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溫州探索共同富裕的民政之治

時間:2022-01-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溫州市民政局首批8名支老人員赴偏遠海島,開啟為期三年的結對幫扶。本版圖片由溫州市民政局提供

本報記者 周 亮

浙江省溫州市是許多人印象中的肥美之地,但相當意義上,這是對肥美的一種誤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基本市情,決定了溫州人多地少、山高壑深。在過去,行路難不輸蜀道,人民貧瘠潦倒。正因為窮,所以當改革剛剛透出第一束光亮時,溫州人就蜂擁而上,溫州也隨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貧窮走向富裕的飛躍。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新的機遇面前,溫州如何從富裕走向共同富裕?

在《溫州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樣板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中,溫州提出在8個方面先行示范,并細化為50項措施,其中不乏與民政業務息息相關的內容,如全面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構建“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完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深化公共服務社會化改革、打造“大愛溫州、善行天下”品牌等。

對標對表各級共富謀劃和百姓期盼,溫州市民政局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民政工作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高水平實施基本民生保障、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升基本社會服務,在助力展現“在溫州感受幸福中國”的美好圖景中貢獻了民政智慧。

提 低

如果說,保障標準的不斷提高是厚植了提低的內涵,那么,打造“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滿足困難群眾個性化需求,就是拓展了提低的外延。

目前,溫州市有在冊困難群眾8.94萬戶、14.63萬人,困難群眾保障人數為浙江省最多。如何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是共同富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溫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不斷健全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將低保標準與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鉤,并逐步提升保障水平。“溫州市城鄉低保執行每人每月886元的統一標準,而且近5年平均每年增長4.85%。”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基礎上,對重病患者單獨施保、“漸退期”制度、支出型貧困救助、“一事一議”工作機制等作出具體規定,同時大力實施醫療、住房、就業、教育等專項社會救助,全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如今的溫州,社會救助數字化改革使困難群眾“應享受救助政策”實現大數據研判聯辦;通過深入分析收入驟減和支出驟增情況,對低收入群體失業、上學、疾病、殘疾以及死亡情況變更進行預警,主動發現“沉默的少數”;醫療救助實現“一站式”結算,公租房申請實現“一證通辦”;救助資金“一鍵達”,有效破解多頭發放、發放不及時、發放不規范等問題……在數字化的加持下,社會救助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困難群眾既增收又減費,收入穩步提高。

如果說,保障標準的不斷提高是厚植了提低的內涵,那么,打造“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地滿足困難群眾個性化需求,就是拓展了提低的外延。

“‘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是一個信息共享應用場景,依托省、市大救助系統,開發社會力量參與模塊,整合慈善、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強化部門、鎮街、村社等協同聯動,形成幫扶合力,以‘物質+服務’的方式,不斷提升低收入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會組織登錄“溫州民政”微信公眾號,幫助低收入群體發布困難需求;愛心單位、愛心個人可以瀏覽公眾號,認領困難需求;慈善時間銀行全程留痕形成公益臺賬,實現了“困難需求發布、愛心資源支持、幫扶項目執行”的流程閉環。

溫州市民政局還將同質同類的困難需求統籌整合,打造專項幫扶服務項目,如就業創業扶持、適老化改造、青少年扶志、醫療巡診等。同時,建立由102家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組成的公益支持聯盟,匯聚合力支持專項幫扶服務項目落地見效。截至目前,該市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真愛到家傳黨恩”救助幫扶專場15場,設立幫扶項目50個。

“‘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已籌集幫扶服務資金794.98萬元,發放愛心物資1.49萬件,發動志愿者4000多名,回應困難群眾個性化需求1.79萬人次。”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市已實現困難群眾主動發現、主動救助、主動幫扶的機制,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大救助體系建設,積極謀劃“未來鄉村”社會救助應用場景建設,更好滿足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進共同富裕。

賦 能

線上有“智慧村社”,而在線下,打造了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的“1+1+5”聯動機制,探索城鄉村社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溫州路徑”。

溫州市民政系統認識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富裕。因此,該市以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抓手,在2021年對基層治理“智慧村社”平臺進行了高標準高質量迭代升級。在組織、住建、農業農村部門入駐平臺的基礎上,整合政法、民宗、公安等13個部門的政務服務、利民補助等169項數據;研發“碼上協商”“你說我做”“換屆百步”等功能,規范“村(居)務公開”“臺賬記錄”“動態發布”“村社換屆”等模塊,極大地推動了村社自治和便民利民服務。

“線上有‘智慧村社’,而在線下,我們打造了‘1+1+5’聯動機制,即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社區與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村社治理。”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甌海區華潤悅府小區的居民便是溫州市不斷提升村社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最早一批受益者。圍繞“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在線下,小區組建黨支部,并做實黨員亮相和在職黨員報到工作;建立黨支部領導、業委會執行、監委會監督、物業公司服務的“四位一體”小區組織架構;執行“紅色議事協商”制度,實現群眾的事群眾商量著辦;推出“紅色管家·幸福鄰里”服務品牌,受益居民超千人次。而在線上,通過基層治理平臺實現小區內黨員人才資源與黨員服務崗、黨群微家輪值管理員、微心愿認領需求精準對接、一鍵匹配;將物業管家APP鏈接至街道基層治理平臺,構建“居民問題在線提交、系統平臺網上流轉、鎮街部門實時處置”的直通式服務機制,使小區居民在家里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

“我們還注重優化基層政治生態圈,系好村社干部上崗的‘第一顆扣子’,讓他們成為共同富裕的踐行者和助推人。”據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針對村社干部換屆后新手較多、本領恐慌等情況,掛牌成立了溫州市社區干部學院,通過“點單式”“菜單化”方式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去年,溫州市還持續深化村社‘萬能章’整治,開展減負增效‘雙百’專項行動。同時,指導各縣(市、區)出臺多項措施,完善村社工作人員薪酬待遇,調動基層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村社干部實現共富的戰斗力。”

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溫州將繼續升級、推廣“智慧村社”平臺,借助制度重塑、機制革新、流程再造,打造一個覆蓋多業務、串聯多層級、聯動多部門的高效平臺,實現自治體系“一指打通”、群眾需求“一指響應”、部門協同“一指實現”、健康運行“一指評估”。同時,進一步發揮“1+1+5”聯動機制的優勢,探索城鄉村社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溫州路徑”。

增 溫

共同富裕要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讓海島老人和陸路老人一樣,過上精彩豐富舒心的老年生活,共享優質養老服務發展成果。

近年來,溫州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但仍存在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目前,該市還有2000余名居住在偏遠海島的老人,到最近的陸路需要半個小時至2個小時的船程,特殊的地理環境帶來了海島養老服務資源及服務能力相對薄弱的問題。

“共同富裕要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讓海島老人和陸路老人一樣,過上精彩豐富舒心的老年生活,共享優質養老服務發展成果。”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浙江省民政系統實施“海島支老”計劃后,溫州市民政局緊跟而上,發起“海島支老 一起安好”行動,首批8名支老人員分別赴洞頭區鹿西鄉、瑞安市北麂鄉、平陽縣南麂鎮的偏遠海島,開啟為期三年的結對幫扶。

據悉,首批支老人員是從溫州市各個養老機構中精心挑選,最年輕的僅21歲;專業能力強,大部分還擁有中高級職稱。支老人員不僅要負責島上老人的生活照料、專業護理,還需要深入開展養老需求調研。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島支老行動的關鍵是培養海島養老專業人才隊伍,激發海島養老內生力。“市民政局將搭建平臺,引導愛心團隊、志愿者、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踴躍參與提升海島養老服務,力爭讓每位海島老人都能享受到貼心、專業的養老服務。”

除了不斷縮小海島和陸路養老的服務差距外,溫州市各級民政系統還進一步加大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截至目前,該市建成鎮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88個,實現鎮街全覆蓋;改造提升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20家,完善了助餐、健康小屋、流量監測等高頻功能;著力推進200張床位以上公辦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增加護理型床位供應量。全年實施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3544戶,加裝老年人家庭智能安全監測設備1208戶。

“醫養康養融合也更加深入,全市248家養老機構中,有34家內設醫務室、護理站等,185家通過與醫療衛生機構簽訂協議提供醫療服務。我們還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醫療保障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5家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管理。”溫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基礎上,全市還深入實施省級康養試點,建成康養聯合體24家、認知障礙照護床位550張,初步形成政府引導、多方參與、資源共享的康養服務體系。

民 生 數 字

    兒童福利

9月:2021年9月,溫州市民政局榮獲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先進集體。

一體化:推出“孤困兒童一體化保障”,即機構孤兒、社會散居孤兒和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統一標準,助力共同富裕。

1個工作日:孤兒認定、困境兒童生活補貼等項目“一件事”聯辦,申請材料精簡80%,數據共享率100%,人均辦理周期縮短至1個工作日。

社會組織

2.86億元: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溫州市財政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總金額達到2.86億元。

645家:2021年,溫州市登記社會組織9516家、備案30947家,3A級以上優秀社會組織645家,支持型、樞紐型社會組織覆蓋100%城鄉社區。

2913.5萬元:開展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治理專項行動和“我為企業減負擔”行動,全市共有106個協會推出減免舉措,173個協會降低了239項收費,減輕企業負擔2913.5萬元,受益企業6061個。

慈善社工

187.10萬人次:溫州市建成慈善基地13個,共培育孵化公益慈善組織122家,開展公益慈善活動13217場次,服務群眾187.10萬人次。

10.31億元:2021年,溫州市接收社會捐贈款物共計10.31億元,比2020年增長37.65%,惠及困難群眾127.59萬人次。

557個:建立183個鎮街公益慈善組織、557個村居慈善工作站,212個村級慈善基金、148家社區“愛心驛站”,建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慈善幫扶網絡。

354萬小時:溫州市備案志愿者組織已達9404個,注冊志愿者人數287.12萬人,志愿服務時間總量達到354.39萬小時。

惠民殯葬

4.6萬人:2021年,溫州市4.6萬人享受到殯葬惠民政策,惠民金額約3100萬元。

1000多萬元:向特殊困難群眾贈送骨灰墓穴526穴,免費提供骨灰安放格位4408個,減免特殊困難群眾安葬費用1000多萬元。

婚姻登記

12+1家:2021年,溫州市12家婚姻登記機關場地達到國家3A級標準,1家達到國家5A級標準

1.85萬件:2021年,溫州市依法辦理婚姻登記5.85萬件,婚育戶“一件事”辦理1.85萬件。

移民扶持

14.8萬人:2021年,溫州市扶持水庫移民14.8萬人,全年累計投入移民扶持資金2.23億元。

流浪救助

1.4萬人次:近三年,全市共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14195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84人次,老年人2378人次;購買車票資助返鄉4535人次,提供醫療救治7580人次。

區劃地名

552萬條:歸集標準地名地址552萬條,打造“地名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平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1月29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