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凝聚慈善力量 傳遞愛與溫暖

時間:2022-02-2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回顧2021年

2021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江蘇省蘇州市慈善總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政治為先、濟困為主、法治為本、文化為魂、創新為要、組織為基”的總要求,精準幫扶困難群眾,大力傳播慈善文化,激發慈善力量,助力共同富裕。2021年,市慈善總會先后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蘇州市4A級社會組織、2018—2020年度文明單位、全省慈善“99公益日”活動“突出貢獻獎”。

聚焦高質量發展 找準慈善定位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站位。市慈善總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慈善事業的論述和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堅定政治方向。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組織學習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等,引導全員“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線上打卡、沉浸式主題教育、黨史知識競賽等形式,有效提升黨史學習教育質量。

健全激勵機制,挖掘慈善潛力。舉辦“同在藍天下——慈善一日捐”和“文明蘇州 向上向善”新年慈善晚會。“慈善一日捐”活動現場,市四套班子領導帶頭捐款,市級機關干部代表踴躍參加,共接收款物3489萬元。2022年初舉辦的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通過“心·向陽光”“愛·護成長”“善·行遠方”三個篇章,展示了2021年蘇州慈善成果,現場14家愛心企業舉牌捐贈5100萬元。

深化政策研究,探索有效路徑。市慈善總會和民政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推動設立“社區慈善基金”的實施方案(試行)》,實現全市“社區慈善基金”全覆蓋,104個“社區慈善基金”實施118個慈善項目,近1300萬元涵蓋扶老、幫困、助殘,困境兒童、殘疾人、計生特殊困難家庭幫扶以及志愿服務、社區教育、疫情防控等領域。同時,15家社工機構承接21個“社區慈善基金”項目。

踐行為民宗旨,打造慈善品牌

落實為民理念,回應群眾關切。持續擴大慈善保險幫扶,2021年將保險范圍擴大到民間應急救援志愿者、快遞小哥、困難退役軍人等14類人群,惠及近30萬人,投入694.6萬元。深入推進“慈佑癌友”項目,2021年為1萬人次特困癌癥病人提供免費藥品。實施“陽光計劃”,對144名各類型殘障兒童提供康復幫扶,為400多名博愛學校特殊兒童康復訓練提供支持,為319戶特困重度殘疾人改善家居生活環境,資助150名殘疾人運動員參與體育賽事。為6名“先心病”兒童實行手術幫扶,為100名困境兒童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打造4個“幸福港灣”實踐基地,為14名重度聽力損失兒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幫扶。為2554名60周歲以下計生特殊困難家庭人員提供生活資助、醫療保險、心理輔導等多形式、多層次幫扶。在全市87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設立“勵志助學金”,投入218萬元資助1461名學生。做好對口幫扶工作,60萬元幫扶徐州市睢寧縣1000戶困難家庭。為西藏林周、陜西周至和新疆阿圖什等地的困難群眾送去4300件價值186萬元的冬衣。

參與公共應急管理及災害援助,發揮效能優勢。市慈善總會慎終如始地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的募捐與救助工作,支出近800萬元捐贈防控閘機、口罩等物資支援醫院、學校等重要場所做好疫情防控。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市慈善總會第一時間發起援助河南抗災專項行動。市、縣兩級慈善總會募捐款物5839.33萬元,各界捐款總計超1.1億元。市慈善總會聯合弘化社慈善基金會向鄭州、新鄉等災區發放藥品、雨衣等急需物資10萬余件總價值633.5萬元。自“馳援河南緊急救助”項目上線騰訊公益、蘇州慈善網、公益寶等網絡平臺后,共籌募資金1280.42萬元,全部用于河南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加強合作聯動,協同社會治理。開展“高(初)三考前心理疏導和激勵”項目,為全市300多所學校、10萬多名考生提供考前心理輔導。開展“至愛影院——無障礙觀影”公益項目,改造7家影院,讓視障人士無障礙觀影。開展15個愛心助老志愿服務項目,為空巢獨居、高齡等老人提供助老陪護、居家照料等服務。聯合市律師協會,為因拖欠工資、工傷賠償等問題而進行勞動仲裁、法律訴訟的困難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免費的專業法律援助。聯合各級慈善總會,開展“情暖蘇城”春節走訪慰問活動。2018年—2021年,市慈善總會累計發放慰問金1492萬元,幫扶14701戶(人)重病低保家庭、寄養家庭兒童和類家庭兒童及27家養老機構。

助力共同富裕 創新慈善模式

賦能網絡公益,匯聚善心力量。“互聯網+”模式大大提升了慈善傳播力,挖掘了慈善潛力。2021年,騰訊 “5·20”公益活動中,市慈善總會聯合9家組織上線16個項目,近5萬人次參加,籌集善款248萬元。“99公益日”網絡募捐活動,全市各級慈善總會上下聯動,上線5個項目和88個子計劃,59萬人次參與,募集善款4274萬元。2021年網絡募款總額達6629萬元,比2020年增加4329萬元。2022年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通過新華社客戶端、新華網等6個平臺在線觀看達340萬人次,網絡籌集善款超20萬元。

著眼前瞻性探索,踐行新發展理念。市慈善總會投入1404萬元善款聯合弘化社慈善基金會開展“保護生態·放養魚苗”項目,生態領域從太湖水域拓展至長江流域;設立“零碳家園公益基金”,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2021年底,與建設銀行共同發起的“數字人民幣建行錢包支付功能”正式上線,這是數字人民幣在慈善領域的一次全新嘗試。

推動跨界融合,豐富慈善內涵。截至2021年底,蘇州市慈善組織開展的慈善信托在本地備案13單,外地備案1單,資金總規模達2.5億元。依托蘇州市民卡,開展“買休閑年卡·獻2元愛心”活動,2021年籌募善款35.3萬元,17.6萬名公眾參與。累計建立冠名基金133個,慈善資金1.7億元。蘇州廣電愛心慈善基金利用媒體優勢,開展了8個慈善項目,對幼兒脊椎病患者、聽障兒童、視障人士等給予關愛和幫助。

推動道德建設 弘揚慈善文化

弘揚慈善精神,增強社會影響力。新增市慈善總會微信訂閱號、基金會視頻號,在蘇州市區主干路新增100塊路名牌。2021年,在光明網、《新華日報》等各類媒體發稿共300余篇(次)。開展“慈善征文比賽”,30篇優秀中小學生征文作品在《蘇州日報》刊登。特別圍繞“中華慈善日”策劃主題宣傳活動,匯聚中央、省、市各類媒體資源,集中報道重點工作,積極傳播慈善文化,在全市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和示范效應。

開展交流活動,提升組織戰斗力。召開全市慈善總會會長會議、慈善項目座談會、城區總會慈善工作交流會等。承辦中華慈善總會培訓會、省慈善總會座談會、省慈善總會99公益日培訓會。組織全市各級慈善會網絡負責人參加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參加騰訊公益基金會組織的“T+研習營”,與全國各地50余家知名慈善組織共同學習交流。

培育典型案例,建立常態化機制。聯合市教育局召開全市中小學校園慈善文化建設推進會,出臺實施意見, 21所中小學成為示范教育基地,在全市實施“五個一”慈善活動。

加強組織建設 健全慈善機制

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內部治理。將黨建工作作為推動慈善工作的基本點。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把黨委政府的要求、困難群眾的需求和慈善工作的追求有機結合。堅持每年召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兩次理事會、監事會,建立每周會長辦公會制度。與蘇州信托公司合作,通過專業的資產管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注重監督管理,保證公開透明。在新聞媒體公示年度工作報告、財務年度決算報告、財務審計報告、監事會報告和律師事務所報告。同時,在“慈善中國”“蘇州慈善網”、官方微信上公示。在“慈善中國”、募捐網絡平臺公開募捐主體、方案等信息,并定期公開募捐情況和項目實施情況。每季度在官方微信平臺公示收支明細,特別是在應對重大公共危機時,每周進行收支公示,接受跟蹤審計,定期向理事會、監事會通報,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注重項目規劃,及時完善總結。市慈善總會以“事前立標準、事中強監督、事畢做總結、事后樹標桿”作為項目管理制度,抓好慈善需求、慈善資源、慈善項目三張清單,做到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項目導向和資金導向、效果導向和價值導向三結合。

展望2022年

2022年,市慈善總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會議精神,努力在助力共同富裕、實施鄉村振興、落實疫情防控、改善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努力在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道路上主動作為、扎實工作、開拓前進。

在強化慈善項目實效上下功夫。編制《2022年度蘇州市慈善項目手冊》,確定“5+4”項目規劃和重點慈善版圖,分別是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弱有眾扶,以及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助力科技、文化宣傳。運用公益金融及新技術手段,開拓新領域、創新新平臺,構建多層次跨界融合。

在優化慈善法治環境上下功夫。堅持推動理論指導實踐,舉行專題研討會,積極促進慈善理論研究。充分發揮與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促進會等行業組織以及各級慈善總會的協同作用。充分發揮樞紐型組織作用,從推動慈善組織專業化發展、加強慈善活動規范化管理、發揮慈善稅收激勵性功能等方面開展調研,推動蘇州慈善地方立法。

在深化慈善文化傳播上下功夫。引領科技向善、商業向善、社會向善。推動慈善實體建設,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進企業。出版《蘇州慈善簡史》,編撰《蘇州慈善人物故事》,樹立愛心企業和個人先進典型,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在細化組織自身建設上下功夫。每年召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兩次理事會、一次監事會,建立每周會長辦公會制度。對照5A等級評估標準建設優秀黨支部,加強作風建設,堅守慈善工作的初心,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健全信息公開機制,依法依規公布相關事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健全內部風險排查與監督機制,及時排除風險隱患,提倡奉獻、務實、專業、創新的價值觀,營造蓬勃向上、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

(本版文圖由江蘇省蘇州市慈善總會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2月23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