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通訊員 張雅荃
11月20日上午,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南七街道綜合文化站里,十多位小朋友圍坐在一起,認真回答老師的問題:“你的同桌不小心碰到你的胳膊,導致你寫錯字,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大多數孩子表示很生氣,有的還告訴老師想打回去。接著,老師再現了一些校園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讓小朋友們分辨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和過激的行為,寫下自己的解決方法放在對應的空盒子里,然后老師再進行分享并引導小朋友們設想這樣做的后果。活動的最后,老師還訓練每個小朋友用“我字句”表達情緒,讓孩子們學會大膽地表達與正確舒緩情緒的方法。
這是南七街道聯合合肥市華府駿苑小學和蜀山區和碩家庭服務中心開展的“青禾當自強”之“管理憤怒,做情緒的主人”主題活動,引導孩子們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此緩解憤怒、焦慮等消極情緒。隨后舉辦的“文明新風進小區 家園共建靠你我”系列活動、“邂逅扎染,布里生花”手工扎染體驗活動等,都是南七街道聯合轄區內各教育單位于近期共同推出的“青禾成長”社區教育“雙減”品牌項目,旨在發揮社區文化陣地的宣傳教育和社會實踐功能,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做好有效補充。
談及“青禾成長”項目的成立始末,南七街道黨工委委員葉仁利說,今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出臺;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一系列舉措在明確學校教育歸位的同時,強調家庭教育也要回歸。而現實中,有些家庭確實存在困難,所以街道探索推出“青禾成長”項目,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為確保項目的良好運行,南七街道聯合社會組織、中小學校、小區物業、社會企業等多方資源建立了“青禾成長”教育共同體,各方代表出任青禾教育理事,每季度召開“雙減交流會”,討論教育資源調度、重點工作聯動和突出教育問題解決等。
什么樣的活動才是青少年喜歡和需要的?圍繞這個問題,該項目依托社會組織的專業孵化培育和協調調度能力,建立以優秀教師為主體的“育禾顧問團”,負責根據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搜集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的實際需求,形成“成長需求清單”;建立以物業、企業代表為主體的“鋤禾顧問團”,負責根據自身業務特點,提供匹配開展活動所需的場地資源、專業資源、服務資源等,形成“成長資源清單”;建立以家長代表為主體的“護禾顧問團”,負責根據青少年兒童的時間安排,發布并招募各項活動,形成“成長活動清單”。
承接服務的蜀山區和碩家庭服務中心,每月根據三個清單,結合時政熱點等因素,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青禾在行動”“青禾心連心”“青禾當自強”等活動。圍繞“勞育”開展青少年社區愛國衛生運動,培養孩子們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圍繞“智育”開展慈善救助紓難解困活動,培養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圍繞“美育”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培養孩子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圍繞“德育”“體育”,開展愛心助農、農耕體驗、生存技能挑戰賽等活動,培養孩子們的意志力并增強個人體質。
精心設計的活動得到了孩子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正如南七街道社區建設部負責人所說:“‘雙減’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統籌學校、社會、家庭力量,重新定位和優化學校育人體系和課后育人體系的關系,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體育人格局,才能確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青禾項目”的有益探索,既發揮了社區文化陣地的宣傳教育和社會實踐功能,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也為社區教育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樣本。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