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通訊員 趙冠群
湖南省湘潭縣易俗河鎮硯井社區鳳凰山莊小區,最近成了省內學習交流“鄰里守望”助力居家養老的“打卡地”。作為湘潭縣曾經“有名”的無物業小區,這里一度是社區治理、文明創建的“一塊飛地”。小區環境臟亂差,偷盜失竊事件時有發生,鄰里之間也互不串門。但現在的小區里,綠草茵茵,整潔有序,陌鄰成為了睦鄰,空巢獨居的老人只要一個電話就會有志愿者上門幫忙。
轉變來自于黨員領銜管理。2012年初,經歷了12年無序狀態的鳳凰山莊小區,在退休老黨員的牽頭下,籌建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對小區環境進行了大整治,搭建“鄰里互助”懇談會交流平臺,開展“要和諧相處、不以鄰為壑”的評先爭優活動,定期舉行“一老一小”才藝展示活動,讓鄰里互助成為一種新風尚。
小區和美了,服務更要到位。2019年10月,鳳凰山莊小區黨支部成立,主動對接全縣正在推進的“黨建+蓮湘頤老”養老服務體系,做實居家養老服務基礎環節,以縣城第十網格的管理單元為服務范圍,成立了“守望之家”,引導居民參與鄰里互助,將網格里的三個無物業小區的125位老人列入巡訪、關愛、服務之中。“守望之家”負責人曾炳炎介紹,他們組織了12位黨員志愿者對12位空巢留守老人實行“一對一”幫扶,主要負責日常走訪,詳細記錄老人情況,為生活遇到困難的居家老人及時提供上門服務。
翻開“守望之家”服務記錄,上面職責明晰、內容具體:“曾錚,負責巡訪記錄,重點走訪劉正澤、劉明富、趙修仁、朱雪珍、彭德芝五位老人,及時解決其生活困難”“陳楚根,負責留守老人就醫聯系,按時測量血糖、血壓等”……
水電維修工郭云輝加入志愿者隊伍后,長期義務為老人家里更換燈泡、水龍頭等。“早上發現家里客廳的電路出現了故障,立刻打電話求助,郭師傅馬上趕到,在中飯前就修好了線路并更換了燈泡,客廳一下就亮堂了。只收了一個燈泡錢!”78歲的劉菊初老人充滿感激地說,“‘守望之家’真好,我們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85歲的獨居老人朱雪珍,5年前生活便不能自理,左鄰右舍輪流照顧,經常推著輪椅陪她在小區轉悠,老人笑口常開。逢人便說:“碰上了好鄰居,現在生活品質更高了,心情更愉悅了。”
硯井社區老年協會秘書長張樹林表示,通過發揚鄰里互助精神,為剛需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花小錢辦大事,真正做到“生活有人問、困難有人幫、生病有人理”。
“破鋼筋水泥的封固,拉近左鄰右舍的距離;熱心的人有體現自身價值的平臺,需要的老人就近得到真切的幫助,這就是‘守望之家’!”易俗河鎮社會事務辦主任郭佳強介紹,民政部門引導發揮好“守望之家”的作用,不在乎這個“家”建得有多好、有多氣派,而在于這個家里的老人笑聲有多甜。
念好老字訣,空巢不空心,共暖鄰里心。如今,湘潭縣已建成500余家“守望之家”,吸引居民紛紛參與互助,讓老人真正得到了實惠。湘潭縣民政局局長湯立新說,為群眾辦實事,就是要從急難處發力,做到真辦實辦。湘潭縣民政局將做到學史明理強黨性、不忘初心勇擔當,把“黨建+蓮湘頤老”養老服務體系工作做深、做實、做細,讓鄰里親情更濃、老人笑聲更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