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柳 旭
困難群眾申請社會救助需要提交哪些材料?過去,服務窗口給出的答復是“申請書、殘疾證、收入證明、在校證明……”;如今,在湖北省武漢市的一些地方,申請社會救助不再需要提供各種證明,困難群眾只需攜帶有效的身份證明,并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填寫確認表、簽署承諾書就能完成辦理。
今年4月,武漢市民政局在江漢區、東西湖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洲區的部分街道試點社會救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將一摞證明變為一紙承諾,方便了困難群眾,縮短了辦理時間,提升了救助時效。
“想不到辦低保這么快”
“我兒子得了白血病,馬上要住院,需要一大筆錢,家里承受不了,想申請社會救助。”7月16日,在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政務大廳社會救助窗口前,一名略顯蒼老的男子正在咨詢如何辦理社會救助,他的臉上流露出焦急的神情。
此人名叫劉建成,是邾城街錢寨村村民,他的老伴多年前去世,女兒已經出嫁,兒子不久前查出白血病,需要住院治療,但高額的治療費卻讓他犯了難。劉建成平時主要在工地做臨時工,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兒子突然病倒讓本就不寬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村干部得知劉建成的情況后,領著他來到邾城街政務大廳申請社會救助。接待他們的是社會救助窗口工作人員王友平,她詢問了劉建成一家的基本情況,介紹了目前推行的社會救助告知承諾制,然后拿出一份社會救助申請(確認)表,指導劉建成據實填寫,又讓他在《社會救助事項承諾告知書》和《社會救助證明事項誠信申報承諾書》上簽了字,隨即通過“一網通辦”系統錄入了劉建成一家的相關信息,上報區民政局審核確認。
“您的兒子患重大疾病,可以按‘單人戶’辦理低保,全額保障一人,每月730元,8月開始領取。區民政局審核確認后,他住院時還能享受醫療救助。”王友平對劉建成說,“如果您的兒子沒有惠民漢卡,下月農商行會幫他制卡,到時我會通知村干部來領卡。后期您家里還有什么困難或情況變化,請及時與村干部聯系。”
走出政務大廳,劉建成心里懸著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他沒有想到,申請辦理社會救助竟然這么簡便、快捷。
“減證便民”疏通救助堵點
近年來,武漢市民政系統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同時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目前,凡是可以通過系統核查、部門核驗、入戶調查、鄰里訪問查詢到的信息,均不需要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武漢市還采用“疑似從無”認定原則,實行社會救助事項容缺審批,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要求按照最大限度利民便民原則,有針對性地選取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使用頻次較高或者獲取難度較大的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特別是在社會救助等方面,要抓緊推行、盡快落實。
“今年初,湖北省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對社會救助工作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武漢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社會救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針對以往辦理過程中的難點和堵點,通過實行“先救后核”,把辦理程序復雜、涉及部門較多、時間跨度較大的證明類事項轉移到社會救助審核確認后進行,解決了困難群眾提供證明難、申請救助慢、辦事來回跑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開展試點的4個區、6個街道,目前已有29名困難群眾通過此方式獲得社會救助,其中低保28例、臨時救助1例,這例臨時救助也是武漢市社會救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行后的首個受益家庭。
“感謝政府的及時救助,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握著上門回訪的社區工作人員的手,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軍山街龍湖社區居民劉新權激動地說。
劉新權今年80歲,他的兒子早年間去世,留下一個精神殘疾的孫子,享受“單人戶”低保,一直由兒媳照顧。今年4月,兒媳病重住院,劉新權和老伴幫助照看孫子。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及時幫劉大爺的孫子申請了臨時救助,幾天時間,2490元臨時救助金就發放到位。
“告知承諾制實行后,困難群眾申請社會救助時除需要提供身份證明外,其余事項據實誠信申報即可。”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民政局社會救助業務負責人何明龍告訴記者,采用告知承諾制,低保和特困供養5日內辦結,臨時救助3日內辦結,急難救助1日內辦結,時效更強,也更便民。
誠信是前提,核查是保障
記者了解到,社會救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分為告知和承諾兩個方面。所謂告知,指工作人員在辦理困難群眾社會救助事項時,首先要以書面形式將法律法規要求的證明義務和證明內容一次性告知申請人。所謂承諾,指申請人要以書面形式承諾已經符合告知的條件、標準、要求,并愿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工作人員據此不再索要有關證明,依據書面承諾直接辦理社會救助。
“誠實守信是告知承諾制能夠順利推行的前提。”武漢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以不實承諾騙取社會救助的要予以曝光,同時加強跨部門聯動響應,完善“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不斷營造守信有激勵、失信必懲戒的社會氛圍。
“告知承諾制的特點在于簡化了社會救助在辦理階段的手續,提高了社會救助效率。之所以能夠簡化、敢于簡化,不僅有誠信機制作為保障,更重要的是依托于科學、嚴謹、扎實的核實工作。”該負責人表示,針對社會救助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特點,民政部門著力加強了事中和事后監管,比如通過武漢市家庭經濟收入核對平臺開展部門間的信息比對,通過街道(鄉鎮)民政工作人員進行入戶調查、鄰里走訪,由區民政局聘請的第三方進行家計調查等,依此對申請人承諾事項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行逐一核實,確保社會救助對象符合保障條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