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從養活到養好,從保生存到保發展

時間:2021-05-2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翟 倩

近年來,安徽省民政廳為破解新形勢下兒童福利與保護體系專業化不足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圍繞福利機構轉型發展進行了調查研究,并聯合12個部門于去年印發《關于推進兒童福利機構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著力推進兒童福利機構轉型升級。據安徽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處長張臻介紹,目前全省已將2.5萬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52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全部納入保障范圍,機構轉型升級使福利機構布局更加完善,服務更加專業,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兒童福利機構在關愛服務方式上由治療走向康復,實現了從“養活”向“養好”的轉變;在保障對象上從孤棄兒童不斷拓展到農村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困境兒童等群體,實現了從“保生存”向“保發展”的轉變。

讓縣級孤棄兒童享有更好的資源

始建于1949年的合肥市兒童福利院與共和國同齡,是安徽省內規模最大的一所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近年來,本著“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兒童福利院分兩批接收了來自長豐縣社會福利院和肥東縣社會福利院共21名孤棄兒童來院生活,讓縣級兒童福利機構內的孤棄兒童也能夠更好地享有“養、治、教、康”等方面的資源。

來自長豐縣社會福利中心的8歲的樂樂,進入合肥市兒童福利院已經快8個月了。樂樂患有雙眼先天性白內障,為了幫助樂樂融入這個新家庭,院里的老師和家園媽媽相互配合、逐步引導,不斷鼓勵樂樂表達自己的喜好,并盡量站在他的角度考慮事情。老師們和家園媽媽還給他的個人物品上做了標記,方便他看不清時可以用手摸。為了讓樂樂早日在新家里交到朋友,老師們經常組織團隊游戲,讓樂樂感受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漸漸地,樂樂與老師和同伴也越來越熟悉,互動也越來越多,能夠積極參與每一次的課程活動。“前幾天,我們組織活動,他穿著消防員的扮演服,模仿著消防員的動作,還跟我們說長大也要做一名偉大的消防員呢。”合肥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副主任昝冰潔說。

據了解,21名孩子在經過精準科學的評估后,都在合肥市兒童福利院進入了適合自己的班級,開始了新的生活。3名嬰幼兒進入院內早教項目接受早期智力開發,3名兒童進入學前班隨班學習,2名兒童進入特教班學習文化知識,13名兒童進入康復訓練室進行康復訓練和融合教育。每一名兒童都像樂樂一樣享受到專業化的教育、康復。

在優化提質的道路上,合肥市兒童福利院還將業務拓展到社區貧困家庭患兒的康復。他們與安徽省、合肥市殘聯等機構合作,成立“螢火之光,照亮你我”社區康復服務幫扶項目小組,將多年來在殘疾兒童康復、養育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帶入社區,以“全人、全程、全納”的康復理念,幫助社區困境兒童獲得更好的康復治療和家庭護理知識,不斷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質量。小卓勛就是受益者之一。

2014年出生的小卓勛在13個月時突發腦外傷,造成認知障礙、智力發育落后,還患了癲癇,自主能力差。2019年,小卓勛進入合肥市兒童福利院康復項目。“我們為他制訂了專門的康復計劃,提供免費的護理養育和住宿服務。”昝冰潔說。經過近兩年的康復訓練,小卓勛現在已經能在室內獨立行走,牽單手可上下樓梯,能自己使用碗勺吃飯……看著小卓勛的變化,他的父母充滿了驚喜,對福利院的付出表示深深的感謝。

為留守、困境兒童營造健康生長環境

根據省民政廳要求,縣級兒童福利機構要向兒童福利指導中心轉型,受民政部門委托承擔兒童福利相關工作。

滁州市定遠縣于2020年7月將兒童福利機構轉型升級為縣兒童福利指導中心,采取“三助一評”的做法,認真履職盡責,為全縣留守、困境兒童營造了健康、快樂、和諧的成長環境。

今年12歲上的小暢,屬于智力三級殘疾。小暢的母親因癡呆而走失,父親于2020年5月死亡,爺爺奶奶也去世多年。李暢的情況被村民委員會上報后,在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協調下,當年就轉到市級兒童福利院,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兒童福利指導中心主要職責就是協助縣級民政部門指導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開展兒童關愛服務工作,進一步落實完善基層兒童福利督導服務體系職責;做好“政策宣講進村(居)”,目前已舉辦“父母監護法律課堂”“兒童自護課堂”“防溺水知識”等講座200余場次,惠及6000余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發放“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政策解答”宣傳手冊5000余份;做好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的培訓工作,對鄉鎮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開展的兒童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做好全縣散居孤兒走訪評估工作,每半年對全縣130名孤兒、195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部分留守兒童進行走訪評估,發現家庭經濟存在困難的、家長或監護人不力或監護不到位、兒童受到侵害等情況,及時反饋給鄉鎮和縣民政部門,采取措施,有效維護兒童生存權益。

此外,兒童福利指導中心還動員社會組織參與到關愛兒童的行動中來,形成了“政府+社會組織+公益慈善”的模式。今年以來,共有19家社會組織捐贈籃球、足球、書包、文具等物品400余件,為200余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實現292個微心愿。14家社會組織為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發放書籍200套,開展自救實踐6次、科學實踐3次,組織53名農村留守兒童參加“益童星火”成長營活動。9家社會組織為263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危機干預和社會心理支持、情緒疏導等幫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5.2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