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時刻,一名民政人挺身而出
本報記者 柳 旭
7月20日下午5點,在河南省鄭州市民政局5層的一間辦公室里,李百申一會兒看看窗外的暴雨,一會兒看看墻上的時鐘。離下班還有1個小時,女兒的輔導班已經放學,由于不放心讓妻子冒雨去接孩子,平時很少請假的李百申和處長說明情況后,披上雨衣,騎上電動車,沖入了暴雨中。
此時此刻,外面暴雨如注,熟悉的街道濁浪滾滾。李百申握緊了車把、壓低了身體,艱難地在雨中騎行,有好幾次險些摔倒在積水中。走到隴海路與桐柏路交叉的立交橋下時,由于雨勢太大、積水太深,李百申已無前行的可能,眼看距離孩子上課的地方只剩100多米,他卻只能在橋下焦急地等待。
就在這時,一位身穿雨衣的大姐試圖從馬路對面涉水到立交橋下避雨,當她小心翼翼地走了1/3的路程后,就停在那里一動也不敢動了,湍急的水流不斷沖擊著她的雙腿,隨時有摔倒的可能,情況十分危急。見此情景,李百申趕緊把雨衣、背包、手機等物品委托給同在橋下避雨的一名快遞員,然后蹚著過膝的水向那位大姐走去。
“每一步都必須用力抵抗著水流的沖擊。”李百申告訴記者,當時真可謂舉步維艱,腳下稍微一放松就有可能被沖倒,一旦倒下就會立刻被水沖走,之所以不穿雨衣,也是為了減少水流的沖擊面,更方便在積水中行走。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危急時刻,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與李百申手拉手,形成一條救援“人鏈”,向著被水圍困的大姐慢慢靠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沒說話,只是默默做事。在李百申看來,當時的情況下,行動勝過一切語言。
半分鐘后,當參與救援的群眾抓住大姐的手時,她由于體力不支一下子癱軟在地,險些被水沖走,幾個人死死抓著她的衣服,用盡全力才將她從路上拉回到橋下,攙扶著走到安全地帶。驚魂未定的大姐,手扶欄桿不停哭泣。
“好了,沒事了,你已經安全了。”李百申一邊安慰對方,一邊抹了幾把自己臉上和頭上的雨水,待對方情緒稍微穩定并聯系上家人后,他才放心。由于衣服已經濕透,涼風吹得李百申一陣陣打著冷戰。他顧不上不斷襲來的寒意,繼續觀察周圍情況,又及時勸阻了一名冒險涉水的外賣小哥。
大約晚上7點鐘,雨漸漸小了,積水相對較淺的人行道已經可以通行,看看手機上的未接來電,有3個都是輔導班老師的號碼。當渾身濕透的李百申出現在女兒面前時,焦急等待的女兒哭著問:“爸爸,你怎么了,怎么全身都濕了?”李百申一邊安慰女兒,一邊把剛才的事講了一遍。女兒聽完后,擦了擦眼淚,挽著他的胳膊說:“爸爸,你真棒!”
“小水滴”防汛救災記
本報記者 祝 闖 通訊員 馬 焱 曹 珂
暴雨無情,人間有愛。連日來,河南省鄭州市遭受暴雨洪澇災害,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記者了解到,鄭州市小水滴志愿互助中心匯聚社會各界愛心,組織開展“愛大于雨,小水滴在行動”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積極參與到防汛救災物資搬運發放、衛生防疫消殺等工作中。
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連成一條愛的“紅絲帶”
7月23日,鄭州市小水滴志愿互助中心聯合鄭州地產集團西流湖公司志愿服務隊,將籌集到的礦泉水、面包、方便面等物資送往中原區須水街道辦事處,向堅守在防汛搶險一線的人員表示慰問。
7月24日,四川益路同行慈善服務中心向鄭州市小水滴志愿互助中心定向捐贈1萬瓶礦泉水、1萬個(桶)方便面、1萬包紙巾,志愿互助中心迅速組織志愿者裝卸物資。
考慮到暴雨過后的路況十分復雜,志愿互助中心組成接應組,前往高速路口接應運送物資的車輛。捐贈的物資運抵鄭州后,30多名志愿者開始集中裝卸物資。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在物資運輸車輛和倉庫間忙碌的身影,連成一條愛的“紅絲帶”。
為困難家庭送去應急物資和衛生防疫知識
7月24日至25日,鄭州市小水滴志愿互助中心組織90多名志愿者開展了災后慰問幫扶活動,行程累計800余公里,走訪了在登封、鞏義、滎陽等地曾幫扶過的20個困難家庭的孩子,為他們送去礦泉水、方便面、牛奶等物資。志愿者詳細了解孩子們近期的學習生活情況,宣傳衛生防疫知識,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做好健康防護。
殘疾人家庭也是志愿互助中心關注幫扶的對象。7月25日上午,30名志愿者到二七區、中原區、管城回族區看望受災的殘疾人,送去生活物資。
志愿者組成義務消殺隊奮戰在救災防疫一線
隨著鄭州市防汛搶險救災轉入以恢復重建和受災群眾幫扶為主,鄭州市小水滴志愿互助中心在做好幫扶慰問、物資轉運等工作的同時,謀劃暴雨洪澇災害過后的疫病次生災害預防,全面開展災后義務消毒消殺,實現工作重心、應對措施、宣傳引導一并推進、一體實施。
據志愿互助中心黨支部書記王秀智介紹,志愿互助中心組成了義務消殺隊,對城鄉重點區域進行災后消殺。義務消殺隊實施清垃圾(雜物)、清污(淤)泥和消毒消殺,志愿者嚴格做好人員分工、劃分區域、規劃路線、配置消毒溶液等工作,確保全方位、無死角。
一邊忙消殺,一邊忙宣傳。志愿互助中心志愿者走進社區、樓院、村莊,積極開展防疫衛生知識宣講,發放防疫宣傳手冊,指導居民群眾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加強對飲用水、食品衛生的管理,防止洪澇災害后常見傳染病的發生。
7月26日下午,志愿互助中心又接到了廣西巴馬麗瑯飲料有限公司定向捐贈的3300箱礦泉水。接收物資后,志愿互助中心迅速將這批愛心物資派送給受災群眾和奮戰在一線的救災人員。
全力守護老幼平安
王興中
7月17日至22日,河南省新鄉市全境遭遇史上罕見洪澇災害。尤其是7月21日夜間,在已經連續下雨多天后,又經歷了短時特大暴雨,水位驟漲,道路成河。新鄉市社會福利中心的老人和孩子們生活狀況怎么樣?能不能按時吃上飯?帶著這些疑問,筆者來到了新鄉市社會福利中心,看到中心主任程秀琴正帶著大家裝卸生活物資。
據程秀琴介紹,自接到省、市防汛指揮部通知后,新鄉市社會福利中心全體黨員干部就克服一切困難,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確保了服務對象安全。筆者了解到,暴雨來襲后,程秀琴帶領中心工作人員連續奮戰了60多個小時,白天忙排澇查隱患,夜間堅持巡查,時刻守護在老人和孩子身邊。7月22日清晨,程秀琴和工作人員排查隱患時,發現一個電梯井進水了,立即進行排水。因道路中斷,預定的蔬菜無法運達中心,為了讓老人和孩子們吃上熱乎飯菜,程秀琴和同事們冒雨外出采購。中心部分正在休假的工作人員也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返崗,投入防汛工作。
時刻把受助人員安全掛在心間
杜艷丹
7月20日,河南省開封市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全市大部分區域出現中到大雨。晚上7點半,面對逐漸加大的雨勢,開封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侯俊強擔心在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及臨時受困人員生命安全,在安排好站內工作后,帶領工作人員拿上防洪物資,在大雨中進行街面巡查救助。
大雨傾盆、積水嚴重,巡查救助小組人員不得不將車停放在地勢較高的地方,然后打著手電筒,涉水到流浪乞討人員容易聚集的區域進行排查。大風吹歪了他們的雨傘,風雨踉蹌了他們的腳步,他們抹一把臉上的雨水,繼續穿梭在車站、橋梁涵洞、廢棄工地,搜尋受助人員的身影……
晚上10點半,巡查救助小組發現了受助人員老黃,只見他正蜷縮在由幾個廢紙箱、破舊衣服壘成的“小床”上,裹著一條破棉被睡覺,雨水早已浸濕了“小床”,不遠處的積水已沒過小腿,睡夢中的老黃對這些危險渾然不知……侯俊強急忙喊醒老黃,對其進行了保護性救助,并將其帶回救助管理站。
大雨一直在持續,當巡查救助小組安全返回站里時,已近深夜12點。
與洪水拼速度的民政駐村干部
杜海慶
7月20日早上,大雨滂沱。由于地處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汜水村低洼地帶,鄭州市民政局駐汜水鎮鄉村振興工作專班的宿舍樓下,積水及膝,車輛無法通行。專班負責人霍正欽和工作人員在協助當地藥廠防汛抗洪的同時,冒雨在積水處設立警戒線,與鎮村干部共同勸返車輛。
9點30分
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點打在身上噼啪作響,街上積水漸漸漫過兩側商鋪的臺階。危急關頭,霍正欽指揮王海建、王洪輝、李大干三名民政黨員干部,帶上編織袋和鐵鍬來到汜水河大堤,和鎮村干部一起排內澇、堵管涌。裝沙袋、背沙袋、壘防水壩,大家密切配合,防止河水倒灌。
11點20分
汜水河水面逐漸與堤岸齊平,隨時都有漫堤淹城的危險,霍正欽立即帶領三名隊員回村勸導村民轉移到高地。但是洪水來得極快,村內積水持續上漲,汜水河在村東南方向漫堤,在20分鐘內,專班宿舍樓下的水位又漲了1米,水深過腰。
12點43分
湍急的洪水灌入藥廠,正在搶救公司財產的兩名女職工來不及撤離,被洪水圍困。見此情景,王海建和王洪輝來不及多想,順流快速沖過去救人。在這個過程中,王洪輝的手掌不慎被碎玻璃扎破,鮮血直流卻全然不顧。王海建被順流而來的木凳絆倒,腿被磕得火辣辣的疼……
13點20分
王海建和王洪輝把兩位女職工安全帶到門衛室后發現,這里還有七八個人未撤離。此時,水已經漲至胸口,看到馬路對面有澆花用的皮管,王洪輝冒著被洪水沖走的危險游過去,把皮管一頭系在樹干上,把另一頭扔回來,王海建抓起皮管系到門衛室的鋼筋上,形成一條“索道”。
“女人和孩子先走。”由于不會游泳,一名女職工的腳一旦沾不到地,身體就不受控制地亂漂,手拉皮管的她滿臉驚恐地在水中掙扎。“別亂動,有我在,一定能救你出去。”王海建一邊用力抓住皮管,一邊抓住對方的胳膊,使勁往對岸推,再由王洪輝接應到水流緩慢的地帶……一名10歲的小男孩怕得不敢沾水,使勁往父親懷里鉆。“來,上我肩膀。”王海建讓孩子騎在自己脖子上,拽著水管快速游到對岸……
13點55分
“來不及了,不能再往對面轉移!”由于洪水已達肩膀,王海建和王洪輝帶著剩余的幾名職工,從門衛室轉移到旁邊的宿舍樓。眨眼間,洪水就淹沒了門衛室,宿舍樓后側一處墻體也被洪水沖垮。
王海建和王洪輝剛把職工們轉移到宿舍樓3層,洪水就漫過2層,大家被困在3層。眼看著洪流裹挾著汽車、廣告牌滾滾而下,在場的婦女和孩子都嚇哭了。危急時刻,王海建和王洪輝迅速收集棉被和食物,破開窗戶的防盜網,并利用門板、水桶制作簡易漂浮工具,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安撫大家的情緒,等待外界救援。
17點10分
從村東南漫出的水已經和西南漫出的水連成一片。在王海建和王洪輝救援群眾被困的同時,霍正欽和李大干蹚著近1米深的水,組織村民向地勢較高的上街區轉移,并在龍棲灣設置臨時安置點。當晚,特警及各地馳援的水上救援隊先后抵達,并迅速展開救援。
7月21日清晨,更多受災群眾先后抵達龍棲灣。霍正欽一邊安撫受災群眾情緒,一邊協助群眾聯系親屬。李大干維持交通秩序,避免阻擋救援車輛。隨后,兩人跟隨救援車輛回村協助救援。剛剛被救出的王海建和王洪輝不顧疲憊,又加入救援隊伍,乘坐沖鋒舟到深水區解救被困群眾。
暴雨洪水中奔走的社區書記
王 冰
暴雨來襲,下水道被堵,積水過踝,衣服濕透,一位女士身體前傾,高舉兩把雨傘,為正在清理排水設施的工作人員遮雨。這位女士名叫李竇,是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焦北街道民主北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在社區工作6年的她,每年汛期都會帶領社區工作人員投入到防汛工作中。
這些天,連續強降雨給社區排水設施帶來很大負擔,由于轄區內多為老舊小區,李竇不敢有一絲怠慢,每天帶著同事在各個居民樓院和背街小巷一轉就是兩個多小時,特別是對拆遷區、平房區進行反復巡查,勸導房屋存在隱患的住戶搬離,確保居民生命安全。
7月18日上午,由于地勢低,社區下轄鑫安巷東側拐角處出現積水。“鑫安巷有104戶居民,巷子盡頭是公園道壹號小區西門,不少居民從此路過。如果不趕緊清理積水,會給附近居民出行帶來不便。”李竇邊說邊找公園道壹號小區物業幫忙。“當時,雨還在下,工作人員用鐵棍撬開了雨水箅子,我擔心他們衣服被淋濕,就拿了兩把傘給他們撐著。”
連續降雨,轄區內各樓院下水箅子普遍被樹葉、淤泥等堵塞,導致排水不暢。李竇帶領社區工作人員一個一個排查、一個一個疏通,在這個過程中,時常需要用手把堵在箅子縫隙的雜物摳出來,為了轄區群眾的安全,大家不怕臟、不怕累。
7月21日,轄區內群英河中段出現塌方,李竇第一時間上報街道,組織社區人員拉起警戒線,設置警示標志,還拿起大喇叭提示大家注意安全,嗓子都喊啞了,衣服也濕透了,但她顧不上這些。
這些天,李竇一直堅守在社區,只在7月20日請了1個小時的假,帶2歲的女兒去醫院看病。“因為忙,我把孩子送到姥姥家照看幾天。孩子不舒服,老人怕我分心,一直沒說,直到發燒才給我打電話。”李竇說。
“女兒正是纏人的年齡,我現在都不敢往家里打電話,怕孩子聽到聲音,要找媽媽。”說起女兒,李竇的眼中泛起了淚花。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