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薇
“五社聯動”模式源于2020年湖北化解“疫后綜合征”的成功實踐。兩年多來,在持續開展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五社聯動”經過不斷打磨,優勢不斷彰顯,為剛性的防控工作增添了柔性的人文關懷,增強了社區治理韌性,筑起了一道道溫暖而堅實的基層抗疫防線。
“五社聯動”夯實基層治理能力,有利于在突發事件應急響應中集結更多資源、快速形成戰斗力。筑牢基層防線,聯防聯控是根本。疫情防控期間,社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機制不斷健全,社區“兩委”以最快的速度聯動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投入戰斗,開展信息登記、核酸檢測、人員摸排、環境消殺、卡口管控、流調,做好小區封閉管理期間的物資供應保障和情緒疏導、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實踐證明,已經建立鄉鎮(街道)社工站的地方,能夠更好地發揮社工專業優勢,廣泛匯聚社區社會組織,集結更多社會慈善資源,招募、組織、管理社區志愿者,支援社區疫情防控。社工還建立鄰里互助會或互助小組,就近為居民排憂解難。“五社聯動”機制既能在社區的日常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更能在突發疫情狀況下進行快速應急響應,更好保障居民健康安全。
“五社聯動”守護民生底線,提升基本社會服務,有利于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疫情防控期間,特殊困難群體和因疫情封閉或管控社區居民的生活服務最讓人掛心。社區工作者、社工、社區志愿者及時走訪排查他們的困難、需求,鏈接社會慈善資源、對接惠民政策、輸送精準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社區工作者、社工、社區志愿者為隔離在家的居民送去糧油等生活物資,保障基本生活無憂;為困境兒童籌集電腦、安裝網絡,保障線上學習不耽誤;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因家人被隔離收治而無人照料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鏈接社區社會組織,開展生活照護服務等關愛幫扶;為精神障礙患者聯系醫療救援,穩定病情……“五社聯動”分工細密、合力協同、有效精準,提升了社區層面的基本社會服務水平,不讓一名特殊困難群眾因疫“掉隊”。
“五社聯動”發揮專業服務和資源整合優勢,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 有利于守住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線”。疫情防控期間,部分群眾產生心理應激危機,尤其是感染者、疫后康復患者及其家屬,封控隔離的社區居民,一線醫護人員等,他們更容易面臨焦慮、恐慌、抑郁等負面情緒侵擾。針對此類情況,社工發揮專業優勢,整合專業志愿者和專業社會組織等資源,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危機干預等服務。疫情防控推動各行各業線上服務大發展,社工服務中的心理熱線、微信群等更成為獨特、溫馨的心靈慰藉場域。“你們是黑夜里的一束光。”武漢一位曾接受社會工作服務的新冠肺炎患者說,是社工的心理疏導和陪伴支持,幫她走出了痛失親人的絕望。“社工+”的專業服務緩解了患者心理壓力,緩和了醫患關系,增強了居民戰疫信心,疏導了社會矛盾,守護了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線”。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無數社區工作者、社工、社區志愿者再次義無反顧奔赴抗疫一線。“五社”一心、抗疫必勝,經歷疫情防控的摔打錘煉,“五社聯動”機制必定能夠不斷健全完善、激發更多基層活力,為基層社會治理增添更多溫度和韌度。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