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合肥民政:惠民實事用數據說話

時間:2022-10-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閆 潔

2.8萬名困境兒童和4470名農村留守兒童都能得到關愛保護服務,168家養老機構、6.3萬張養老床位、869家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814個老年食堂(助餐點)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1160個農村社區功能活動室全部達標,160萬名注冊志愿者活躍在城鄉……一個個扎扎實實的民生數據展現了安徽省合肥市民政系統的責任與擔當,也體現著每一位民政服務對象在這個城市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心用情改善民生

近年來,合肥市民政局著力改造提升新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等設施,全力解決老年人“一口熱飯”難題。9月初,最新的老年助餐補貼方案出臺。凡戶籍在合肥市的60周歲以上經濟困難(低收入)的老年人,由本人或其委托人向戶籍所在地村(居)委會申請,均可獲得100元-200元不等的助餐補貼,可在全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使用。

在智慧養老方面,合肥民政持續發力。全市現有6家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示范企業、10個示范街道、2個示范基地,19個省級智慧養老示范項目,形成了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智慧養老服務科技企業聚集區,智慧養老服務“合肥品牌”在全國打響。

關注“一老”也關心“一小”,合肥市民政局不斷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2015年,建立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2021年,保障標準與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掛鉤,實現由動態調整向自然增長機制轉變;將集中供養孤兒、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進行統一,調整后的標準達到每人每月2035元,保障標準位居全省第一。全市6所兒童福利機構實現轉型升級發展,孤棄兒童全部由市兒童福利院集中養育。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實現全覆蓋,158名兒童保護督導員、1820名兒童主任覆蓋全市街鎮、村居。

合肥市還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建立社會救助及補貼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7項救助補助標準均居全省前列。社會救助與司法救助有效銜接。打造“一街一品”服務類救助合肥模式。建成低收入人口監測平臺,實現“政策找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助,建立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銜接機制;建成縣區級、街道級社會救助專項基金30余個,村(居)互助理事會80余家。

基層治理充滿活力

高空拋物實時監控系統、智能門磁、智能貓眼……在蜀山區筆架山街道天鵝湖社區,智能化設施惠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0年以來,作為合肥市首批試點社區之一,天鵝湖社區全面啟動“智慧社區”建設,圍繞“智管、效能、宜居、平安”四大領域,開發智慧關懷、智能守護、智慧辦事、智感通行、智慧辦公、智能臺賬、智能外呼、智能議事八個場景,極大提升了基層治理智慧化水平。

為了打通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合肥市民政局科學規劃社區建設,將服務延伸至居民家門口。目前已打造標準化村級社區服務中心233個、小區居民活動中心59個,形成一批規范化、高標準的城鄉為民服務平臺;建成1個市級社工站建設運營指導中心、5個縣區級指導中心,建立鄉鎮(街道)社工站114個、村(社區)社工站499個,主城區實現了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

為充實社區工作力量,全市配備各類社區工作人員1.2萬人,平均每個社區21.56人;創新推出“四級十二檔”崗位等級序列,暢通晉升通道;全市持證社工人數為7764人,占全省持證社工的33%,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4萬名;全市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中注冊志愿者人數超過160萬人,占常住人口17%。

公共服務跨越發展

8月19日,在肥東縣陳集鎮光華社區的“福彩公益助你上大學”活動中,10名剛考上大學的困難家庭學生每人拿到了4000元助學金和一個拉桿箱。活動上,合肥市社會工作聯合會還組織11家成員單位,對光華社區10戶困難家庭兒童進行了資助,按照每戶每年3000元標準連續資助3年。據悉,合肥市“福彩公益助你上大學”已連續開展17年,累計資助困難家庭大學生1200多名,發放助學金650余萬元。

為了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合肥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實現婚姻登記“全城通辦”,率先開展涉外婚姻登記業務;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實現“全程網辦”;鄉鎮公益性公墓建設實現全覆蓋;康復輔具長三角研究院和兩家省級康復輔具產業園落地合肥,康復輔具產業邁上新臺階。

2021年,一場主題為“講好地名故事 弘揚紅色文化”的紅色地名展活動,讓延喬路火遍全國,推動更多紅色地名記憶得以傳承保留。在此基礎上,合肥市民政局有序開展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持續推進地名文化建設。全市共有19個千年古鎮、8個千年古村落被認定為安徽省地名文化遺產。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