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推進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 全面惠及城鄉困難群眾

時間:2021-11-1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黑龍江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郭冀平

2021年,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續發揮民政政策托底功能,全面推進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對象納入保障,惠及城鄉困難群眾240余萬人。

為切實鞏固牢、拓展好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進一步做好全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有效防止困難群眾返貧致貧,黑龍江省著力推進三方面工作。

一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工作機制、政策措施、服務對象上,黑龍江省全面加強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其納入全省民政事業“十四五”總體規劃,一體推進部署。與省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廳等11個部門,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部門會商工作機制,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下發《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與省財政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下發《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 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在保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統籌全省民政領域資源,推進社會救助制度協調發展。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將1055名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及時納入農村低保和特困供養范圍。

二是全面開展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和監測。采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與“主動發現+自主申報”相結合的方式,黑龍江省全面開展低收入人口摸排錄入,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截至10月底,已將234萬低收入人口信息錄入低收入人口數據庫。依托民政部“金民工程”、省政府“政務云”、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省低收入人口數據平臺,推動建立“四網合一”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形成政策、信息、業務相結合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體系。

三是線上線下、分層分類精準實施救助幫扶。黑龍江省切實發揮民政牽頭作用,整合各部門優勢資源,依托信息平臺關聯分析、綜合研判,篩查存在返貧風險的低收入人口,發出風險預警,及時查訪核實,開展精準救助幫扶,形成完整的救助服務預警網絡。對未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的低收入人口,重點監測生活狀況變化,一旦符合救助條件,及時給予相應救助;對已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的,重點監測相關政策是否落實到位;對確實存在特殊困難且缺乏相應救助政策的,發揮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協調機制作用,通過“一事一議”方式研究解決。通過保基本生活救助、針對性專項救助、綜合性普惠救助、幫扶性就業救助、全民性慈善救助等措施,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省民政廳認真研究兜底保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廣泛開展實地調研,按照進一步增強救助幫扶系統性和集成性、進一步優化救助幫扶工作手段和工作機制、進一步拓展救助幫扶內容和范圍的工作思路,統籌考慮低保邊緣家庭、易返貧致貧人口、支出型困難家庭承災能力弱、受突發公共事件影響大的現實情況,不斷完善“政策找人”服務保障模式,構建常態化、大救助、大幫扶格局,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明確了提升救助幫扶效能的五項具體任務。

第一,依托聯席會議機制建立大救助格局。充分發揮社會救助議事協調機構作用,進一步充實完善成員單位、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常態化協調聯動機制,及時溝通工作信息,協同解決重大問題。建立健全數據信息共享機制,明確共享內容、路徑和責任,實現部門間數據安全、高效共享,盡快構建在社會救助議事協調機構領導下,政府各職能部門、金融保險機構、相關企事業單位,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的組織運行體系。

第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力度。統籌制定按照社會救助對象數量、人員結構等因素完善救助機構、合理配備相應工作人員的具體措施。強化鄉鎮(街道)社會救助責任和相關保障條件,設立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所需資金,通過各項社會救助現有資金支出渠道解決,保障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工作持續開展。關愛基層救助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薪資待遇、工作場所等,保障履職需要。加強培訓,打造政治過硬、業務能力強、對困難群眾有感情的社會救助干部隊伍。

第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流程再造。實施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推進持有居住證人員在居住地申辦低收入人口認定。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由鄉鎮(街道)經辦機構統一受理社會救助申請,綜合評估救助需求,提出綜合實施社會救助措施的意見。依托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逐步優化各項救助申請、申報環節,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第四,加強工作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實踐。指導各地加強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鞏固邊境縣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一體化成果,逐步實施城鄉社會救助一體化。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救助領域的運用,推動社會救助服務向移動端延伸,實現救助事項“掌上辦”“指尖辦”。

第五,強化績效考核評估。將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工作納入民政重點工作評估考核內容,科學合理設定考核評估指標,全面統計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工作投入的各項資金、物資、服務等數據,合理運用績效考核評估結果,建立獎懲機制,推動工作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1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