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對70多歲的王奶奶來說,每天最喜歡的事就是坐在養老服務中心的大廳,抬頭能看到家里那扇窗,門外來來往往的都是老街坊,滿目觸及皆是熟悉的場景。住進“嵌入”在家門口的養老院,老人非常滿意。
滿足王奶奶“養老不離家”愿望的,是廣東省廣州市近年來大力構建起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嵌入式”養老機構、家庭養老床位、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一系列建設在家門口的服務設施,滿足著老年人就近、就便養老的需求,也成為該市解決優質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探索特大型城市養老服務供給模式的創新舉措。
養老服務機構“嵌入”家門口
王奶奶住在廣州市越秀區白云街道的一處老舊小區,因為沒有電梯,上下樓成為老人生活的一大難題。2015年,廣州市首批“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孝慈軒養老服務中心開始營業,中心與老人家就隔著一條街。與孩子商量后,王奶奶入住到養老服務中心,兒子每天都能來看望她,老人生活得很踏實。
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李敏告訴記者,中心附設有社區護理站、居家服務部,融合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和醫養結合等模式于一體,為周邊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老年護理、康復保健、居家照護等服務,充分滿足了老人養老不離家的愿望。茶余飯后,老人隨時可以回家看看。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老年人就近就便養老服務需求的重要抓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2019年以來,廣州市著力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既為失能失智、術后康復和需要集中照料的老年人提供長期托養、臨時托養、喘息服務,又以點帶面輻射周邊社區和家庭,提供日間托老、上門照料、助餐配餐、“家政+養老”、醫養結合等服務,受到群眾歡迎。“實踐證明,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既能有效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服務需求,又找準了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可持續模式,成為廣州解決優質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養老服務供給模式的一種創新舉措。”該負責人說。
家庭養老床位把服務送進家
85歲的王婆婆住在增城區荔城街道湘江路,因中風癱瘓長期臥床,并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生活無法自理,已退休的女兒照顧起來也很吃力。
2021年4月,得知廣州市建設有家庭養老床位的消息后,王婆婆在家人的幫助下,到廣州慈愛嘉養老服務中心申請了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政府每月資助護理費500元,老人每月自費900元。中心隨即為老人家里進行全方位適老化和智能化改造,派出護理員、護士、康復師每月上門提供巡訪和個人護理、健康指導、康復訓練等專業居家養老服務。每次上門時,護理員針對王婆婆左手還有肌力的情況,通過不同方法訓練其握力、按摩肌肉,以減緩肌肉退化。王婆婆中風后影響了吞咽功能,經常出現嗆咳,護士就對其進行吞咽訓練,并為她配備了進食輔具杯,對家屬進行膳食指導,有效減少了嗆咳的發生。在專業的照護下,老人的情況有了改善,家人也掌握了一些必要的護理技能。
家庭養老床位是廣州市增加中心城區居家、社區、機構“三位一體”優質養老服務供給的一項重要舉措,主要對有養老服務需求但因各種原因未入住養老機構,或是目前家庭有一定的照料條件暫時不需要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由服務機構為其提供適老化改造入戶、智能化設施入戶、專業化服務入戶服務。自2019年起,廣州市在越秀、海珠、荔灣3個老齡化程度較深、老年人口較多的中心城區開展試點,2021年已擴展至全市11個區。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開展的家庭養老床位服務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服務內容綜合全面。服務機構的上門照護服務項目能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提供康復護理、陪伴就醫等定制服務,在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充分滿足其多層次、多元化的居家養老需求。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大。通過老年人護理補貼、長期照護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資助等優惠政策,有效減輕了老年人的經濟負擔。此外,以“護理補貼標準統一”(民辦養老機構護理補貼與家庭養老床位護理補貼金額一致)推動養老機構積極參與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及服務;以“兩床合一”(家庭養老床位與家庭病床合并設置)深入推進醫養、康復服務在居家環境中融合互補。三是建立綜合監管機制。借助市為老服務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實時監管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服務情況,服務機構以市級平臺中的服務數據作為申請政府資助的依據。市、區民政部門結合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加強對服務機構和床位的安全監管,建立日常巡查、督導制度,公開服務和投訴熱線,接受社會監督。
目前,廣州市已建成1.6萬張家庭養老床位,共有147家養老服務機構參與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及服務。
頤康中心讓基本養老服務人人可及
位于天河區西南部的天河南街道,面積2.0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7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有12479人,老齡化率達14.76 %。為讓居家老人享受到“人人可及”的基本養老服務,天河南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2021年6月正式運營。中心建筑面積1645平方米,設有全托床位27張、日托床位6張,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統籌調配資源等綜合服務功能,面向街道內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機構托養、日間托管、康復護理、家庭養老床位、配餐助餐、康復輔具租賃等18項基本養老服務。
走進頤康中心,布局合理的空間內設有長者飯堂、護理站、日托老年人活動大廳、認知癥照護區、康復訓練區、全托區、康復花園等。相關負責人表示,頤康中心將街道內12個社區的頤康服務站和4個長者飯堂納入統一管理,形成“1+12+N”基本養老服務網絡,把基本養老服務延伸進社區和老年人家庭。
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以來,在總結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的基礎上,全市著力推進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建設,增加嵌入式、綜合性、多功能、普惠性優質基本養老服務供給,為老年人提供更多周邊、身邊、床邊的專業化養老服務。
廣州市要求,每個街(鎮)至少建設1個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統籌調配資源等綜合服務功能的頤康中心,每處建筑面積不少于1000平方米;每個村(居)至少設置1個具備日間照料、上門服務、助餐配餐等功能的頤康服務站。通過科學統籌頤康中心以及頤康服務站、長者飯堂、護理站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讓老年人不出社區即可享受“一站式”、到戶式養老服務。
據介紹,頤康中心委托社會力量運營,享有政府無償提供場地、租金優惠、資金補助等,運營期限最長15年。目前,廣州市已建成頤康中心179個,實現街(鎮)全覆蓋并逐步輻射村(居)。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確保特困老人應養盡養的基礎上,廣州市優先保障經濟困難和亟須照護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并聚焦全體老年人共同、必要、基礎的需求,努力提供人人可公平獲得、覆蓋全面、保障適度、普惠均等、質量可靠、權責清晰、共建共享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