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四位一體、五制運作”社區治理出實招得實效

時間:2021-11-2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鄒 謹 陳瑞明

“現在我宣布,方案全票通過。”近日,在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古槐街道大石橋社區召開的社區居民代表會議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改造事宜獲全票通過。今年,濟寧市在全市城市社區鋪開“一窗受理 全科服務”模式,將原來按照業務條線布局的窗口調整優化為綜合服務窗口,大石橋社區借此契機升級改造綜合服務中心,因涉及大額開支,所以通過上述程序進行決策。

這是濟寧市在城市社區推行“五議一備兩公開”程序決策社區重大事項、充分保障居民民主決策權利的縮影。近年來,該市高度重視包含“四議兩公開”“五議一備兩公開”在內的村級事務規范化運轉工作,健全完善體制機制,打造了城鄉社區治理“四位一體、五制運作”模式,取得明顯成效。

“四位一體”持續鞏固基礎

以黨建為統領,夯實社區治理基礎。濟寧市高度重視城鄉社區治理,將其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市對縣基層黨建考核和鄉村振興考核范疇。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城鄉社區治理制度,積極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居)民委員會主任、村(社區)“兩委”交叉任職。今年通過換屆,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98.84%,較上屆提升56.07%;“兩委”成員交叉任職比例43.56%,較上屆提升14.22%。

以群眾滿意為目標,找準社區治理著力點。健全重大突發事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下派工作機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抽調1148名市直機關黨員組建105支先鋒隊下沉社區,有效補齊了城鄉社區防疫人力不足短板。健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在村(社區)設立調解室,運用民主協商、“五老議事”等形式化解矛盾,實現小事不出村。

以精細化服務為手段,唱響社區治理主旋律。加強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設立綜合性服務窗口,統一受理居民申請,方便群眾辦事。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化智慧社區建設,分類打造智慧黨建、智慧綜治、智慧應急等特色社區,不斷提升社區智慧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以組織隊伍為保障,鍛造干事創業主力軍。嚴把準入關、程序關,高質量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出臺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全面落實薪酬待遇,有效解決社區“留人難”問題。持續加大培訓力度,今年已累計舉辦215期培訓班,培訓2.1萬余人。同時,與民政部培訓中心共同創建全國社會管理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探索開展高層次社區治理人才培訓。

“五項機制”推進走深走實

規范化運轉機制提升基層自治水平。濟寧市下發《關于嚴格村級事務“四議兩公開”工作程序的通知》,以縣為單位研究確定《村級重大事項目錄》,指導鄉、村遵照實施。建立健全由村(社區)“兩委”牽頭、群眾代表等參加的議事協商制度,完善村級議事協商事項清單,今年以來共開展協商活動2.6萬次。在村(居)務公開方面,連續17年開展村(居)務公開“民主日”活動,堅持線上線下同步公開,公開內容規范存檔,并完成村務公開目錄修訂,新建、改建公開欄1350個。同時,健全完善村務公開檔案管理制度,規范村級工作記錄、存檔,做到有據可查。

“三治”融合機制拓展城鄉社區治理路徑。該市深入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嚴格落實村民會議和村(居)民代表會議制度,進一步規范村民會議向村民代表會議授權事項,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村(居)民自治章程修訂,同時將上述內容納入村級政策法規匯編,提供給基層干部群眾查閱執行。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等基層社會組織的作用,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好婆婆”“好媳婦”評選及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連續20年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梳理小微權力6類65項,規范村級權力行使。

減負增效機制為城鄉社區解壓。實行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制定準入清單,明確社區依法履職事項5類15項,依法協助黨委政府事項6類17項,為社區事務“瘦身”減負。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工作,建立權責清單,有效破解“社區萬能章”問題。開展村(社區)“牌子多”問題集中整治,摘除各類牌子12萬個。

監督制約機制有效保障政策部署落實落地。在各村(社區)建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明確工作職責,建立與基層紀檢監察組織有效銜接機制。每半年進行村(居)“兩委”干部民主評議,評議結果作為考核評價、評先樹優、補貼發放的重要依據。今年,村(社區)“兩委”換屆后第一次“民主日”活動上,2.2萬名村(居)“兩委”干部向13.2萬名村(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匯報工作,接受評議。強化日常監督管理機制,常態化開展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和調整不勝任、不稱職的村(社區)“兩委”成員,筑牢依法規范履職防線。

擴大參與機制豐富城鄉社區治理資源。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引領各類組織、各方力量跟著干,最大限度匯聚治理資源。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發展,全市登記社區志愿者151萬人,占居民總數的18%。培育引導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區服務,培育本土基層草根組織2800家,并先后引進全省知名社會組織112家。連續3年實施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行動,累計建立社工站151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2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