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民政局局長 徐志軍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立足形勢任務要求,在全系統開展“厚植為民情懷、提升職業素養”主題教育活動,將主題教育活動作為落實黨中央、市委要求,推動全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規定動作;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工作要求;作為厚植為民愛民情懷、提升職業素養的內在要求;作為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查擺各種風險隱患和問題短板的現實要求。開展好主題教育活動,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樹立首善標準。總書記在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敬老院看望慰問老年群眾和視察北京養老工作時殷切囑托,我們要矢志不渝為之奮斗。二要深刻感悟總書記真摯的人民情懷,堅定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懷家國、躬身為民,我們要深刻感悟總書記真摯的人民情懷,始終懷著為民愛民之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三要深入學習總書記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強化基層導向。我們要腳踏實地,深入一線,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摸清基層的痛點、難點、堵點,讓民政工作更接地氣。四要深入學習總書記執著堅定的擔當精神,增強奉獻意識。“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2014年2月7日,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道。我們要找準社會建設和民政部門在第二個百年奮斗歷程中的定位,作出民政貢獻、展現民政擔當。
提升職業素養、弘揚職業精神,凝聚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系統干事創業的奮進力量。民政歷史久、攤子大、領域多,離基層和老百姓最近,客觀上對干部隊伍素質特別是一線崗位干部職工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首都民政系統要大力塑造和弘揚“崇德、愛民、專業、奉獻”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其一,講“崇德”,就是要永葆“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政治本色。牢固樹立對黨忠誠的大德,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牢固樹立為民造福的公德,強化宗旨意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牢固樹立嚴于律己的私德,嚴格約束操守和行為,戒貪止欲、克己奉公,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人民。其二,講“愛民”,就是要將人民至上理念作為最基本的民政道德情操、職業操守和人文情懷。民政部門的干部職工要有愛心、耐心和同情心,注重服務過程的規范、熱情、溫暖、親和,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那樣對待民政服務對象,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切實為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其三,講“專業”,就是要大力弘揚首善標準的民政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講究的是干工作必須刻苦鉆研、精益求精、追求極致,講究的是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我們要充分發揮民政工作專業優勢,把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體現在敬業精神全國一流、行業標準全國一流、服務水平全國一流、人才素質全國一流上。其四,講“奉獻”,就是要大力弘揚為了事業默默耕耘、不求回報的民政“孺子牛”精神。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中國共產黨人重要的精神特質。民政工作保障的是低保對象、殘疾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提供的是婚姻、殯葬等基本社會服務。民政工作者要不怕吃苦受累,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博大胸懷。
彌補薄弱點、消除風險點,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動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行穩致遠。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的優良品質。北京民政已經走過74年的發展歷程,北京社會工委也走過了15年的發展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發展成績,首都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滿足。同時,也需要經常對標對表,定期檢視整改存在的問題,不斷革弊鼎新、突破自我、向前發展。一是檢視為民情懷上的問題,看看在工作理念、政策制定、措施落實、服務態度等方面,是否真正做到了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是否還存在簡單、粗放、缺少溫度等問題。二是檢視職業精神上的問題,看看在本職崗位上是否做到愛崗敬業、干一行愛一行、有工匠精神,是否存在不主動、不擔當、慣性平推等問題。三是檢視專業能力上的問題,看看在職業體系、工作規范、服務標準、隊伍建設等方面,是否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爐火純青,是否存在專業不精、業務不熟、標準不高等問題。四是檢視改革發展上的問題,看看本領域的工作是否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發展方向發展思路,是否存在和時代發展、群眾期盼脫節、滯后、偏差等問題。五是檢視工作機制上的問題,看看在管理機制、服務內容、監管措施等方面是否真正做到了嚴謹規范、科學高效,是否存在管理不到位、服務不精準、責任不明確、管理死角和漏洞沒有消除等問題。六是檢視安全管理上的問題,看看是否落實了“管生產就要管安全、管行業就要管安全、管服務就要管安全”的要求和各項安全管理規定,在街道(鄉鎮)、社區(村)、窗口單位等基層一線,在養老、救助、社會組織等社會關注焦點和監管難點等方面,是否真正具備了風險意識和底線意識,是否還存在疏于防范、監管不嚴的問題。七是檢視廉政建設上的問題,看看在關鍵環節、重要崗位、重大事項、財務管理、選人用人等方面,是否真正樹立了總體安全觀,是否還存在認識不到位、制度不落實、權力制約機制不完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不斷等問題。八是檢視疫情防控上的問題。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要嚴而又嚴、細之又細,堅決守好守牢民政服務機構特別是“一老一小”服務機構的疫情防線,全力維護首都民政服務機構“零感染”態勢。通過深入查擺整改,消除風險隱患,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為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