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家住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的仙姐(化名),離異后獨自撫養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家庭經濟拮據。今年7月,與其共同生活的母親又不慎摔倒,導致身體多處骨折,較高的醫療費用讓她犯了愁。入戶走訪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協助其申請了低保,又通過“慈善+救助”的方式,對其家庭進行助學、志愿幫扶等支持,幫助她家渡過了難關。
今年以來,佛山市順德區不斷完善“慈善+社會救助”機制,搭建“眾扶樂享”信息共享平臺,匯聚各方慈善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服務,建立起“一對一”“多幫一”困難幫扶機制和社會救助綜合服務體系,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動慈善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今年8月,順德區印發《“慈善+社會救助”工作實施方案》,統籌社會慈善資源,搭建慈善救助平臺,進一步推動各方慈善力量參與社會救助,以“慈善+救助”模式提高社會救助工作質量。
據該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順德區全面實施社會救助加慈善幫扶的“眾扶樂享”關心關愛困難群眾項目,開發建設了“慈善+救助”應用網站和手機端系統,建立起全區幫扶對象臺賬,詳細記錄幫扶對象的個人情況、幫扶需求以及享受的幫扶服務等,實現資源對接、動態管理與監督幫扶。同時,在10個鎮(街)組建了由民政工作人員、社工機構、“雙百”社工、幫扶對象的鄰居、社會熱心人士等組成的關愛幫扶小組,統籌各方服務資源,多層次解決群眾面臨的困難。截至今年9月,關愛幫扶服務小組已覆蓋該區165個村(居)。
與此同時,順德區還推出“眾創共善”計劃,在整合區委政法委、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7個部門資源的同時,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公益創投參與社會救助。今年以來,“眾創共善”計劃已資助了“喜樂共融—殘疾人音樂賦能計劃”“打破‘家’鎖——困難家庭就業增能計劃”等6個項目,對殘疾人、精神障礙康復患者以及困難家庭等進行了一系列精準幫扶,資助總金額達128萬元。
搭建多元參與平臺
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樣、充滿活力、運行規范、成效顯著、可持續發展的慈善綜合服務平臺,在區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指導及鎮(街)慈善會的參與下,順德區按照“5+N”(即款物募集、物資接收、慈善義賣、困難群體救助、特殊群體培訓就業5個基本功能,逐步發展商品銷售、便民服務、志愿服務、慈善項目孵化培育、慈善文化傳播、慈善產品開發等多元綜合功能)的模式,打造出一批“慈善綜合體”,為群眾就近參與慈善提供方便。
社會慈善資源拓展方面,順德區在倡導為捐贈人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對“慈善資助市場”進行細分,鼓勵捐贈人一方面進行款物資助,另一方面參與志愿服務等,根據不同情況參與慈善救助,推動“慈善+社會救助”工作向多元化發展,實現“硬件建設+平臺對接+軟件服務”于一體的精準幫扶機制,營造相處融洽、友愛互助的良好社會氛圍。
目前,順德區慈善會冠名基金數量達50個,冠名基金資金體量達1.72億元,其中千萬元規模的基金有3個,百萬元規模的基金有4個,涵蓋助醫、助學、助困、助老、助殘、文化傳承、行業發展等多個領域。在冠名基金的支持下,順德區先后開展了“安心善居”圓夢行動、“眾創共善·同行善”計劃、“眾扶樂享”等項目,為困難群眾提供了解困、助學等幫扶。
多層次個性化幫扶
家住順德區倫教街道的困難群眾李東(化名)患有精神殘疾,獨居的他沒有勞動能力,日常生活由弟弟照顧,目前享受著低保金、失能老人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救助。街道工作人員走訪時,發現其居住的平房年久失修,墻身多處發霉、墻皮剝落,屋內電線也存在著安全隱患。
針對李東的情況,街道決定對其進行多渠道幫扶。首先,幫他申請了由區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慈善會等部門開展的“安心善居”房屋修繕項目,對其居所進行墻壁翻新、門窗更換、全屋電線電路整改,改善其居住環境。其次,針對李東獨身一人生活的情況,街道將其列入“眾扶樂享”幫扶項目,由民政工作人員、社工機構、“雙百”社工、社會熱心人士等組成幫扶小組,聯合為其提供居家清潔、生活照顧、定期探訪等服務,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據介紹,針對困難群眾的實際情況,順德區通過“慈善+救助”的方式,推動實施了“眾扶樂享”“安心善居”等幫扶項目,全方位、多層次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其中,“安心善居”項目按照“實用、經濟、安全”的原則,對困難群眾的房屋進行修繕、安全改造、增加居住設施,資金主要由區、鎮(街)兩級慈善會配資,鼓勵有能力的村(社區)福利會參與,每戶困難群眾家庭改造的資助費用最高可達8萬元。截至2020年,累計為518戶困難群眾家庭進行了房屋改造,區、鎮兩級共投入資金2000萬元。今年,已排查117戶困難群眾家庭,計劃投入350萬元對他們的住房進行改造。
此外,針對部分困難群眾缺乏生活用品的現象,順德區推動各慈善組織聯合開展圓夢行動,對困難群眾的實際需求進行綜合評定,再形成“一對一”需求清單。同時,鼓勵社會資源和愛心人士通過實物認捐、資金配捐等形式參與救助行動,為困難群眾添置必要的生活物資。目前,已幫助986人完成了心愿。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