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祝 闖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和河南省民政廳社會工作服務站(以下簡稱社工站)建設推進會精神,7月9日,濮陽市召開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任務推進會,會上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以下簡稱未保站)建設任務進行同安排部署、同督導檢查、同落實推進(以下簡稱“兩站”同建雙推),明確各縣(區)建設未保站要做好強化融合發展理念、細化安排部署、整合建設場地、積極溝通協調、整合現有資源、壓緊壓實建站任務六項重點工作。
“兩站”同建雙推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其中明確“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或者指定專門人員,及時辦理未成年人相關事務”。濮陽市把這項工作作為夯實基層民政工作基礎、提升基層民政工作專業能力的有利時機,將未保站與社工站建設進行“兩站”同建雙推。
“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是鄉鎮社工站的重要服務內容之一,未保站的工作離不開專業社會工作力量的支持。”濮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兩站”同建雙推對于基層進一步做好未保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將“兩站”同建雙推落地落實落細,市民政局專門制定印發了《濮陽市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2021年每個縣(區)確定1家未保站進行試點。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10個鄉鎮(街道)社工站著手開展“兩站”同建雙推試點工作。
有站有人有機制
按照《方案》要求,在硬件方面,未保站依托鄉鎮社工站,即按照鄉鎮社工站的標準配備辦公用房,配齊桌椅、電腦、打印機、檔案柜等辦公用品。同時,未保站建設還參照省級示范型“兒童之家”建設標準,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經費、有制度、有服務“五有”內容進行完善,每個未保站除了辦公室,還設有心理咨詢室、視頻聊天室、醫療衛生室、科普宣教室。
在人力統籌方面,《方案》明確未保站要配備站長 1 名,由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擔任,各縣(區)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形式,為未保站配備 2 名兒童社會工作者駐站服務。這些人員既是鄉鎮社工站專業社工,又是從事未保服務工作的社工。
在“兩站”運營方面,濮陽市探索了市民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社工機構“三方協同”運營機制,單就未保站又建立“1156”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即整合教育、住建、人社、衛健、公安等11部門資源,組建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部門人員、社工機構、志愿服務組織和社會愛心人士5支服務隊伍,主要開展社會救助保護、宣講培訓、社會力量參與購買服務、監管運營、培育指導、數據收存六大服務。
三年“兩站”全覆蓋
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了,濮陽市各縣(區)“兩站”同建雙推試點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全市10個未保站試點建設任務相繼完成并投入運營。濮陽市民政局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科(兒童福利科)科長趙芳石告訴記者,試點以外的各縣(區)民政部門,正在抓住協調成立未成年人保護領導機構、開展未保法普法宣傳等有利時機,積極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努力爭取支持,力爭將建設運行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資金保障和增長機制。
記者了解到,按照《方案》安排,濮陽市計劃今年底完成“兩站”建設27家,2022年建成32家,2023年建成30家,用3年時間建成89家,實現全市鄉鎮(街道)未保站與社工站同步全覆蓋。
濮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兩站”同建雙推的過程中,市民政局還將著重在建站數量與建站密度上,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微調,以實現未保站與社工站項目建設融合發展、均衡化發展。最終形成“市級民政部門未保中心、縣級民政部門未保機構、鄉鎮(街道)未保站、村(社區)未保室或兒童之家”四級聯動未保工作新格局。
8月27日,全市鄉鎮(街道)“兩站”同建雙推建設任務第二次推進會召開,各鄉鎮(街道)就“兩站”建設進展情況進行了交流,分析討論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市民政局對下半年“兩站”建設任務,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再要求。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