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路曦
近年來,江蘇省民政廳在推動兒童福利機構優(yōu)化轉型中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一是將全省集中養(yǎng)育兒童的福利機構從63家精簡到41家;二是于2020年10月聯(lián)合省編辦等14部門出臺了《關于推進兒童福利機構轉型發(fā)展的意見》;三是在“十三五”期間每年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1000萬元,帶動地方配套2億多元,用于兒童福利機構設施設備配置;四是積極主動鏈接醫(yī)療、教育、康復等資源,拓展社會服務功能,從“院內(nèi)辦院”向“開門辦院”轉變,使“養(yǎng)、治、教、康”更好地惠及社會困境兒童。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集中養(yǎng)育兒童福利機構的服務質(zhì)量,“養(yǎng)、治、教、康”一樣都不能少,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孤棄兒童的健康成長。
近日,記者連線了無錫市、常州市、徐州市集中養(yǎng)育兒童的福利機構,探尋孤棄兒童和社會困境兒童的點滴生活。
由“養(yǎng)活”到“養(yǎng)成”
進入無錫市社會福利中心,滿院的風車編織出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在一樓活動室,孩子們正在進行體育康復訓練。每個孩子由兩名社工攙扶幫助,跳繩梯、模擬爬坡,孩子們步履蹣跚卻都在很努力地完成訓練。
今年10歲的小惠,6年前因父母遺棄,被派出所民警送到了無錫市社會福利中心。剛到中心時,小惠就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看著她有些發(fā)呆,工作人員趕忙把她攙扶起來坐到椅子上,熱情地與她溝通??伤荒芑貜秃唵卧~語,吐字不清、無邏輯性,也無法獨立完成坐、站、位移等肢體動作,入院評估后才得知她患有痙攣型雙下肢癱瘓。這種疾病基本無法治愈,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康復治療或許有所改善。
“類似這種孩子,需要一對一地制訂大肌能訓練計劃,全方位改善她的粗大運動、精細運動、生活自理、溝通交流、社會交往及智力認知等能力?!睙o錫市社會福利中心副院長金峰告訴記者,“康復師需要運用多種康復知識融合,以引導式教育為主線,穿插運動療法PT、作業(yè)療法OT、言語治療ST、理療等方式為孩子進行治療,每2-3個月為孩子做一次全面的詳細評估,根據(jù)實際效果調(diào)整計劃。為了讓保育員和老師之間零空白對接,福利院實行24小時‘養(yǎng)、護、康’一體化照料?!?/SPAN>
一年、兩年、三年……小惠從最基本的肢體動作都需成人輔助,到如今能夠獨立或在少量幫扶下坐或站、上下樓梯、穿衣脫鞋、如廁等,溝通、社交和認知能力也有明顯提高。
“通過基礎設施和醫(yī)療水平保障,把孩子養(yǎng)活,再通過科學營養(yǎng)配比和悉心照料,把孩子養(yǎng)好,還要通過康復訓練和專業(yè)教育手段,努力把孩子養(yǎng)成。”金峰懇切地說。
目前,無錫市社會福利中心生活的200多個孩子,基本是重殘孤棄兒童,“養(yǎng)護教”“養(yǎng)護康”“養(yǎng)護育”三個一體化項目,覆蓋了院內(nèi)所有兒童。每個項目團隊為固定的班組兒童提供養(yǎng)護照料、康復矯正、特殊教育、體育訓練一體化的服務和綜合性照料,使孩子們都能得到關注和專業(yè)服務。無錫市社會福利中心也實現(xiàn)了“安全零事故、院內(nèi)零死亡、日間零臥床、康教零缺失、個案零遺漏”的“五個零”養(yǎng)育管理目標。
由“院內(nèi)辦院”向“開門辦院”轉變
徐州市社會福利院始建于1949年,是徐州市民政局所屬集老人、兒童于一體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多年來,徐州市社會福利院不斷受到理念、管理、技術、人才、模式和資金等條件的制約,亟須創(chuàng)新尋求出路。
2008年,福利院建設了徐州市兒童福利院兒童康復中心,擴展了福利院的服務范圍。2012年,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新建了兒童福利院,將其中一層近6000平方米的場地作為兒童康復中心,購置大量的先進設備與設施。為了提升兒童康復中心的社會效益,解決徐州地區(qū)殘疾兒童康復難的問題,福利院擴大兒童康復中心的服務范圍。除為徐州地區(qū)的孤棄兒童提供服務外,社區(qū)家庭的殘疾兒童也被納入服務范圍,充分發(fā)揮了公共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
小程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1歲半時,父母發(fā)現(xiàn)他不愛哭鬧,也不積極學說話,便帶著他前往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檢查。經(jīng)診斷,小程為“發(fā)育遲緩”。在之后1年多的時間里,小程的父母不斷尋找合適的康復治療點。經(jīng)人指點,徐州市社會福利院可以幫家庭困難的殘疾孩子進行康復治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父母帶著小程來到了福利院。
剛到福利院,小程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顯得有些自卑?!八幌衿渌g孩子似的愛出門,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總是悶悶地待在家里。”康復師了解小程的情況后,迅速幫他做了入院評估,并制訂了專屬的康復治療計劃和心理輔導。
之后,小程的媽媽每天帶著他到福利院做康復治療。僅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小程就從只能說出簡單疊詞到可與人進行日常交流、講短篇故事、進行互動游戲。盡管言語清晰度還有待改善,但是小程的變化讓父母高興得不得了,對福利院的付出由衷地表示感謝。
徐州市社會福利院院長助理王勝欽介紹道:“福利院堅持‘開門辦院’,與社會力量開展兒童醫(yī)療康復、特殊教育方面的合作項目。他們的參與為福利機構帶來了兒童醫(yī)療、康復、特教及管理經(jīng)驗,提供了先進技術和理念,提升了福利機構業(yè)務管理能力。而且,這些康復治療都是在殘聯(lián)的指導下開展的,殘聯(lián)還會根據(jù)兒童殘疾程度每年給予相應的補貼。”
由“收養(yǎng)照護”向“脫貧攻堅”拓展
為加快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步伐,進一步改善貧困家庭重病和殘疾兒童生存狀況,2018年初,常州市委市政府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扶持,確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依托常州市兒童福利院專業(yè)人才隊伍和設施設備,面向全市范圍免費為貧困家庭中3-12周歲的殘疾兒童開展“養(yǎng)護康訓”一體化服務項目,實現(xiàn)服務對象由“收養(yǎng)照護”向“脫貧攻堅”拓展。
小宇是一名唐氏綜合征患兒,智力殘疾二級。家人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唐氏綜合征是什么疾病,只知道孩子需要康復??尚∮顙寢屔眢w不好,家庭經(jīng)濟困難,也沒有時間陪小宇去康復訓練,聽說常州市兒童福利院“養(yǎng)護康訓”項目可以將孩子全托,就帶著希望來了。
2018年底,小宇剛入項目時,只會叫“爸爸、媽媽”,常常面無表情,不與他人交流。有了工作人員的耐心陪伴、參加了豐富的活動,讓小宇的臉上溢滿了笑容?,F(xiàn)在,他可以叫出項目內(nèi)小伙伴們的名字,見面時會主動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會握筆完成簡單的填色游戲。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困難會主動幫助。在學習活動中,課前會幫老師擺放器材,上課時會主動舉手,勇于展示自己,課后會幫老師收拾器材。在身體素質(zhì)測評中,他的耐力、速度、力量、靈敏和爆發(fā)力都有很大進步。
隨著小宇的不斷進步,小宇的父母對“養(yǎng)護康訓”項目的信任度也越來越高,在送回小宇時,總會叮囑:“要好好聽老師的話,爸爸媽媽下次還來接你?!辈M懷感激地向工作人員說:“謝謝你們?!?/SPAN>
常州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主任胡英介紹,在不改變監(jiān)護人(即生身父母)法定義務的前提下,常州市兒童福利院采取日托、周托或全托的方式,為51名困難家庭殘障兒童免費提供階段性的全方位“打包服務”。其中“養(yǎng)護”板塊為14名兒童提供24小時養(yǎng)育護理,“閑暇時光”板塊為35名兒童提供早晚間休閑活動陪伴與指導,“康訓”板塊為37名兒童開展康復體能、言語及認知訓練。家長普遍反饋經(jīng)濟和精神雙重壓力得到有效緩解,滿意度達到100%。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