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 鋼
近年來,江蘇省常熟市民政局圍繞民政工作實際,科學謀劃、重點布局,投入超7億元,全力推進民政系統重大項目建設,切實辦好民生實事,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緊抓項目,夯實民政工作基礎
常熟市民政局樹立“抓項目就是抓民政事業發展”理念,主動作為,壓實責任,推進民政基礎設施建設。
全市建成兒童“關愛之家”15家,實現兒童“關愛之家”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鎮(街道)全覆蓋,未成年人保護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健全完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實現鎮(街道)精神障礙社區“康復驛站”全覆蓋。
持續推進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改造,對11個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施改擴建,進一步完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功能。推進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全覆蓋,推動社會工作在社區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今年,將實現村(社區)社會工作室全覆蓋。
推進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1年年底,常熟市全面完成鎮(街道)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布點建設,共建有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3家,其中6家已建成運營。建有標準化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76家,其中330家實施社會化運營。
補齊短板,打造民政服務新品牌
近年來,為適應民政改革創新發展要求,常熟市民政局在民政服務設施集成集約和調整優化上同步做了工作。
聚焦婚姻登記處條件簡陋、社會組織培育中心無固定場所等問題,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利用閑置公用資產,投入1200多萬元,建設常熟市民政綜合服務中心,提升民政綜合服務能力。中心集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婚姻登記處、社會組織培育中心、養老服務信息管理中心為一體,進一步延伸民政工作觸角、完善民政架構體系、織密民政服務網絡,成為推動全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支撐。
加強部門聯動,注重規范運作,推進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打造匯集各類為老服務資源和輻射周邊社區居家服務的樞紐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設施,為家庭困難、身體殘疾等日常生活需要照顧的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類型的養老服務,助力“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
建成常熟市綠色殯葬紀念園,為實施綠色生態葬的家屬提供憑吊和追思場所,大力倡導綠色殯葬,推動移風易俗。
緊扣兒童福利機構轉型發展需要,投入近3000萬元,建成常熟市兒童福利院新樓,在此基礎上,又投入700多萬元,對院內老樓實施升級改造,加裝電梯,新建無障礙設施,掛牌設立常熟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打造市級兒童“關愛之家”活動陣地,建強殘疾兒童康復中心,面向社會開展殘疾兒童公益性康復服務,推動全市兒童福利事業創新發展。
“智慧民政”,鋪就信息化便民之路
常熟市民政局在不斷完善有利空間載體的同時,加快“智慧民政”建設步伐。建設“智慧社區”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打通“智慧政務”“數字門牌”等各部門之間的數據聯通,整合了延伸至村(社區)的35個信息化系統平臺,充實完善居民基礎數據,涉及111項應用功能,逐步實現 “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進一步推動社區減負增效,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有力提升。“智慧社區”平臺還嵌入了“精準助殘”“精準救助”兩個子模塊,整合法院、公安、人社、醫保、教育、衛健、殘聯等部門現有的救助資源,實現部門間數據的互通共享,優化了救助流程,實現精準救助。
推進“智慧養老”建設。建成智能化綜合養老服務管理平臺,開發“常熟·愉養老”微信小程序,為老年人量身定制養老服務清單,實現養老服務線上點單、線下服務。
推進社會大救助綜合平臺建設。今年,大救助平臺建設被列入常熟市信息化建設重點項目,目前已完成立項等前期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建成。該平臺對內將與民政對象管理、動態監測、精準幫扶等業務緊密銜接;對外將有效打通社會救助各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鏈接參與社會救助的社會力量,切實暢通群眾求助渠道,有效提升社會救助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