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小康社會不能少了他們

時間:2022-05-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
【字體:    打印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強調要對殘疾人群體格外關心,格外關注。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時作出重要指示:“中國有幾千萬殘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作為國務院履行殘疾人權益保障職能的組成部門,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部積極參與和推動相關法律修訂,加強殘疾人事業頂層制度設計;同時,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使廣大殘疾人的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

殘疾人兩項補貼

不斷提檔升級

“以前辦理業務只能千里迢迢回吉林,花銷大不說,腿腳不方便,來回奔波很辛苦。這次申請辦理殘疾人補貼,山東省高密市密水街道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負責,很快就給我辦好了。”李先生是吉林德惠人,后來跟隨兒子在高密定居,但戶口仍在老家。2021年4月,山東省實行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他終于不必往返3000多公里回老家辦理補貼申請了。

2008年以來,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的要求,相繼寫入國家層面有關政策。地方的探索實踐則更早一些,2007年江蘇就建立了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制度。截至2015年8月,全國2/3的省份建立了一項或兩項殘疾人補貼制度。

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這是首次在國家層面建立殘疾人專項福利補貼制度,具有里程碑意義。2016年1月1日起實施到2016年9月,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建立只用了9個月。

2021年4月,民政部會同中國殘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從被列入全國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到開通,僅7個月,這離不開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系統的助力。建成于2018年的全國殘疾人兩項補貼信息系統,有26個省份集中使用,部、省、市、縣、鄉五級管理用戶已達5萬多個,是“金民工程”覆蓋率最高的信息系統之一。截至2022年5月11日,各地已接收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申請1037例,審核通過538例。

2021年9月,針對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聯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補貼對象范圍、政策銜接、動態調整和補貼退出等具體要求,同時,對精準管理和動態監管提出要求。目前,有28個省份建立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15個省份將生活補貼范圍拓展到無固定收入、低保邊緣家庭、重殘無業、一戶多殘、依老養殘等困難殘疾人,11個省份將護理補貼覆蓋范圍拓展到三、四級智力、精神殘疾人,精準化、信息化的補貼發放,持續提升了規范化水平。

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的建立完善,使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大幅提升了殘疾人的幸福感。截至2022年3月底,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已分別惠及1192.5萬困難殘疾人、1519.1萬重度殘疾人。

發展沒有終點。2022年5月15日第三十二個“全國助殘日”起,民政部會同中國殘聯將殘疾人兩項補貼從“跨省通辦”升級為“全程網辦”。今后,殘疾人不必到非戶籍地窗口提交補貼證明材料,可全程在線提交申請、查詢、修改補貼證明材料,從而實現申領補貼“一次都不跑”。

康復輔助器具產業

實現跨越式發展

80歲的楊伯伯半身不遂,日常起居都需老伴幫助,從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點租來的電動護理床給他們幫了大忙。2019年,上海開始進行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試點,目前已經覆蓋到全市所有街鎮。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任務要求后,全國康復輔助器具生產企業和從業人員逐步壯大。2016年,民政部提請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對我國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2017年1月,民政部牽頭建立了由22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目前,有20個省份建立了相關工作機制,各級財政投入約100億元支持產業發展。

為進一步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2017年、2020年,民政部等部門遴選了兩批共34個地區開展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探索創新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模式。2019年,遴選13個地區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品進家庭、進社區、進機構。目前,建成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區49個,設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實體店400余家,15個省份建立了基本型康復輔助器具租賃補貼制度,惠及870萬人。

同時,民政部取消了假肢和矯形器制作師執業資格注冊和生產裝配企業資格認定行政許可事項,并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康復輔助器具科研、生產、應用、服務和產業支持政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通過“福康工程”為困難殘疾人開展手術矯治、配置康復輔助器具、進行康復訓練等,有效滿足了殘疾人對康復輔助器具產品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殘疾人的獲得感大幅提升。

殘疾人福利服務體系

不斷完善

為解決家庭助殘服務不足、殘疾人脫貧不解困等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部著力完善殘疾人福利服務體系。

2013年5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對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服務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年12月,民政部出臺《關于加快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服務發展的意見》,對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服務的職責內涵、基礎建設、服務管理、發展方向提出明確要求。2014—2015年,民政部多方爭取,投入資金31.8億元,支持各地新建和改擴建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并出臺《精神衛生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等政策標準。目前,全國精神衛生福利機構249家,床位8.3萬張。

面對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床位緊張、患者難以回歸和融入社會的問題,民政部積極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2017年10月,民政部、財政部、衛計委、中國殘聯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80%以上的縣(市、區)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在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的縣(市、區),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的工作目標。

為加大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推進力度,民政部召開全國會議、舉辦培訓班等。同時,積極協調、破解難題,2020年12月,聯合相關部門出臺《關于積極推行政府購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模式。目前,全國710多個縣(市、區)開展了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工作。

精神障礙患者之外,廣大貧困重度殘疾人也備受關注。他們的基本生活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但依然存在照護服務困難。2019年4月,民政部會同財政部、衛健委、扶貧辦、中國殘聯印發了《關于在脫貧攻堅中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建立集中和社會化相結合的照護服務體系。現在已有18個省份出臺了低收入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政策文件,16個省份探索開展了低收入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試點。

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起了家庭照護、社區照料、機構托養相結合的殘疾人福利服務體系,殘疾人家庭面臨的后顧之憂得到了初步緩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這是黨和國家對8500萬殘疾人的莊嚴承諾。未來,民政人將再接再厲,不負重托,讓廣大殘疾人共享生活的溫暖與芬芳。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

記者:李雪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