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柳州市著力破解城市基層治理難題——“賦權減負增效”讓街道“看得見管得了”

時間:2021-08-2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韋威露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如何讓街道一級有權力有時間有能力辦事?如何解決街道“看得見管不了”、部門“管得了看不見”的難題?

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開始探索街道體制機制改革試點,按照精減、高效、便民的原則,以“賦權減負增效”為抓手,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切實打通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這一做法已在全市32個街道推廣實施。

賦權:提升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能力

“以前下社區走訪時,如果發現有私搭亂建等現象,要通過系統層層上報;現在執法力量下沉,社區干部入戶走訪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可以第一時間通知執法中隊到現場進行處置,大大提高了處置力度和時效。”提及改革前后的變化,柳州市魚峰區箭盤山街道辦事處主任邱繼銘說。

柳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探索街道體制機制改革試點中,首要的就是賦權,提升街道黨工委的統籌協調能力。

推行“五辦兩中心”,賦予街道管理權。指導各城區制訂出臺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將街道黨政辦、計生辦等10-15個內設機構整合為黨政綜合辦等5個“后臺”部門;將綜合事務管理服務中心、公共就業服務事務所等線口機構,規劃為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治理中心2個“前臺”單位,推進街道內設機構由“向上對口”轉變為“對下負責”。

建強街道“一支隊伍管執法”,賦予街道調度權。派出編辦、住建、市場監管、城管執法等部門人員在各城區蹲點指導工作,通過“下沉+掛點聯系”的方式,指導各街道成立一支25人-30人的綜合行政執法隊,增加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經費每年5萬元,保障街道對下沉人員、街道社區公共資金的統籌管理和自主調配權。街道“一支隊伍管執法”在開展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創文明城市、“無違建社區”創建等聯合執法工作中,發揮出明顯作用。

實施績效反向考評,賦予街道考核權。建立由街道黨工委牽頭,對社區、街道黨政機構、城區職能部門及派出機構進行分類考評制度,其中,街道黨工委對城區職能部門的考評占年度績效考評成績的20%。賦予街道對“街道派單、部門解單”工作考核權,將“街道派單、部門解單”工作列入基層黨建專項績效指標,由街道對機關各部門接單、解單工作落實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減負:讓街道有人有心有力辦事

為街道減負是柳州市改革的另一個重點。通過制定職責清單、政府購買服務等措施,切實讓街道有人、有心、有力辦事。

完善街道職責清單。全面梳理街道目前實際承擔的工作事項,探索建立街道職責準入制度,嚴禁職能部門通過直接下派或自行發文等方式,將本部門工作職責下放到街道。對于經審批通過需要街道社區配合開展的工作,職能部門需加強在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保障,做到權隨事轉、人隨事轉、錢隨事轉。

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激活基層服務“源動力”。孵化服務團隊,對適于社會力量承擔的基本公共服務,街道通過有償委托的形式,轉移給社會組織承擔,減輕街道社區負擔。通過市級和各城區的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全市成功培育了“和事佬”紅蠟燭社工站等社會組織70余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激發各方參與,提升服務品質和實效,持續增進群眾福祉。

引導黨員、群眾積極參與街道社區為民服務事務。以組織聯建、黨員聯管、資源聯動、事務聯商“四聯”形式,組織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進社區“雙報到”。圍繞提供公共服務、開展家庭幫扶及落實個人“微心愿”等方面共商共治,推動829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近8萬名黨員下沉社區,社區治理力量倍增。選聘社區本土、有技能、退休的居民擔任助理網格員、樓棟長,組建小區“幫幫團”“680服務隊”等志愿服務組織,通過找熟悉的人、進熟悉的門、做熟悉的事,開展網格信息采集、隱患排查、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務工作。

柳州市柳南區銀山街道辦事處主任梁帥認為,改革后街道的服務隊伍更加專業化了。“我們建成了銀山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堅持‘本土培育+選聘優質’,培訓了一批優秀本土社會工作者,引入一批經驗豐富的持證社會工作者,加強財政支持,對購買服務和專業人員待遇給予保障。”梁帥介紹,銀山街道不斷推進服務隊伍專業化,使社區干部從過去“一把抓”逐步走向“細分家”。同時,服務內容更加實效化,困難群體訪問探視、社區文化活動、青少年校外實踐等服務都得到好評。銀山街道還選聘公道正派、有威望的居民組成“睦鄰會”民間調解員隊伍,及時調解家庭矛盾、鄰里糾紛。運行2年來,“睦鄰會”已調處矛盾糾紛373起,調解成功率達95%,調解不成功的全部導入司法程序進行處理。

增效:小事不出網格 大事不出街道

在為街道增效中,柳州市首先推行“三事分流”,即“大事派單、小事協商、私事自治”,按照對應權責劃分街道社區事務清單,將政府管理事項和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列為“大事”,由街道向上級職能部門和轄區單位派單聯動解決。將社區公共事項及公益服務事項列為“小事”,由街道組織社區、物業、社會組織等協商解決。將居民個人事務列為“私事”,由街道引導居民自治解決。2020年以來,全市共分流“大事”340件,街道社區本級解決“小事”“私事”6800多件。

推行“全能柜員”,實現服務增效。優化街道各塊口業務,按照“前臺全科受理、后臺分類處理”的原則,通過業務集中培訓、實際案例演示、崗位交流討論等多種形式,加大對窗口工作人員培訓,取消“專人專崗”,培養“全能柜員”。2020年以來,接受“預約辦”事項5200多起,為群眾提供了精準化服務。

推行“一崗通辦”,實行“一網共治”。搭建一個平臺,依托智慧城管平臺實行社區“網格化”試點,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柳州市柳南區南站街道辦事處主任聶瓊說,通過“三事分流”,小區事大家議、大家做、大家管,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網格、社區,大事不出街道。“以前我們馨城小區周邊是學校的上學通道,出口是次干道的人行道,存在機動車出門拐彎難問題,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存在安全隱患。通過社區協商‘議事中事’報給街道后,由街道協調市住建局予以解決,保障了居民出入通暢,也讓孩子們上學的道路更加安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8.2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