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雨點
連日來,全國多地遭遇持續強降雨,江河湖庫水位普漲。防汛抗洪進入“七下八上”關鍵期。作為兜底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民政部門,做了哪些應急防范措施?記者連線了湖北洪湖,安徽滁州、蚌埠,河南鄭州,四川巴中、儀隴等地民政部門和民政服務機構。大家表示,在汛情面前,定會發揮好民政部門職責作用,始終將為民愛民責任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全力確保民政服務機構及服務對象安全度汛。
成立專班 加強值守 確保用時有備
7月初,洪湖市接連暴雨,部分地區降雨量超200毫米,創單日降雨歷史紀錄,導致多個社區積水嚴重,給社區居民生活帶來嚴重不便。市民政局聞“汛”而動,立即召開工作會議,組建工作專班,布置工作任務。迅速組成黨員下沉社區、特殊群體探訪、服務機構排查、應急處置四個專班分赴戰位。100余名黨員干部火速集結,奔赴各自包保網格開展排澇救災及消殺工作,保障社區居民財產和出行安全。洪湖市民政局防汛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說:“現在正是群眾的危難時刻,我們作為黨員干部,使命催征,必須沖鋒在前,在防汛一線淬煉初心、彰顯擔當,用實際行動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下沉的黨員同志要遵從防汛抗旱指揮部統一部署安排,聽從命令,盡快掌握防汛知識,保護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同洪湖市一樣,全國多地民政部門成立了防汛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細化任務,建起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監督問責機制等,確保出現突發情況時,能夠調度有力、指揮有序、應對及時。
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組建起了一支由各班組、部門、樓管、類家庭家長和70余名“安全員”組成的隊伍。他們每天佩戴臂章上崗,排查隱患、宣教安全。行政業務、內衛安保、消防監控室、水電班實行全天值班制,行政值班員統籌處理安全應急事宜。安保每兩小時巡查打卡,消防控制室監控全院270余個攝像頭監控點,如果遇到雨天還會加大巡查力度,及時發現隱患。安全員們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原則,補充儲備編織袋、砂石料、鉛絲、土工布等防汛物資,和水泵、救生設備一起安排專人管理,定期維護,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應對汛情,提高民政服務對象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尤為重要。滁州市民政局設置宣傳展臺和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宣傳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安全知識等。滁州市兒童福利院專門邀請了消防專家現場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講座,組織防汛和緊急撤離應急演練。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還組織志愿者到周邊市植物園、奧體中心、美術館、博物館、大劇院開展“防火防汛防溺水”主題演講。
拉網排查 完善預案 防患于未然
據記者了解,多地民政局要求對地處河道、低洼地等危險地帶的服務機構進行周邊地質環境、給排水系統全面排查,嚴防基礎沉陷等次生災害發生;對服務機構水、電、氣、防雷等各類設施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嚴防因設施缺陷引發安全事故;全面清理、疏通下水道和排水渠,做好防洪排澇準備工作。
蚌埠市民政局建立“一對一、點對點”排查整治機制,對排查中發現的各類安全隱患,督促民政服務機構逐一整治。滁州市民政局成立市、縣兩級聯合督查組,采取“四不兩直”、交叉互查等方式,對各類民政服務機構展開拉網式排查。
巴中市民政局要求全市養老機構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機構負責人24小時確保通信暢通。兒童福利科利用微信群,隨時掌握兒童福利機構汛期安全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統籌做好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社會救助科指導各地民政部門對因災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群眾,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對因災導致的“三無”人員,及時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對基本生活受汛期災害影響,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的受災群眾,及時給予臨時救助。
儀隴縣民政局強化安全提醒,運用微信、短信等交流平臺,及時發送預警短信,普及防汛避險知識,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同時,各鄉鎮街道民政部門還通過微信群、QQ群每天及時上報民政領域災情狀況。對因災造成生活困難的民政服務對象,協助指導鄉鎮街道民政部門落實好過渡性救助工作,確保受災群眾生產生活不受影響。
蚌埠市民政局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在加強與其他部門協調聯動的同時,提前做好民政服務機構食品、飲用水等生活必需物資及各類應急物資儲備。
全力應對 凝聚合力 做好兜底保障
“暴雨把我家給淹了,幸好有你們民政干部在,不僅幫我們排水,還給我家房前屋后消毒,我太感謝你們了。”日前,洪湖市新堤街道春雨亭社區90歲的李奶奶握著下沉黨員董新雷的手感激地說。
自汛期以來,洪湖市的88名鄉鎮民政助理員、882名村級民政協理員放棄雙休,運用“三直達”(責任直達、聯系直達、服務直達)工作法深入低保對象、高齡老人、“三留守”人員、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殘疾人等各類民政服務對象家中走訪慰問,查看暴雨后他們的居住生活情況并給予幫助。全市近千名留守人員得到關愛,數十名困難人員、低保對象獲得救助。
同一時間,儀隴縣因強降雨導致道路被阻、房屋受損、群眾被困、場鎮進水等險情頻發。針對此,縣民政局工作人員先后深入多個鄉鎮,查看敬老院、養老院和低保戶、五保戶等民政服務對象受災情況,做好特殊群體轉移避險和妥善安置工作。并掌握轄區內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困境兒童、低保戶、困難殘疾人家庭、空巢、孤寡、獨居老人等民政服務對象的生活和居住情況,對基本生活受洪澇災害影響的給予臨時救助。截至目前,共走訪民政服務對象23786人,新納入低保47人、特困供養51人、實施臨時救助5231人次,轉移安置113人,無一人因災受身體傷害或遭受嚴重財物損失。
社會組織是防汛救災過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了更好引導和支持慈善組織積極參與對受災群眾的救助幫扶,凝聚汛期受災群眾救助合力,巴中市民政局積極配合應急管理部門,建立健全社會應急力量參與災害救助應急聯動機制,引導應急救援領域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協同開展災害相關應急救援、過渡安置、受災群眾心理撫慰等工作。通江縣、平昌縣民政局及時發出救災倡議書,動員30余家社會組織370多人參與防汛救災,搶救涉水車輛百余臺、協助轉移群眾500余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