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被需要是一種動力 被認可是一種幸福
——記“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林麗娜

時間:2021-05-0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翟 倩

“她身上有股拼勁兒,做事情很有思路,我們跟著她干準沒錯!”

“是她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第二故鄉’的溫暖。”

“她和我沒有血緣關系,卻比我的親女兒還親。”

…………

在福建省石獅市湖溪街道玉湖社區,提起林麗娜,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身為玉湖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的林麗娜,與居民群眾打交道28年,時刻以群眾利益為先,敢想敢拼敢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果,因此也收獲了一個又一個榮譽。前不久,中宣部、民政部發布了“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先進事跡,林麗娜名列其中。

“為了居民的幸福,我帶領他們奔小康”

1993年,33歲的林麗娜因做服裝生意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她眼光獨到,批發來的公仔服裝轉瞬間便銷售一空。

可就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她的一個決定卻讓親朋好友大跌眼鏡——到玉湖社區當一名普通的社區記賬員。

“堂堂一個大老板,怎么跑去社區當‘小工’?”說起當初的這個決定,林麗娜輕描淡寫:“玉湖社區是我的家鄉,之前我的成功離不開家鄉人的幫助,現在能有機會為社區出點力,我愿意!”

此后,林麗娜將生意交給弟弟打理,一門心思撲在社區。

玉湖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農貿市場的攤位出租。但農貿市場道路狹窄、商販占道經營,導致周圍的居民群眾怨聲載道,不愿意到農貿市場采購,“居民光顧少了,攤販不愿意繼續租攤位,集體經濟收入必然受影響。”林麗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著商業頭腦的她向社區“兩委”提出建議:改造農貿市場,興建批發市場。

意見一提出,立刻遭到居民的強烈質疑。“你一個記賬員,怎么管這么多?”“這不是天方夜譚嗎?批發市場是說建就建的?”“怎么擴建?錢從哪兒來?地怎么征?有那么簡單嗎?”

聽著居民們的這些質疑,林麗娜非但沒有打消念頭,反而更加堅定了信念:“我一定要干出個樣子給你們看看。”在社區“兩委”的支持下,林麗娜一家一家地談征地、找資金,甚至自掏腰包,支持社區進行市場改造擴建。從1993年到2008年建成,玉湖果蔬批發市場占地規模從8畝擴大到60畝,道路拓寬了一倍,成為整個閩南地區的果蔬集散地。

如今,每天凌晨時分,人們還沉睡在夢鄉時,玉湖果蔬批發市場早已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來自廣東、海南、東北等原產地的大卡車滿載各色果蔬駛入市場。這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將供給70萬新老石獅人和周邊200萬人口,并銷往上海、杭州等地。“僅此一項,玉湖社區集體年收入從8萬元增長至2000多萬元,成為石獅市集體收入最高的社區。”林麗娜高興地說。

這是一場硬仗,因為林麗娜的堅持,社區居民眼睜睜看著錢袋子鼓了起來,也認可了林麗娜的付出。2000年,在批發市場初具規模時,之前質疑她的人請她出山,推薦她參選玉湖社區黨委委員。“他們能來我家請我,就是對我的認可。我感動極了,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會繼續為居民服務,帶著他們致富,帶著他們奔小康。”林麗娜說。

在這次選舉中,林麗娜成功當選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從此以后,她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在日常走訪中,她發現,素有“豆腐之鄉”美稱的玉湖社區,豆制品加工環境卻非常惡劣。因石獅市城鄉農貿市場銷售的豆腐等豆制品都是私人小作坊出產的,加工場所狹窄、設備簡陋、環境衛生條件差,食品安全存在隱患。針對這種情況,林麗娜于2004年又一次提出興建豆制品加工基地,走工業化發展路子,規范制作工藝和流程,保證家鄉百姓吃到安全衛生的豆制品。2007年,由玉湖社區投入1000多萬元的石獅市玉湖食品廠正式開業。小小的豆腐發展成產業,成為社區發展的又一收入來源。

“居民安心一分,我心里就多踏實一點”

林麗娜很忙,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社區居委會辦公室是找不到她的,“她不是在批發市場里,就是在社區里轉悠。”

“居委會不需要給我設辦公室的,整個社區就是我的移動辦公室。”林麗娜笑著,她爽朗的笑容帶給社區居民陽光與溫暖。

居民王金團夫婦都是殘疾人,育有兩女一男,經濟拮據,林麗娜在日常入戶走訪得知他家的情況后,便把這家老小記掛在心上,時常上門送錢送物,并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各種困難補貼,幫助他倆安排工作。后來,社區還包攬了他們兒子從小學到大學的全部學費。王金團每當提到這些事情,總會說:“娜姐幫了我們大忙了。”

居民吳為法是一位孤寡老人,林麗娜主動將他列為自己的掛鉤幫扶對象,把他當成父親一樣,跟他聊天、送生活費,換季時買新衣服和鞋子,陪伴了很多年。吳為法去世時,也是林麗娜以老人的閨女的身份幫忙料理后事。

為了給更多社區居民,尤其是遭遇突發事故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難群眾提供保障,在她的大力倡導推動下,2008年,玉湖社區成立了“石獅市玉湖愛心慈善會”,并將每年的12月25日定為“玉湖社區愛心日”。13年來,愛心慈善會共募集善款1000多萬元,資助困難家庭學子上大學和老弱病殘居民1500多人次計900多萬元。

“娜姐是我們的好大姐,有什么困難向她反映,她都會竭盡全力幫忙解決。”這是玉湖社區居民的共識。

“娜姐,學校作息時間安排與我們家長工作時間不統一,孩子放學后總有一兩個小時的真空期,怎么辦?”在一次日常走訪中,居民向林麗娜反映孩子放學沒處去的問題。為緩解這一矛盾,林麗娜在2014年提出聯合專業社工機構在玉湖社區試點開展“四點半課堂”免費托管服務。

“四點半課堂”剛開起來的那段時間,確實解決了居民的后顧之憂,可運行一段時間后,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場地有限,資金和師資力量不足,不少社區參與籌辦的“四點半課堂”處于歇業或半歇業狀態。

“要辦好社區‘四點半課堂’并非易事。”林麗娜經過深入調研和走訪,2017年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了在學校設立“四點半課堂”的建議:“學生不用出校門就能直接參加‘四點半課堂’,家長也不用專門接送,大家省時省事;學校場地有保障、設備齊全、師資更好。另外,學校也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豐富課堂內容,讓孩子全方面健康成長。”

這份建議一經提出,立即得到石獅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當年就把在學校設立“四點半課堂”作為為民辦實事進行落實推進,學校老師采取輪值制度,由教師志愿者、黨員教師自愿報名參與的方式組建教師團隊;由市教育、市總工會等單位撥發經費的方式解決資金來源。“只要孩子們安全,家長們放心,我就安心了。”林麗娜說。

2020年,林麗娜已經60歲了,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同很多社區工作者一樣,連日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她多方聯系醫藥器材供應商,采購到一批價值2.38萬元的防護物資,捐贈給石獅市總醫院;她帶領社區、志愿者攜手多家愛心企業和機構,先后前往醫院、交通衛生檢疫點等,向堅守在防疫一線的醫務人員、交警、社區工作者、環衛工人送去價值10多萬元的食品和飲料;她組建疫情心理危機干預志愿服務隊,開通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干預咨詢熱線,引導全市市民尤其是職工、青少年、家長們消除焦慮、恐慌心理,同心抗疫……

有人說:“娜姐,您已是耳順之年,別這么拼了,能休息就休息一下。”她卻說:“不用,這么多年都是這么過來的,我多做一分,居民就安心一分,我心里也就多踏實一點。”

“被居民需要,就是我的動力和幸福”

在玉湖社區,林麗娜除了社區工作者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石獅市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會長。

說起協會的創辦,林麗娜回憶,有一天,一家美容機構組織了一場講座,講座最后安排了一個募捐環節,捐助對象是一名得了罕見疾病的貧困外來務工人員。現場的太太們受到觸動,紛紛慷慨解囊。

“這次經歷讓我發現,社會上還有那么多不幸的人,尤其是那些外來務工人員,在他們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一把、幫一下,讓他們能在異地站穩腳跟,我責無旁貸!”2006年初,林麗娜與其他太太自發組成了陽光太太親善服務隊,從剛開始的十幾個人,到2014年底服務隊正式更名為石獅市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時,成員已近300人。

石獅市蚶江鎮58歲的蔡秀寶曾有個幸福的家庭,丈夫吃苦耐勞,三個孩子乖巧伶俐,可隨著9歲的兒子突然發起高燒,出現精神障礙,逐漸失去行動能力后,這家人的生活一落千丈。大女兒和二女兒患上了精神障礙,丈夫在2013年患癌癥去世。此后,蔡秀寶帶著3個子女和14歲的孫子一起生活。

2014年,林麗娜帶領陽光太太們開展“貧困老母親”慰問活動時結識了蔡秀寶。“她家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滿屋子都是一股怪味。”看著這個家庭,林麗娜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我先幫著蔡秀寶將3個子女送到了廈門仙岳醫院治療,又把她處在叛逆期的孫子送到了惠安明德傳統文化學校學習,一年后轉入泉州中遠學校就讀,直到中學畢業,費用由我們負責。”

轉眼幾年過去了,林麗娜始終關心著蔡秀寶。3個子女經過治療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孫子也在老師的教育下,不再叛逆,懂事明理。原本昏暗且雜亂的家變得明亮通透,還新增了一臺40英寸的液晶彩電。“自從有了電視,家里的笑聲更多了。”蔡秀寶說。

看著蔡秀寶的改變,林麗娜更加堅定了志愿服務這條路。

玉湖果蔬批發市場內的河南籍搬運工朱富貴因病去世,女兒、女婿經濟困難,林麗娜當場拿出2000元塞進他女兒手里,又立即發動社區“兩委”成員、市場管理人員及經營戶捐款,并組織社區愛心慈善志愿者協助他們料理后事。

石獅市的2000多名環衛工,大多是安徽、河南籍。每年春節,林麗娜都會叫上幾位不回家過年的環衛工一起到家中吃年夜飯。朱雷就是其中之一,“娜姐非常關心我們這些環衛工,每天早上我都可以在社區領取免費早餐。春天她會給我們送衣服和保潔器材,夏天送解暑降溫用品,秋天對孩子開展助學幫扶,冬天義診。我感覺這里就像家一樣。”

“石獅的發展離不開外來務工人員的奉獻,關心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女,讓他們感受到‘第二故鄉’的溫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林麗娜這樣想也這樣做。陽光太太協會設立了“優秀外來工子女獎學金”,先后與永寧中心小學、蚶江中心小學、石獅五中等學校上百名品學兼優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結成幫扶對子,在生活上和學習上幫助他們。

石獅市社會福利中心婷婷幼兒園更是陽光太太常來常往的地方。“每當院里的孩子過生日,我們會下廚,為小壽星加餐,唱生日歌;院里孩子生病了,我們會帶他們到上海北京等大醫院看病;換季了,我們早早買好衣服送過去,我們就是他們的媽媽。”林麗娜笑著說。

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成立15年來,足跡遍布石獅市乃至全國。在林麗娜的帶領下,大家先后赴新疆、寧夏、四川等地區捐贈價值1100多萬元的衣物;籌集1500多萬元的物資,先后與永春、安溪、德化、井岡山等貧困山區的6所學校結對幫扶,開展獎教獎學,更新教學設施;聯合泉州愛恩心理咨詢機構,設立“陽光少年心理關懷室”,及時幫助、呵護單親、留守等家庭開展關愛問題青少年心理健康項目,已累計開展心理咨詢1200多人次。

無論是社區工作還是志愿服務,林麗娜始終為老百姓忙碌著。有人問她:“這么辛苦,你圖什么?”她的回答很樸實:“有人需要、有人認可肯定,就是我的動力,就是我的幸福。”正如她在一次志愿活動匯報中所說:“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提升和改變自己。做公益中,我們學會感恩,就像一縷陽光,既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5.7)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