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對于17歲的盈盈(化名)來說,2021年的夏天是那么的灰暗,母親和父親相繼離世,她頓感生活無依無靠。得知這一情況后,村、鎮、區三級聯動,快速高效地完成了盈盈的困境兒童生活費申請和審批,她的生活有了保障。
對盈盈的救助幫扶,是北京市順義區開展困境兒童救助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多年來,順義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堅持問題導向、優化頂層設計、整合拓展資源,抓隊伍、立項目、建機制、優服務,多措并舉助力困境兒童健康成長,全面提升困境兒童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立三級保護隊伍
有了559個工作觸角
一天下午,馬坡鎮向前村的秦少娟敲響了村民張大媽家的門。“張大媽,月月(化名)幼兒園開學四五天了,孩子還適應嗎?有需要幫忙的隨時聯系我。”
今年36歲的秦少娟是向前村的兒童主任,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她,也是村里所有孩子的愛心媽媽,除了定期組織孩子們到村內兒童之家參加手工、繪畫等活動,還時刻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
說起兒童保護工作,秦少娟最關心的當屬村里的困境兒童月月。“月月一家是低保家庭,她的爸爸媽媽都是重度殘疾人,照顧孩子的重任都落在孩子的奶奶身上。”秦少娟說,孩子的奶奶年紀越來越大,文化程度也不高。為此,她經常趁工作之余或下班回家的路上,到月月家看看,詳細了解她的近況。疫情期間,幼兒園內好多活動需要在線上完成,月月的奶奶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秦少娟經常主動上門幫忙,還手把手地教老人使用手機。
有一天半夜十一點多,月月突然高燒,她奶奶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給秦少娟打電話。那段日子,順義區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所有出租車和網約車都停運了。秦少娟一邊安撫老人,一邊開著自己的車往月月家趕。接上孩子、送往醫院、陪同就醫,直至給月月順利看完病。把月月送回家時,已是凌晨三四點,看著孩子把第一頓藥服下,她終于松了口氣。“謝謝秦媽媽。”聽到孩子稚嫩的聲音,秦少娟的眼睛濕潤了。
據順義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社會福利管理科工作人員張云超介紹,為了進一步推進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順義區構建了區、鎮(街道)、村(居)三級兒童福利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隊伍,每個鎮(街道)設置一名兒童督導員,每個村(居)設置一名兒童主任,定期開展困境兒童摸底排查、入戶走訪,建立困境兒童動態管理臺賬。同時,加強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培訓,普及政策要點,提升工作能力,確保困境兒童情況清、底數明、政策到位,不落下一個孩子。“559個兒童主任,就是我們的559個工作觸角,他們走村訪戶、深扎基層,懂鄉情也接地氣,是離困境兒童最近的人。”張云超說。
開展兒童關愛項目
把精細化服務送到家
為進一步提升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水平,順義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精細化、精準化開展了“兒童之家建設”“困境兒童陪伴成長”“殘疾兒童康復評估訓練服務”等多個兒童關愛項目,通過社會化專業力量,提升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水平。
承接“困境兒童陪伴成長”項目的是北京市順義區睿治社會工作事務所。據機構負責人張靜遠介紹,順義區共有518名困境兒童,項目開展以后,機構首先利用3個月的時間,對每名困境兒童進行入戶走訪。“我們通過走訪,實地了解了困境兒童的家庭情況、生活狀況、實際需求,為每一個孩子建立了詳盡的信息檔案。”張靜遠說,“有的孩子開朗活潑、求知欲強,但因為家庭的經濟能力、家長的學識見識等因素,影響了自身發展。入戶走訪以后,我們特別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孩子們提供幫助。”
為此,睿治社會工作事務所制訂了詳盡的分類幫扶計劃,對97名社會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月開展一次入戶走訪;對259名低保家庭困境兒童每季度開展一次入戶走訪;對其余162名困境兒童進行不定期走訪。此外,還選取10名問題比較突出的困境兒童進行個案幫扶。
“困境兒童陪伴成長”,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張靜遠告訴記者,每次入戶走訪時,都會采取“社工+大學生志愿者”結對的形式,通過課業指導、心理疏導、游戲互動、興趣培養等服務,幫助困境兒童提高自身認識、激發學習熱情,提升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家住木林鎮木林村的小帥(化名)今年14歲,以前沉迷于網絡游戲。社工和大學生志愿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小帥對籃球感興趣,便特意請來一位擅長籃球的朋友對小帥進行啟蒙訓練,小帥在籃球方面的進步飛快。“現在,小帥已經是學校籃球隊的一員了。”張靜遠高興地說。
在服務過程中,社工發現很多困境兒童缺少社會參與,為此,睿治社會工作事務所定期組織困境兒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孩子們去天壇、故宮、鳥巢和水立方等地游覽,讓孩子們開闊眼界;組織孩子們參觀中國科技館、地震科技館和自然博物館等地,讓孩子們在游玩中學習科學知識,感受科技的魅力。“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去中國科技館參觀,炫酷的高科技和有趣的實驗讓孩子和家長們都興奮不已。看著孩子們的生活在一點點地改變,我打心底里感到高興。”張靜遠說。
完善救助保護政策
讓困境兒童笑容更燦爛
今年21歲的小博(化名),父母都是視力一級殘疾。生活的磨難培養了他積極樂觀、拼搏向上的生活態度。憑借自己的努力,小博于2020年考入了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021年初,李橋鎮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摸排時,幫助小博申請了助學金,在每年享受4500元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由區民政局補齊至8000元,進一步緩解了他的生活壓力。
近年來,順義區不斷完善困境兒童救助保護政策,困境兒童可享受生活補助保障、醫療保障和教育資助保障。
在生活補助保障方面,將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確保困境兒童準時、足額領到基本生活費。符合條件的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人每月2450元;城鄉低保家庭中的重病兒童和殘疾兒童每人每月980元。
在醫療保障方面,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在門診和住院時發生醫療費用時,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報銷后的個人負擔部分,民政部門分別按100%和80%予以報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患城鄉醫療救助范圍內重大疾病的,個人負擔部分按85%予以報銷。
在教育資助保障方面,主動摸排符合條件的兒童,主動告知補助標準,主動協助申請助學金。對符合條件的孤兒按照每人每學年1萬元的標準按季度發放助學金;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按照每人每學年8000元的標準按學期發放助學金(已享受其他助學金資助待遇的,在已享受額度的基礎上予以補齊)。
此外,順義區還不定期開展“書送未來”“陽光同行情暖童心”等活動,為困境兒童發放書包、書卡、書籍等,幫助他們實現“微心愿”;順義區還定期在城中心文化廣場、社區等地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宣傳活動,在全社會營造關注未成年人保護、關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今年,我們將繼續發揮區、鎮(街道)、村(居)三級工作隊伍職能,不斷加強工作主動性,主動排查、主動發現、主動施策、主動幫扶,進一步織密兜牢困境兒童保護網,讓困境兒童生活更幸福、笑容更燦爛。”順義區委社會工委委員、區民政局副局長殷萬軍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