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不久前的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強調,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對各類特殊困難群眾的救助關愛,讓群眾都能安心過年、溫暖過冬。
為困難群眾送去防寒物資,加大街頭巡邏救助力度,進一步織密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網……連日來,各地民政部門工作人員不畏嚴寒,往來穿梭,只為讓黨和政府的溫暖穿過寒冬擁抱困難群眾,確保他們過一個溫暖、幸福、安全的新年和春節。
強保障
及時足額發放救助金
收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民政局發放的1000元救助金,紅山區永巨街道橋南社區的居民李培杰笑得合不攏嘴。李培杰智力四級殘疾,一直依靠年邁的母親照護。當地民政部門將其納入低保救助范圍,每月發放753元的低保金。入冬后,又為他家發放了取暖補貼,解決冬季取暖問題。
入冬以來,赤峰市民政局按時足額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為34.6萬低保對象、1.9萬特困人員和臨時性生活困難家庭發放救助資金1.1億元,累計實施臨時救助404人次,發放救助資金72.55萬元。元旦春節來臨之際,緊急下撥2022年困難群眾救助資金12.3億元,確保困難群眾節日期間基本生活有保障。
針對2021年煤炭價格上漲給困難群眾冬季取暖帶來的經濟負擔,赤峰市民政局協調相關部門繼續在水、電、暖、有線電視等方面對民政服務對象進行補貼,其中全市低保、特困等民政服務對象每月補貼15度電;紅山區、克什克騰旗等旗縣區為特困供養、低保人員每人發放600元—1000元的取暖補貼。
立足保食、保暖、保安全目標,河南省南陽市民政局爭取全市2022年困難補助資金11億元以上,將在春節前按月發放到位,保證低保、特困供養對象、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及孤兒五類近100萬名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對基本生活無法保障、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無法覆蓋的困難群眾,及時給予臨時救助。
問冷暖
入戶走訪慰問
近日,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民政局工作人員為龍回鎮窯下村的留守老人賴嵐英鋪上了新被褥,幫她穿上了新棉衣。賴嵐英今年85歲,老伴已去世,子女都在外地,她獨自生活。看到區民政局黨員干部冒著嚴寒來看她,還送來了御寒的棉被棉衣,老人心里非常溫暖。
近期,寒潮來襲、氣溫驟降,為了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南康區民政局成立了由局領導班子帶隊的工作組,到各鄉鎮困難群眾家中走訪,重點對特困供養對象、低保戶等困難群眾防寒保暖情況進行摸排。每到一戶困難群眾家中,工作人員一邊摸被褥、問冷暖,一邊叮囑要做好防寒保暖,還提醒他們注意用電防火、提高消防安全意識。截至目前,南康區為困難群眾發放棉被350床、毛毯300床,棉大衣200件。
在赤峰,市民政局建立快速響應機制,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困難群眾主動發現網絡,對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困難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入戶走訪和電話問詢,主動發現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目前已開展入戶走訪1.5萬人次。
浙江省泰順縣民政局黨總支部與縣社會組織聯合黨委發揮“黨建聯盟”作用,組織各鄉鎮和社會組織對所在轄區內困難群眾防寒防凍及基本生活保障情況進行全面排查,連日來共排查困難家庭約425戶,實施救助25戶,籌集棉被300床、毛毯320條,發放給各鄉鎮。縣民政局還聯合各鄉鎮社工站開展“關愛困境送溫暖”行動,社工們走入困難群眾家中,送去御寒物資,幫助清掃廳堂、整理雜物,提供量血壓、理發等服務,讓每一個困難群眾都能在寒冷的冬日享受到溫暖、貼心、細致的服務。
南陽市民政局依托村(居),重點關注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三留守”人員及其他低收入人口的防寒保暖情況,及時協調解決防寒防凍方面的困難。市民政局購置米、面、棉衣、棉被6200套,用于春節前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和慰問。同時,督促照料護理人員履行照護職責,特別關注特困供養人員的用水、用電、取暖安全。
強力度
日夜奮戰在“寒冬送溫暖”最前線
在山東省濱州市,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閆丙每老人在寒冷的街頭從被發現到被家人接回,僅用了2個多小時。
這樣的救助效率得益于濱州市救助管理站與公安部門建立的街面巡查聯動機制,即市區各派出所指定一名救助管理警務聯絡員與救助管理站對接,公安部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流浪乞討人員會第一時間聯系救助管理站進行救助,對于未成年人、老年人、行動不便的人員護送到救助管理機構。閆丙每老人就是公安部門在晚上巡查時發現的,在救助管理站,通過人像比對確定了其身份,當天晚上就被女兒接回了家。
進入寒冬,濱州市救助管理站立足及時高效地發現流浪乞討人員,與公安部門建立街面巡查聯動機制,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街面巡查。濱州市救助管理站還建立了志愿者街面巡查微信群,全市共有500多名志愿者參與其中。同時,通過線下開座談會、開展聯合街面巡查以及線上微信交流等方式,向志愿者講解救助政策以及街面巡查中的注意事項,將志愿者參與街面巡查打造成一個長效機制。自“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開展以來,通過志愿者電話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占總救助量的63%。
在泰順縣,志愿者組織勸導救助小分隊穿梭在主城區公園涼亭、橋梁涵洞、熱鬧街道及建筑工地等流浪乞討和拾荒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帶,對居無定所、露宿街頭的人員展開延伸救助和勸導。
面對寒冷的天氣,南陽市救助管理站制定“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應急預案,成立巡查工作小組,加大對重點地段和區域的巡查,積極引導流浪乞討人員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對不愿進站避寒的人員,提供充足的飲食、御寒棉衣和防疫物品等,并留下求助方式,做好跟蹤回訪,持續勸導和幫扶,保障他們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有效幫助。同時,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電話24小時保持暢通,及時接收來站的流浪乞討人員,確保其得到及時救助。
保平安
織密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網
針對暴雪、寒潮等極端天氣,赤峰市民政局印發通知,對民政領域防范極端天氣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全市敬老院、福利院、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等民政服務機構及時啟用了暖氣、空調等取暖設備,儲備了充足的棉被、冬衣等防寒物資,重點看護體弱、抗寒能力較差的住養人員,確保服務對象安全御寒。同時,指導民政服務機構加強對水電暖等設施檢修,及時排查消除安全隱患,保障住養人員溫暖安全過冬。
贛州市南康區民政局負責同志到鄉鎮敬老院指導疫情防控、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確保老年人過一個暖心、幸福、安全的新年和春節。
在南陽市,全市民政系統開展疫情防控和消防演練,對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救助管理站等民政服務機構開展隱患排查,確保防風、防凍、防滑、防高空墜落等措施落到實處。對養老機構開展供暖、用氣、用電設施檢查,督促其儲備生活物資和防寒保暖物資,做好添衣加被、防滑取暖等工作。南陽市民政局還以“四不兩直”隨機抽查、視頻調閱、電話抽查等方式,督導檢查各縣區民政部門雨雪寒潮天氣緊急應對情況,其中,重點查看特殊困難群體保障情況和民政服務機構防范應對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落實。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