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用責任心與愛心鐫刻玫瑰人生

時間:2022-10-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翟 倩 通訊員 王成晗子

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救助管理站(以下簡稱救助站),有這樣一個人:面對流浪乞討及露宿人員(以下簡稱街友),她是熟悉而又尊敬的“老友”;面對同事,她是和藹可親的大姐姐。遇到任務,馬上一聲“好,我來”;遇到困難,總是一句“沒事,有辦法”。

她是求助服務指引點的窗口辦事員,是定點救治醫院的甄別監管員,更是救助站尋親業務的精英骨干。無論何種身份、何種崗位,她始終默默付出、無私奉獻。

她,就是花都區流動救助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副隊長劉淑冰。

姜,還是老的辣

作為一名求助服務指引點的窗口辦事員,為前來求助的人員講解政策、辦理業務、發放物資、換洗消毒、聯系返鄉等工作是劉淑冰的家常便飯。

“他們或謀生艱難,或負氣出走,或尋親未果,或被盜被騙。看著滿臉滄桑的他們,我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劉淑冰說,“這要是我的孩子,任性離家,流落他鄉,該有多無助。”

正是揣著這種推己及人的心情,每每看到求助人員,劉淑冰會格外熱心地為他們奔走聯系,噓寒問暖,竭盡所能幫他們脫離困境。

“劉姐,站里來了一個年輕小伙兒,坐在這兒好久了,也不說話。”2021年12月的一天,剛剛下班回到家的劉淑冰接到站里工作人員的電話。“好的,我馬上回去。”劉淑冰立刻回到了求助服務指引點。

原來,一位名叫王某杰的小伙兒前來求助,可無論工作人員如何詢問,他都沉默不語,呆坐了數小時,讓所有人都束手無策。

劉淑冰到崗后,徑直坐在王某杰的對面,與他閑聊了起來:“你流浪多久了?你今年多大了?18歲?跟我女兒一樣大,我的女兒也跟你一樣,貪玩……”也許是劉淑冰女兒的話題觸動了王某杰,他慢慢開始吐露心聲:“我跟著爺爺奶奶在這邊長大,但是因為我調皮不聽話,現在他們不管我了……”

王某杰的轉變,讓一眾年輕小將對著劉淑冰豎起大拇指:“姜還是老的辣!”“對待求助人員,就要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哪里有需要,就投身到哪里。”劉淑冰常常將自己工作中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隨后,劉淑冰根據王某杰提供的信息,找到了他的老師,聯系了他老家的救助站,進而找到了在惠州務工的父親。第二天,父親前來接領王某杰時,劉淑冰還在不停地鼓勵著他,希望他能重拾信心,勇敢面對生活。

“劉姐就是這樣的人,一條信息,一通電話,哪怕是求助人員的一個眼神,都能讓她即刻行動起來,忘我而盡責。”救助站工作人員這樣評價她。

難,也要鉚足勁兒

除了在窗口指引求助人員辦事外,劉淑冰還有另一重身份——定點救治醫院的甄別監管員。

“這個甄別監管,意義重大。”劉淑冰告訴記者,核查人員相關信息,甄別街面發現后送醫救治的人員是否屬于救助對象;了解救助對象治療情況,推進醫療救助及轉院出院進程,辦理并結算相關手續;了解救助對象實際需求,予以關懷及安撫,制定出院后續救助工作內容;開展尋親問話、勸導返鄉,并根據線索聯系家屬及屬地政府,推進返鄉安置工作;跟進治療搶救無效病人情況,及時聯系并協助家屬處理相關后事;整理上報工作資料、申報工作經費等,都是她的工作范疇。

隔三差五,劉淑冰總是騎著電動車前往各個醫院,探視在里面救治的救助對象。

翻看她的醫院監管登記冊,受助人員的各項信息一目了然。

“9月8日17點,貴州安順人廖某9月7日在獅嶺鎮寶峰南路暈倒,被路人打電話報警,送花都區第二人民醫院,9月8日轉至區人民醫院急診科。經了解,廖某在獅嶺拾荒乞討二十多年,身份證、手機丟失,沒有工作。經溝通,待病情穩定,愿意讓救助站幫他買票回家。”

“8月16日17點53分,馮某因喝醉酒摔倒導致腦出血,在ICU搶救中,有生命危險,沒有找到家屬,第二人民醫院護士長請我們幫患者核實家屬情況。”

“8月1日10點40分,流浪乞討人員朱某病情好轉,已達到出院標準,工作人員和她商量明天出院回家的事情。”

…………

記錄下來的僅僅是只言片語,可在背后劉淑冰卻付出了很多。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醫院一個電話,她就會前往甄別。遇到行動不便者,她會彎著腰、蹲下身為他們更換衣褲鞋襪,甚至清理嘔吐物、排泄物。發現需要在院治療者,她會定期送去問候與關懷,并與醫護人員商討合適的醫療方案。詢問到線索時,她會根據線索聯系戶籍單位及相關家屬,對受助人員的下一步救助做出研判。受助人員情緒出現變化時,她會好好勸導、開解,讓他們安心接受治療。待受助人員恢復健康后,還是她前往醫院幫他們辦理出院手續,送上回家的火車。

在默默做著這一切的同時,由于救助對象的特殊性,劉淑冰曾被罵過、誤解過,甚至被有暴力傾向的流浪乞討人員追趕過,“每當遇到這些,我也會難過,但一想到這是我的工作、我的使命,能夠實現我的人生價值,我就會調整心態,鉚足勁兒,繼續干下去。”苦過、累過、哭過,可所有困難都不曾阻擋劉淑冰努力幫助街友的腳步。

見證團圓,一切都值得

2008年,花都區按照民政、公安、城管2∶1∶1的要求成立了由10人組成的服務隊,劉淑冰現任副隊長。除開展常態化街面救助工作外,服務隊逐步探索“流動救助+社會力量”“救助+扶貧”等新型救助理念,在救助管理機構的勸導、社會力量的關愛以及民政部門的協調下,大部分街友都結束了流浪生活返回故鄉,恢復了戶籍并辦理了各類保障。

周某軍是4年前服務隊在巡查時發現的,當時的他不愿透露身份,不接受救助,長期以撿拾廢品維持生活。隨后幾年,劉淑冰和隊員們時不時去探望他,為他送去食品、衣物、棉被、口罩等物資。每逢佳節,劉淑冰會煮好湯圓、餃子或者糖水給他送過去;疫情嚴重時,還帶著他去接種新冠疫苗、進行核酸檢測。這些做法逐漸使周某軍的態度有了轉變。

今年年初,公安機關通過人臉識別,獲悉了周某軍的身份信息。劉淑冰立刻著手與其戶籍地湖南省永州市救助管理站及其家人取得了聯系。核實無誤后,春節剛過,周某軍的姐姐便迫不及待來到了花都區。

可根據社工分析,周某軍性格內向固執,能動性較差,輕易不作改變。“他露宿的橋底幽深偏僻,一旦出現情緒激動的狀況,極易發生危險。”劉淑冰思慮再三,為了安全起見,向周某軍隱瞞了其家人到來的情況,以核酸檢測為由,將他帶往求助服務指引點窗口。

來到窗口,劉淑冰端上了熱水,拿出了年貨,跟社工一起熱情地招呼著周某軍,與他談心聊天,為他詳細分析當下的露宿狀況,并為他“描繪”脫離露宿生活、回歸家庭之后的美好藍圖。就這樣,周某軍的心境漸漸發生了變化。待時機成熟時,劉淑冰請出了姐姐,讓她與離家17年的周某軍相見,那一剎那,姐弟倆深情相擁,喜極而泣。在一旁的劉淑冰也激動地擦著眼角:“真替他們高興。看著他們團圓,我覺得我們做的一切都值得,都有意義。”

類似的團圓故事,劉淑冰在服務隊里見證了很多。據統計,近三年,救助管理站共勸導街友返鄉120余人次,3名街友脫離流浪乞討現狀,找到工作,回歸社會,幫助恢復戶籍20余人。

“讓每位流浪的人能夠順利回家,為每一位受困群眾提供行之有效的關懷和幫助。”這是劉淑冰工作十余年來,發自心底的盼望,為了這份愿景,她會一直努力下去,用責任心與愛心鐫刻出自己閃閃發光的玫瑰人生。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