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 芳 通訊員 胡恒樂
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八路軍115師運河支隊的誕生地和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佩劍將軍”何基灃、張克俠起義,并拉開淮海戰役序幕的地方;
戰爭年代,這里就曾被授予“支前模范區”榮譽稱號;
建設時期,這里又涌現出潘安湖街道馬莊村這個江蘇省“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和“新時期模范民兵營”,以及一大批雙擁模范典型……
步入新時代,在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這片紅色沃土上,不斷傳承著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演繹出一個個軍愛民、民擁軍的感人故事,為新時代雙擁工作注入磅礴力量。
組織領導堅強有力 雙擁工作整體創新
汩汩清泉匯成汪,賈汪因此得名。作為蘇北特大城市徐州市的核心區之一,長期以來,賈汪雙擁工作在區委、區政府、駐地部隊領導高度重視下,形成了高端定位、統籌推進、齊抓共管、共促發展的喜人局面,猶如不斷匯集的汩汩清泉,給當地軍民留下了甘洌清爽的“回味”。
地處革命老區,一直以來,徐州市賈汪區以堅強的組織領導大抓雙擁建設,通過構建完善的組織體系、全面的制度體系、高效的運行體系、嚴格的督導體系,領導黨政軍各級積極投身雙擁實踐,推進開展雙擁工作,并在爭創省級雙擁模范城過程中堅決做到“五納入”“四到位”。
“五納入”即將雙擁創建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社會與經濟發展和部隊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單位和部門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納入全民國防教育內容。自城創工作啟動以來,相繼召開了全市雙擁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軍會、八一座談會、3次常委會專題研究雙擁工作,并在資助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四到位”則體現賈汪雙擁工作的整體布局觀:
——組織機構到位。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區長韓可擔任組長,區人武部政委、區公安分局局長、駐賈部隊副政委任副組長的雙擁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多部門和各鄉鎮(街道)負責人任組員,下設辦公室,安排專職人員開展工作。做到編制、人員、經費和辦公場所“四落實”,形成了“區委領導、政府統籌、部門協調、各方配合”的雙擁工作格局。
——規章落實到位。制定下發了《賈汪區創建雙擁模范城實施方案》《賈汪區雙擁工作制度》《賈汪區雙擁工作責任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雙擁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步入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運行機制到位。落實軍地聯席會議、黨委議軍會議、定期互訪、評比表彰、“國防日”活動等機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各級“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的工作推行機制。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每年召開2次以上雙擁專題會議和2次以上軍政座談會或聯誼會,每年3次以上走訪慰問駐賈部隊官兵和優撫對象,“國防日”期間,各鎮、辦事處、工業園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就雙擁與人武工作向區委、區政府進行述職;駐地部隊及區各相關部門成立了雙擁創建工作領導機構,確保全區雙擁工作有序開展。
——督促檢查到位。把雙擁工作督促檢查貫穿于創建活動的各環節,采取會議督查、現場督辦等方式,從宣傳動員、組織實施到自查考核一抓到底;要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自覺履行職責,狠抓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雙擁觀念深入人心 全民參與勠力同心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雙擁創建是一項群眾性實踐活動,群眾既是創建的主力軍,也是創建成效的檢驗者。
“能不能發動群眾掀起創建熱潮,是創建成功的關鍵。”這是賈汪自上而下的共識。為此,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把國防教育作為雙擁基礎工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每年專題研究制訂全民國防教育計劃,納入全民教育規劃,通過組織全民國防教育日“愛中華、奔小康、強國防”萬人簽名活動、國防形勢報告會、“情系國防”征文暨演講比賽、國防教育宣傳圖板巡回展等形式,讓廣大干部群眾實實在在地接受國防和雙擁教育。區委區政府及駐地部隊認真貫徹落實《國防教育法》,以大中小學校為重點建成校園教育基地10個,以民兵訓練基地為重點建起愛軍習武教育基地2個,依托這些基地,按照分層施教、分類推進的辦法,有效激發學生愛校、愛家和愛國熱情。結合重大節日、征兵、學生軍訓等時機,深入開展國防教育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部隊“四進入”活動。同時,在重點路段、人流密集處和交通路口設置醒目的大型雙擁宣傳牌和固定的廣告標語,城區主次干道、繁華地段,農村集鎮、路口設置永久性的雙擁宣傳和國防教育標牌,廣泛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
賈汪區還始終堅持雙擁建設“兩手抓”。一方面,大力加強雙擁工作硬件建設,4年間,新建紅色教育基地6處,依托區江莊鎮臥龍泉生態景區建起了集教育、培訓、旅游、娛樂于一體的雙擁文化主題公園;另一方面,全面推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雙擁文化活動開展,馬莊民兵營作為全省民兵隊伍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馬莊村作為全區文創排頭兵,積極創作雙擁文藝作品,組織雙擁文藝匯演,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設計各類雙擁香包,并興建了村雙擁廣場,真正做到了讓雙擁文化在基層落地生根,全區文創作品百花齊放,雙擁軟實力顯著提升。
“人民子弟兵是最可愛的人,我一定盡我的一點力量多去關心他們,使他們為祖國為人民發揮更多光和熱。”每年“八一”和重要節假日,徐州群碩物資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平秀強都要帶著員工把西瓜、米面油以及健身器材等送到軍營,并與官兵一起搞聯歡、演節目、嘮家常,與戰士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三年來,賈汪區涌現出像平秀強這樣的雙擁模范6名、雙擁先進單位9個、雙擁工作先進個人27名。他們成為全區雙擁氛圍濃厚、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社會大環境的一個側影。
軍地交流互辦實事 軍民魚水情深意真
在賈汪,“小推車精神”源遠流長,枝繁葉茂。
軍地關系好不好,日常走動少不了;軍地關系濃不濃,互辦實事見真情。為了推動新時代軍地共建創新發展,全區30多家單位與駐地部隊簽訂了共建制度、共建協議,明確了共建內容和目標。每年春節、“八一”、山訓、海訓期間,賈汪區委、區政府都要走訪慰問駐軍單位或組織慰問團長途跋涉,深入訓練基地把慰問金、慰問品送到廣大官兵手中,軍地共建單位按照年度計劃組織形式多樣的共建活動。多年來,全區為部隊鋪設水泥路40多公里,修橋一座,支援部隊出行道路亮化工程建設1500余米,新建、改建多所雙擁籃球場、網球場、圖書館,向駐賈部隊武警官兵贈送空調、電視機、太陽能熱水器、電腦、冰箱等慰問物品,駐地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區民政、教育、財政、國稅等部門和各鎮、街道、工業園區廣泛開展文化擁軍、科技擁軍、生活擁軍等活動,組織志愿者到部隊舉辦文藝匯演,為官兵舉辦科技知識講座;區財政每年列支50萬元的擁軍優屬保障金;在醫院、景區等公共場所,普遍設立“軍人優先”“軍人免費”等標志。
今年7月2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退役士兵見面會在賈汪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召開。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以“新時代黨員如何強化責任擔當”為主題講授專題黨課,并分享自己30多年的工作經驗,鼓勵退役士兵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勇當排頭兵爭做優等生。長此以來,通過組織待安置退役士兵見面會、座談會、談心會、志愿服務,憶軍旅、談收獲、樹典型,對標對表、尋找差距,見賢思齊、提升自我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法,已經越來越在解決“三后”問題上發揮實效。賈汪區始終把部隊子女就學放在首位,千方百計安排就近上學,同時積極為駐賈部隊官兵解決家屬就業創業等實際困難,隨軍未就業家屬補助、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等發放標準均大幅提高,軍轉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率達100%。
常年來,駐地部隊也把為當地群眾辦實事、為“第二故鄉”做貢獻列入工作計劃。
蘇魯邊界,駐扎著一支功勛卓著的部隊。多年來,這支第71集團所屬部隊在抓實練兵備戰、鍛造精兵勁旅的同時,與駐地深層次聯動,發揚我軍“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用淳樸“馬山情”涵養深厚“魚水情”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如今在賈汪,部隊官兵協助當地中小學校組織開展“少年軍校”培訓、召集“軍事夏令營”活動漸成風尚,社會各階層、廣大群眾和駐地官兵參與的雙擁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駐地部隊與朱古村、馬山村等結對創建的軍民共建示范點,也在為提升當地美麗鄉村建設和駐軍建設水平闊步向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曾經的“百年煤都”今天正邁向“現代城區”“綠色發展”,“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一雙擁理念和顛撲不破的真理,正成為推動賈汪歷史性巨變的澎湃動力,為實現跨越發展保駕護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