:省財政將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給予適當補助,其中2021年為2.8億元,2022年預測為4.8億元,2023年預測為6.9億元。各地將按照《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規定,制定“雙百工程”持證社工薪酬待遇管理辦法,對整合納入鎮(街)社工站(點)管理的工作人員和新招聘人員,依照合同約定落實薪酬,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障(含“五險一金”)待遇。
四級支持管理體系
提高區域輻射引領能力
記者:在改革開放的發展版圖上,廣東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全國的一個縮影:有經濟體量龐大的珠三角城市群,也有人口近半、面積占七成、人均GDP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粵東西北地區。這兩種不同地域的社會服務模式挖掘,對全國具有借鑒意義。那么,“雙百工程”的實施,將對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有哪些差異化的運營指導方針?
卓志強:一是加強分類指導。珠三角基礎好、起步早、發展快,面對新形勢,要抓規范、創品牌、走前列,將多年來形成的社工機構建設管理服務經驗上升為運行有效的社工站制度體系,全方位提高區域輻射引領能力。粵東西北地區需全面落實社工站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保障要求,鼓勵符合條件的應屆畢業生參與“雙百工程”,合理制定培訓規劃和激勵保障機制。
二是加大統籌力度。完善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幫扶與共建關系,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示范效應和輻射引領帶動作用,加大培訓力度,促進優質項目合作交流。
三是實施差異化政策支持。對珠三角地區,省里將重點支持探索社工站建設管理服務的地方標準、“五社聯動”運作模式等;對粵東西北地區,省里將重點支持完善社工薪酬待遇管理辦法,加大對社工和督導人員的培訓等。此外,社工站建設、服務、考核等方面的指標權重將有所不同,并進行動態調整。
記者:鎮(街)社工站將從試點的407個增加到1611個,基層社工將從千名增加到3萬名,會帶來管理壓力,廣東對這些社工站點及其社工人才管理體系具體安排是什么樣的?
卓志強:“雙百工程”涉及省、市、縣、鎮四個層級,點多、面廣、線長,我們將推動形成運轉高效的管理體系。一方面,壓實管理責任。各級民政部門履行指導監督職責;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婦聯、殘聯等部門按照職責,配合做好工作;鎮(街)負責社工站(點)的建設和管理,履行主體責任。另一方面,明確管理架構。鎮(街)負責聘用與管理社工,按規定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原則上由鎮(街)分管民政的負責人兼任站長,由公共服務辦公室主任兼任常務副站長,由鎮(街)挑選一名綜合素質優秀的社工擔任副站長,并指定各社工(站)點聯絡員。同時,要求鎮(街)完善制度,加強站(點)人事、財務、物資、檔案、安全等工作。此外,省民政廳將制定社工年度考核標準,暢通社工能上能下的渠道。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