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山東省青島市出臺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制定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細則》,在市南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開展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項目試點。日前,青島市民政局下發《關于推廣使用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通知》,明確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
高齡老人“下單”點服務
對于西海岸新區78歲的老人尚桂芳來說,通過時間銀行信息管理平臺預約服務,已經成了她每周的“必修課”。從陪伴聊天,到打掃衛生,再到社區醫院取藥……只要尚桂芳老人發布需求,總會有“時間客”第一時間接單,回應她的服務需求。
尚桂芳已經獨居7年,身患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癥,子女由于工作原因無法和她住在一起。為了照顧好尚桂芳,子女想過讓她入住養老院、請保姆等辦法,但她都拒絕了。“養老院不如家里自由,保姆因為年齡、生活習慣等原因,不一定能住一塊兒去,志愿者是最好的選擇。”尚桂芳說,隔三岔五,她就會預約志愿者上門“陪伴聊天”,而且她跟志愿者們都很投緣,年齡差距不是特別大,有共同語言。“我們會一起聊廣場舞、聊老年太極劍,有時候還一起畫畫、打牌。有了他們,我的生活一下子變得明媚起來。”她說,志愿者的出現解了她和子女的“燃眉之急”。
“接單”陪聊的“時間客”志愿者 羅瑞濤就是尚桂芳老人口中的“時間客”之一。今年64歲的羅瑞濤是一個熱心人,退休前在一所駐青高校從事教育工作,因此被其他志愿者稱為“羅老師”。羅老師的老伴已經病故,一雙兒女分別是80后和90后,一個在國外,一個在廣州,正值為工作和生活打拼的年紀,用羅老師的話說,“孩子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自己看著心痛,卻也幫不上忙,至于靠孩子養老,更是指望不上。”
在退休前,因為有工作忙忙碌碌,羅瑞濤并沒有覺得孤單。退休后,面對空空蕩蕩的家,羅瑞濤會“經常覺得無所事事”。在朋友的帶動下,他注冊成為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一名志愿者,利用空閑時間接取年齡較大的老年人的服務訂單,為他們提供志愿服務。
在羅瑞濤看來,跟高齡老人相比,自己還算是“年輕人”,做志愿服務,既能豐富退休生活,也能實現老有所為。當上志愿者后,他每天的生活都很忙碌,陪伴聊天、上門送餐、打掃衛生、跑腿采購,有時候還會陪老年人參加養老機構組織的活動……只要能做得了的,羅瑞濤都盡可能做好,收獲了包括尚桂芳老人在內的眾多老人的好評。
羅瑞濤說,在決定要做志愿者的時候并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回饋。但隨著一年多來接取訂單數量的增加,他的工時累計已經突破50小時,這讓羅瑞濤對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其實就是存志愿服務時間,兌換自己將來的養老時間。”但是,羅瑞濤說自己現在身體還好,并不想過早使用自己積攢的時間。“等到哪天我年齡大了,需要別人服務了,再拿出來兌換養老時間。好鋼得用在刀刃上,我得趁現在年輕,多給自己以后積攢點時間。”
與羅瑞濤一樣,今年42歲的殷延琪也是一名“時間客”,她服務的送餐對象是今年92歲的薛秀蘭。因為沒有退休,殷延琪會利用每周五中午上班不太忙的時間,到市南區祥和愛心素食餐廳領取午餐進行配送。“我的孩子已經出國留學,因此有了相對多的空閑時間。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做一點好事。”殷延琪說,送餐只需要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服務結束后她再趕回公司,這樣也不耽誤下午上班。“我覺得這種時間銀行的理念挺好的,你在做志愿服務的時候,能順便存儲自己的服務時間,等自己老了的那天還能用上,真的挺不錯。”她說,自己也會發動身邊的人去做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志愿者。
注冊志愿者將會越來越多
上門送餐可存儲0.25小時/次,幫助購食蔬可存儲0.5小時/次,陪同就醫可存儲0.25小時/次,洗澡看護可存儲1小時/次,幫助清洗衣服、理發、家務料理等均可存儲0.5小時/次,精神慰藉、指導使用智能手機等可存儲1小時/次。這是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服務標準。
2020年4月14日,《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出臺,明確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制定《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細則》,明確了時間銀行管理機構和服務站點相關標準及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務對象審核、注冊、退出等相關標準規范;時間銀行志愿者提供服務的流程及服務標準;時間銀行服務項目種類;時間銀行服務安全管理規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辦法;時間銀行服務站點以及時間銀行志愿者獎勵辦法等規章制度。
與此同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在市南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開展首批試點。凡年滿18周歲、有公益服務精神、有從事養老服務的時間,身體健康、無個人信用不良記錄和嚴重違法記錄的公民都可以注冊成為志愿者,并根據服務對象發布的需求“接單”。80周歲以上城鎮戶口空巢獨居老年人、60周歲以上農村留守老年人成為第一批接受“時間銀行”服務的對象,他們每周會獲得4個小時的政府購買免費服務。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對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實現‘老有所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喬先華介紹,養老時間銀行通過政策設計,鼓勵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在全市統一的服務平臺上按一定規則記錄儲存志愿者的服務時間,當志愿者需要養老服務時可提取時間、兌換服務,通過這一互助養老模式,可以有效緩解養老服務力量不足的矛盾。青島市社科院副研究員劉振磊認為,面對目前我國日趨弱化的家庭養老功能,推廣“時間銀行”這一志愿服務的創新模式,可以緩解不斷擴大的老年照料和服務壓力。
截至目前,市南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已有4084人注冊為志愿者,服務對象(受益老人)3866人,訂單量達到1539單,服務時長達到784.25小時。“我們爭取到今年年底,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注冊志愿者達到13000人,服務對象數量將突破10000人,訂單量突破10000單。”喬先華表示。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2021年5月13日)
記者:賈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