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通訊員 楊志宏
10月9日,一場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和陜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順利召開。會議以渭南市臨渭區為例,探索在欠發達地區推動銀發產業發展路徑,滿足人民尤其是老齡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次會議的一大亮點是發布了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編制的《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銀發產業發展規劃》,從組織機構、產業平臺、人才體系、宣傳工作和實施評估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該規劃指出,將構建以銀發綜合服務、銀發健康食品為主導,以精品銀發制造、康養旅游、全齡化社區、專業服務為支撐的“2+N”銀發產業體系。構建“雙核三片兩環多點”的銀發產業發展空間格局:“雙核”即主城綜合服務核、雙創基地科技創新核,“三片”即渭北銀發健康食品基地片區、中部銀發綜合服務片區和南塬生態農旅片區,“兩環”即北部文化旅游環、南部康養旅游環,“多點”即多個精品制造社區工廠。
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背景下,銀發產業迎來了重大歷史性發展機遇。臨渭區發展銀發經濟既是貫徹落實《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的必要之舉,也是必然之舉。
作為渭南市的主城區,臨渭區總人口92萬,60歲及以上人口19.67萬人,占比達21.38%。如何讓“銀發一族”過上舒心的日子是臨渭區面臨的一道“大題”。同時,地處晉陜豫三省交界、與西安相接、距咸陽國際機場約45分鐘車程、是西部大開發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等多個戰略規劃的疊加區等區位優勢,賦予了臨渭區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臨渭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曙升介紹,臨渭區搶抓銀發經濟發展機遇,2020年首次提出創建銀發友好型城市,主要從適老化居家環境、建設適老化社區和對城市公共空間進行適老化改造三方面構建。同時,開始了“美好生活示范區”建設,產業布局將圍繞“銀發經濟”,探索集“醫藥、信息、健康、養老、休閑、旅游”為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其中,以農業食品醫藥產業、銀發用品研發制造產業為基礎產業,占比60%;老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生態康養旅游業為輔助產業,占比30%;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老齡金融服務業為培育產業,占比10%。
10月13日開始營業的“銀齡金街”養老服務綜合體項目,是臨渭區民政局聯合東秀星健康養老產業有限公司打造的渭南市銀發經濟試點項目,今年3月開始建設,占地面積約2200平方米,總投資800萬元,服務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據臨渭區民政局局長王超鋒介紹:“‘銀齡金街’位于臨渭區核心商圈,項目分三大部分,即臨渭區養老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中心廣場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養老服務站等,老虎改造樣板間和東秀星大健康養老食品展區,養老文化長廊、旅居觀賞和網紅打卡街區等?!y齡金街’是臨渭區銀發經濟產業開發的第一個落地產業。”
項目建設中,臨渭區堅持供給側、需求側雙向發力,一方面緊盯養老服務“供給端”,政府低償提供用房、用電、用水,減免市場準入、稅收等費用,進一步放寬養老服務市場準入條件,不斷優化養老服務營商環境。另一方面緊盯養老服務“消費端”,主動引進東秀星健康養老產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聯系南京??低ń】叼B老服務公司等進行項目建設指導,引入恩施富硒、正大無糖、艾益生等品牌進駐,完善養老服務消費環境。為確保項目落地落實,臨渭區堅持以符合政府發展目標、滿足企業條件、達到社會效益為標準,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為項目建設提供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
為了讓老人在“銀齡金街”有更好的體驗,臨渭區通過做優基本服務、做強增值服務,力爭給老人提供更多更精準的服務?,F已建成的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可服務周邊1300余名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已入戶評估360余戶、實施207戶,老人自主聯系改造70余戶。同時,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為轄區老人提供醫療康復、心理疏導、情感陪伴等專業服務,初步形成了“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入駐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推出輔具租賃、養老智能產品銷售、人才培訓等服務,逐步完善養老產品產業鏈,推動項目健康有序發展。此外,孝道文化長廊、旅居觀賞和網紅打卡街區等除了滿足老年群體個性化需求外,還承擔著養老文化宣傳,培養尊老敬老良好風尚的功能。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老齡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黃石松在會議上所說:“作為典型的西部欠發達地區,臨渭在面臨老齡化與經濟轉型雙重壓力時,抓住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帶來的市場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已有資源,推動產業結構特征和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解決老齡問題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有機結合。”抓住機遇后的發展更需穩健。在明確聚焦銀發服務、賦能傳統產業、延伸相關產業的目標后,臨渭區還面臨著產業認識不足、基礎薄弱、發展難度大等難題,下一步,該區將全面開啟銀發產業新格局,交上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