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曉明
社區雖小,但五臟俱全,蘊含著民生百態,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隨著社區重要性的日益凸顯,社會各界聚焦社區,希冀把城鄉社區打造成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家園。在近日次第落幕的各地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圍繞社區治理建言獻策,助力提升社區治理能力與水平。
加快打造智慧社區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求加快社區服務數字化建設,提高數字化政務服務效能。
在地方兩會上,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積極響應,“數字”“智慧”成為各地推進社區治理的重要關鍵詞: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推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管等建設為示范,以開展數字化社區建設為試點,大力提升城市服務管理水平。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社會治理,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智慧社區。
——山東省將“城市大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所有設區市全部建成并用好“城市大腦”,建設1200個智慧社區,打造2000個惠民應用場景。
——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高品質智慧社區建設試點,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和綠色社區創建。
…………
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對智慧社區的推動贏得了代表委員的認可。湖南省人大代表華英建議,要在省級層面加大對智慧社區的財政投入力度,盡快建設智慧便民社區,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山西省人大代表韓建明表示,推進智慧社區建設,要在充分利用現有智慧社區平臺服務、數據資源基礎上,加載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頂層設計,向上對接智慧城市,向下打通智慧家庭,促進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社區管理和服務,構建良性運營的新社區形態。
尋求社區治理最優解
“社區治理不僅需要找到答案,更要尋求最優解?!边|寧省政協委員戴蓉說。
江蘇省人大代表曾九玉同樣認為,社區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需強化法治保障,為社區治理靶向賦能,構建基層治理良好秩序。
不少代表委員將目光集中在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上。四川省人大代表陳德智注意到,成都、瀘州、綿陽等地出臺相關文件,推進社區專職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體系建設。四川各地著力拓展來源渠道、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專業能力、加強干部儲備。
黑龍江省人大代表錢德英同樣關注社區工作者的發展空間、職業前景等問題。錢德英建議,以“選人”為基,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社區鍛煉和創業。以“育人”為重,堅持全員培訓、骨干培訓、專業培訓、全科培訓四措并舉,提升社區工作者素質。同時,提高薪資待遇,并打通職業上升渠道。
陜西省政協委員唐紋則將目光聚焦在為社區減負上,建議推動建立村(社區)工作準入制度和村(社區)出具證明事項清單,建立健全社區、派出所、物業企業、業主委員會溝通聯系機制,全面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創新。
暢享美好社區生活
社區固本強基、養老服務、未成年人關愛、助殘服務、就業服務……《規劃》中要求推進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一連提出了14個專項行動。如何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各地代表委員結合自己的經歷,開出了“藥方”。
戴蓉認為,目前社區治理在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和運用現代治理方法和手段方面存在不足,應堅持以人為本,在固本強基上下功夫,加快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河北省人大代表張淑梅建議,針對社區居民的需求,不斷開發服務資源,拓寬服務空間。要強化服務內涵,提升社區服務職能。例如,加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適宜老年人需求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甘肅省政協委員周清馨同樣關注社區養老領域。她認為,以社區為單位的互助型居家養老將成為破解社會養老資源不足的方式之一。“建議社區成立互助養老委員會,盡可能提供活動場所,引導舉辦各類文娛或交流團建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敝芮遘氨硎?。
河南省人大代表、三門峽市陜州區委書記馮勇對社區養老作了回應,他提出,將實施智慧養老“云上”服務工程、“醫養結合”頤養康養工程、鄉鎮“機構養老”集中供養工程、村(社區)“日間照料”居家養老工程、村民小組(小區)“嵌入式”養老工程,把陜州區打造成享譽中原、輻射全國的“康養之都”。
浙江省政協委員郭航遠認為,未來社區應以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中心,實現美好生活的零距離,以及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科技的和諧。郭航遠建議在社區構建“全民康養”未來健康場景,實現數字醫養“一體化服務”。
“以社區為中心建設衛生服務站,提供預防保健、全科醫療、康復治療等連續性、綜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眾的衛生服務。”湖北省人大代表胡明榮建議。
在地方兩會上,一個個關于社區的民生數字、一句句溫暖人心的話語,正不斷推進社區治理走深走實,為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奠定堅實的治理根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