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俊
“這里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讓我感到特別安心。”21歲的小劉是上海外灘街道慈善超市的收銀員。她輕微肢體殘障,但工作起來并無大礙,“我結賬掃碼免不了動作慢些,但客人很關心我,店里同事也經常幫我。”這家慈善超市最近登榜大眾點評網人民廣場區域超市便利好評第一名,成為都市白領等常來打卡的地方。
慈善超市,是上海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會組織管理局)主辦的2021年上海公益伙伴月系列活動上,記者了解到,上海近年來建設“公益之城”,營造“人人公益、處處公益、隨手公益”的氛圍,倡導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慈善公益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上海以“公益·城市軟實力”為主題,通過舉辦“中華慈善日”主題活動、上善論壇、系列沙龍主題展示、社會組織公益創業大賽、發布年度公益數據等,進一步營造全市公益氛圍。
發布申城慈善超市地圖
自2003年全國第一家慈善超市在上海開業,多年來上海慈善超市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233家慈善超市,實現了214個街鎮(鄉)全覆蓋。
9月5日,在外灘街道慈善超市前廣場舉辦的“中華慈善日”上海主題活動暨上海“公益伙伴月”系列活動開幕式上,市民政局發布了全市慈善超市地圖。
持續運營,讓慈善超市真正發揮作用是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記者了解到,上海部分慈善超市運營良好,基本實現了“自我造血”。外灘街道慈善超市是其中的佼佼者,運營方坦言一切來之不易:“首先,選址非常重要。開店之初,街道就與我們達成一致,將慈善超市開在人流量大的沿街店鋪,讓更多人知道慈善超市,方便參與公益事業。其次,我們所有商品來自愛心企業和社會人士的無償捐贈,又全部以市場價3-7折的平價銷售。此外,營業所得,除去支持團隊運營,專項用于支持困難群體幫扶、社區融合等公益項目。因此,對于顧客而言,在我們這里既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又能奉獻愛心,是非常好的購物體驗。”
在上海,慈善超市有街道(鄉鎮)政府、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等三類運營主體,目前均已成為各街道(鄉鎮)開展慈善活動的重要平臺。位于普陀區長壽路的慈善超市設立社工崗位,吸納義工服務,10多年來為社區困難居民提供3500多人次志愿服務,總服務時長達1萬多小時。浦東新區老港鎮慈善超市疫情期間主動承擔起全鎮疫情防控物資采購工作,為全鎮各單位、各村居發放防護物資,為24小時守護全鎮出入口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送餐。松江區18家慈善超市,去年疫情期間收到捐贈款物970多萬元,向全區一線疫情防控志愿者團隊發放10萬余件防護物資,向武漢支援大量防疫物資。
舉辦“上善論壇”
作為公益伙伴月的重要內容之一,“上善論壇”由市民政局指導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等社會力量聯合主辦,探討“在新時代如何通過公益提升城市軟實力”等議題。
“近年來,上海慈善組織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0%,全市年均社會捐贈款物總額超過40億元,為各類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了關愛和溫暖。公益慈善事業涵蓋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等領域,與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相互銜接,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表示,“上海的慈善公益,不僅使這座城市更有魅力、更有溫度,也必將是推動人民城市建設、推動全社會共同富裕的生力軍。”
配合主論壇的舉辦,一場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沙龍活動——“愛駐金山糯玉米項目發布會”同步舉辦。“目前,我們已成立由駐村指導員、村‘兩委’干部、黨員志愿者等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全程助力參與糯玉米種植、收購、銷售、分配等環節。屆時,將按照受助農戶意愿,由駐村工作組負責糯玉米的統一收購及銷售。”金山區駐村工作組捐贈了首批糯玉米種子。上海仁德基金會設立“愛駐金山”平安助農專項基金,為該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推動公眾參與
如何更好地推動公眾參與,成為“公益伙伴月”的重要一環。主辦方介紹,上海自去年起創新“公益+商業”模式,推出“1平方米的溫暖”項目——商家開辟1平方米位置宣傳展示公益,推出特色公益套餐。每售出一份,商家就捐出善款定向幫扶困境兒童。這不僅方便了商家“隨手做公益”,也讓公益更便捷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去年試水成功的基礎上,今年攜手美團等線上線下同步啟動,目前已拓展到32個城市、500多家餐飲品牌連鎖門店參與。
上海社會組織展示館舉辦的“百佳社會組織主題展”,記錄了上海社會組織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百佳社會組織”群英譜等。市民既可預約線下觀看,也可通過“滬上社會組織”微信公眾號線上瀏覽。截至2021年8月底,上海社會組織共有17216家,其發展遍及社會方方面面,成為助力提升城市軟實力的重要力量。
不少公益創業就業項目也特別暖心。在“上海社會組織公益創業大賽主題展”上,記者看到,今年大賽涌現了一批關注殘疾人生活、就業的社會組織和公益團隊,有的項目關注殘疾人能力提高、殘健共融等,有的項目關注大齡心智障礙者就業,為提高困難群體適應社會、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鋪路搭橋。上海社會組織公益創業大賽自2019年起已舉辦三屆,目前已輻射全國14個省份,孵化培育了公益團隊449個、社會組織255個。
親子共同參與公益活動,在申城也越來越多。今年,主辦方圍繞“未成年人保護”主題,將兒童安全、未保法內容等設計成“公益定向游園會”等形式,寓教于樂,在一個個通關游戲中,讓小小的公益種子在孩子們心里播種發芽。
“人人公益,處處公益,隨手公益”,慈善公益文化如今在申城蔚然成風。全市建成各類公益基地13421家,依法登記志愿服務組織356家,“公益上海”平臺注冊志愿者38.46萬,設置志愿服務項目累計16.36萬個,全市各公益基地志愿服務時長合計達587萬小時。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