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寫在紅土地上的民生服務時代新篇

時間:2022-07-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盧勝榮

十年砥礪奮進,城鄉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更主動更精準,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勢如雨后春筍,村(社區)“兩委”選舉“三統籌、七同步”做法叫響品牌,全省各項民政事業十年累計投入近1500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省各級民政部門悉心學習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民政民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用實干與奮斗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在紅土地上譜寫了新時代民生服務的華美篇章。

聚焦脫貧攻堅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省積極開展社會救助改革創新,助力精準脫貧攻堅。發揮黨員先進作用的“黨建+社會救助”、發揮信息平臺快速反應優勢和關懷引導作用的“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服務類社會救助”等先后成為全國改革創新試點做法,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社會救助信用體系建設、社會救助對象家庭經濟狀況評估等方面的經驗也推廣到全國。

通過這些舉措,江西省基本實現了困難群眾應救盡救,在兜得住、兜得準、兜得好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截至目前,已將373萬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動態監測,逐步實現由“被動救助”向“主動救助”轉型。十年來,全省城市低保標準增長135.7%,農村低保標準增長252.9%;城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增長170%,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增長254.5%,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提升。

有效銜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在工作實踐中,持續推進“單人戶保”、低保延退、剛性支出扣減等社會救助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全省現有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68.36萬人、特困供養人員13.37萬人,僅2021年全省實施臨時救助15.3萬人次。

江西民政先行先試,積極構建上下聯動的城鎮脫貧解困政策體系,有力地保障了88.61萬城鎮貧困群眾基本生活。開發上線“贛服通”信息服務平臺,江西民政逐步打造“互聯網+社會救助”體系,實現足不出戶“碼上救”,極大地方便困難群眾提出救助申請。大力推行“物質+服務”社會救助模式,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進一步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實際需求。

江西還實施了殘疾孤兒和殘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照料護理補貼制度,2021年進行了補貼發放。建立健全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現有48.5萬困難殘疾人和45.8萬重度殘疾人相應分別納入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范圍。還為2.4萬困難重度失能殘疾人提供照護和托養服務,普遍開展對困難重度失能殘疾人的探視巡訪工作。

聚焦“一老一小”

不斷健全服務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養老領域的政策法規建設緊鑼密鼓、蹄疾步穩。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江西省養老服務條例》,省委、省政府出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省政府印發“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江西各級民政部門趁勢而為,僅省民政廳會同省級相關部門出臺的配套政策就達到30余項,同時還發布了涉及消防安全、集中照護機構、農村互助養老等方面的10余項江西省地方標準。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9年和2020年,江西省真抓實干,落實養老服務領域有關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顯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全省養老機構已達1854家,床位數達到17.7萬張,護理型床位占比53%,較十年前大幅提升。十年間,全省新增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3671個,數以百萬計的城市老人實現了在家門口養老。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行動,完成2.4萬戶家庭改造,新增家庭養老床位2400張,有效提升了居家養老的安全性、便利性。推行“黨建+農村養老服務”,發動14.4萬余名農村黨員干部參與為老志愿服務,黨建引領作用在每個村落得到了切實發揮,此項工作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0個縣(市、區)建成1所以上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機構,1.3萬名農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員得到專業化照護服務。在全國較早開展鄉鎮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全省95%的鄉鎮敬老院經改造后煥然一新,設施更加齊全,安全更有保障。與此相適應,全省同步建成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1.3萬余個,覆蓋全省81%的行政村,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更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在兒童福利事業方面,全省機構撫養孤兒、城鎮散居孤兒、農村散居孤兒養育標準分別由十年前的每人每月1000元、570元、400元大幅提升至當前的每人每月1600元、1200元、1200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也參照孤兒保障標準納入保障范圍。2021年,省、市、縣全面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省委、省政府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市、縣高質量發展考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日臻完善。推行孤棄兒童區域性機構養育,“養治教康+社會工作”模式基本形成。全面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孤兒住院服務費最高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次7000元。建立助學長效機制,按照每人每學年1萬元的標準,為年滿18周歲后就讀普通全日制高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助學金。

聚焦基本社會服務

實現規范有序

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深入推進。截至目前,江西省已全面建立5項基本殯葬服務免費制度,公益性殯葬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今年3月,江西省政府出臺《江西省公墓管理辦法》,對于加強公墓建設,深化殯葬改革作出明確規定,堅持建、管、用、祭并重,推廣節地生態安葬,著力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推動喪葬禮俗改革,引導文明節儉辦喪,有效減輕群眾喪葬負擔。2021年,省民政廳和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江西省殯葬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計劃“十四五”期間每年打造240個省級示范性殯葬服務設施,引領推進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

婚姻登記管理規范有序。全面完成婚姻登記檔案信息補錄工作,全省100個縣(市、區)實行婚姻登記預約服務和延時錯時服務,其中95個縣(市、區)在婚姻登記處設置婚姻家庭輔導室,89個縣(市、區)設置頒證大廳。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

加快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建立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建強村(社區)干部隊伍。在全省村(居)委會換屆選舉中,普遍推行“三統籌、七同步”做法,把村(居)民委員會與村黨組織換屆統籌起來,把村、社區換屆統籌起來,把換屆工作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統籌起來;同步健全村級配套組織、同步精準選派駐村干部、同步選優配強村(居)民小組長、同步加強村(社區)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同步健全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同步完善村級民主議事決策機制、同步推進村(社區)民主協商。目前,全省村、社區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別達到98.66%、98.95%,村(社區)干部隊伍建設全面加強。

江西省民政廳引導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國家級城鄉社區治理實驗區創建工作,先后推出南昌市西湖區社區協商、樂安縣便民服務的典型經驗。省民政廳還聯合多個部門出臺“幸福社區”服務質量星級評定標準,持續開展示范社區創建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累計有10個城區、10個街道、45個社區分別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示范街道、示范社區榮譽;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十三五”期間,全省共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31個,省級示范村(社區)1200個。

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經過多年持續推進,江西省城市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目前已分別達到100%和76%,基本公共服務實行城鄉社區“一站式”大廳集中辦公,群眾辦事更加方便。省政府出臺《江西省村(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指導目錄》,公布村級組織承擔的60項服務事項。依法依規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鄉、村兩級掛牌減幅達92.5%,考核評比減幅達58%,真正做到“牌子減下去、服務提上來”。2021年,在全省推廣殘疾人兩項補貼、婚姻登記預約等30項民政服務事項上線“贛服通”服務平臺,實現了“網上辦”“掌上辦”,至今累計提供200萬次掌上民政業務服務。

社會組織規范管理、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省級福彩公益金逐步加大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力度,截至2021年年底已累計投入7045.6萬元。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發揮獨特作用,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僅2017年至2021年間就減少涉企收費1.6億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民政系統的引導下,全省社會組織有力服務疫情防控大局,累計募集款物30余億元。全省各級民政部門還廣泛動員社會組織支援新疆,對口支援新疆的做法得到推介。建立部門聯合執法機制,近年來全省平均每年開展“雙隨機一公開”部門聯合執法檢查1200余次,僅2021年就集中梳理排查“僵尸型”社會組織2939家。

慈善社工服務有序推進。江西省政府出臺《江西省志愿服務條例》,明確了支持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一系列舉措,全省注冊志愿者已達689萬人。省民政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等5部門專門印發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在全省范圍內積極推動建成鄉鎮(街道)社工站705個。這項工作部署實施以來,社工站累計鏈接慈善資金1315萬元,服務57萬余人次,社工人才隊伍建設也駛入“快車道”。

回首十年,江西民政為新時代贛鄱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貢獻了“民政力量”。展望未來,江西民政系統將在新征程上展現更大作為,切實強化使命意識、全局意識、問題意識、創新意識、爭先意識,建設法治民政、智慧民政、溫暖民政、專業民政、勤廉民政,以堅定有力的步伐跑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