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雨點
辭舊歲迎新年,當千家萬戶都在享受團圓的歡樂時,仍然有一群人,他們放棄與家人的團聚,堅守工作崗位,用暖心貼心的服務為困難群眾送去關愛和陪伴,用一次次的“讓我留下”詮釋民政初心和使命,保障每一位困難群眾能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近日,記者連線多位計劃今年“留守”崗位的民政工作者,講述他們將臨的特別新春。
“這些老人也是我的父母”
每逢佳節倍思親。如何保障老年人過一個安全、不孤單、有人陪伴、開心的新年,很多為老服務工作者有了自己的暖心舉措。
“別人忙著過節,我們過節忙著。”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院長黃靜這樣描述自己的春節狀態。作為一名養老院院長,她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年了。每到過年,她總會比平日里更忙一些,今年也不例外,除了要保障全院老人開心過大年,院里的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她說:“前兩年,我們服從疫情防控大局,很多家屬過節期間沒能來和老人見面,我預判今年春節來院探望的家屬肯定很多,我和全院護理員們決定今年過年都不回家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老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記者了解到,黃靜已經提前做好了預案:為前來探望的家屬設置獨立探望室,遇到從疫情重點地區返回的家屬,護理員會幫著老人通過視頻連線與他們“見面”。能回家過年的老人,院里會逐一摸排,明確返回時間。院里還臨時設立了隔離室,以應對突發情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湖南省南縣福利院副院長劉莉,已經陪伴院里的老人們過了25個春節。往年,她都會早早地為供養人員安排上豐富的菜肴,組織老人一起看春晚。今年,為了鼓勵老人平日里多多鍛煉,她還計劃著組織一場“趣味運動會”,讓老人們在加強鍛煉的同時還能感受到歡樂。說起自己這些年都沒能回家陪家人過年,劉莉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她說:“福利院入住的主要是老人和孤兒,他們原本就缺少‘家’的溫暖,我不能在他們最需要溫暖的時候離開他們。這些年,我們和老人們親如一家,他們也都是我的父母。在這里過年就是在陪家人過年。”
年夜飯是除夕的必選動作。為了保障院里的老人吃上一頓豐富可口的年夜飯,陜西省安康市社會福利院的炊事員胡尚霞與其他5名炊事員決定今年繼續留在福利院里為老人們服務。在過去的11年里,她主要負責院里200多名服務對象的一日三餐,有10個春節都是在院里和服務對象一起過的。她告訴記者,誰不希望過年的時候跟家里人一起呢,可自己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盡好自己的職責,盡忠職守,讓服務對象吃到可口的飯菜,感受到福利院大家庭的溫暖。“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何把服務對象的飲食做得更好更健康更合口味,讓他們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胡尚霞說。
“我知道這些孩子們需要我”
過年,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穿新衣、戴新帽、做游戲、收壓歲錢。對兒童福利院的孩子來說,也不例外。福利院就是他們的家,為了讓孩子們能和普通孩子一樣有一個愉快的春節,院里的“媽媽”們選擇了陪伴在他們身邊。
早在一周前,河北省保定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內就已經有了“年味兒”。院內外掛起了紅紅的燈籠,樓前的樹上掛滿了節日的彩燈,樓道里貼上了充滿童趣的虎年年畫,孩子們制作的手抄報、作文、自畫像及各種繪畫、手工作品。這些都是周智賢和同事們精心策劃的。今年,是周智賢陪著院里孩子一起過年的第28個年頭。每年這個時候,她都會想著法子給孩子們設計豐富多樣的春節聯歡會、年夜飯。今年,孩子們為了表演自己的拿手節目,也是早早就開始排練,做足了準備:上學的孩子們組建了小樂隊表演拿手曲目《土耳其進行曲》,盲童黨小佳(化名)表演鋼琴獨奏《菊次郎的夏天》,學前班的孩子們表演新學的詩歌朗誦,舞蹈班的孩子們表演擅長的舞蹈《學貓叫》。
“今年,我和同事們還與孩子們一起用手語表演《感恩的心》和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的初衷是希望這些孩子通過表演節目,讓他們自信樂觀、健康向上,讓他們知道自己與別的孩子一樣,也有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周智賢說。
56歲的湯鳳榮是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一名孩子“家長”。平日里,福利院里很多智力或者身體殘障的孩子的日常起居都需要她來照顧。她就像孩子們的手、腿、口和眼睛,每天要照顧他們吃飯、洗漱、康復、教育。她的老家周口市到鄭州市不到200公里,她卻已經12年沒有回家與家人一起過年了,這個春節她依然選擇留在福利院陪著孩子們。“在這里工作,家里老人和孩子們都理解,挺支持我!”說起家人,她很感激家人的理解,“我兒子跟我說,這些孩子們沒有爸爸媽媽,我們要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對家人的歉疚,她只能默默藏在心里。“對我們這些‘媽媽’來說,春節和平時沒什么不一樣,堅守崗位是因為我知道這些孩子需要我。”她說。
“留下來,為了更多的團圓”
春節是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的關鍵節點,許多受助人員因種種原因無法回家與親人團聚,“過年”牽動著他們渴望回家的心。救助管理站便成了流浪乞討人員避風的港灣,站里的工作人員成為他們臨時的“親人”。每年,在全國各地的救助管理站里,都會有工作人員陪著滯留在站的流浪乞討人員一起過年,年年亦如此。
山東省煙臺市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的李培強,再過幾天就要退休了,市救助中心原本考慮他上有老下有小,準備安排其他人替他值班,他堅決不同意。他說:“從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有著38年的救助情感,作為民政戰線上的一名老黨員,我堅決站好最后一班崗,讓滯留中心的受助人員過個好年、感受到家的溫暖就是我這個春節最大的圓滿。”
“今年春節,我留下來!”胡云威是河北省保定市救助管理站的新人,今年剛參加工作,也是第一年參與救助管理站春節值守。胡云威平日里主要負責受助人員醫療救助、已經落戶的受助人員安置、街面巡查工作等。這個帶著滿滿干勁的小伙子,今年主動提出在單位值班值守。記者了解到,他已經列好了春節期間的工作日程,白天要做好求助人員服務,陪著他們一起吃年夜飯、做游戲,還要抽空和托養在養老院的受助人員視頻聊天,“線上”陪他們過年。說起第一次不在家過年的感受,他說:“肯定會特別想家,但我知道自己的職責,堅守崗位就是履職盡責!此心安處是吾鄉,作為救助站工作人員,我期望看見在我們的努力下更多的人回家團圓,即使是不能回家的受助人員,也要讓他們在救助站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