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湖北省谷城縣殯葬改革帶來新變化——干了大半輩子壽材活的木匠成了根雕師

時間:2022-07-1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王興成展示自己做的根雕產品。 供圖/阮班明

本報記者 路建英 通訊員 阮班明 童光輝

“原先我們村做壽材的木匠,如今硬是被‘逼’成了一個根雕大師!”近日,記者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見到了正在湖北省谷城縣五山鎮九里崗村附近一處山坳里打磨龍形根雕的王興成。

“別說,看他手中枝杈錯綜的根雕還挺像一條騰飛的龍,特別是頭頂兩根靈動的龍須很傳神。”圍坐一旁看王興成雕刻的群眾說,老王干了大半輩子壽材活兒,因為殯葬改革,差點沒事做,現在轉型做根雕,討來好生計。

今年56歲的王興成,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殯葬改革讓以壽材為生的他不得不作出改變。他瞄準根雕這一營生,以生活中觀察的動物造型為樣本,精雕細琢制作出百余件藝術品,家庭收入也慢慢多了起來。

棄壽材做根雕

“我16歲初中畢業,就跟姐夫學做木工活兒,一心想當個好木匠,真沒想過當根雕師傅,這還要感謝縣里推行的殯葬改革咧!”王興成笑著說道。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的農村逐漸活躍起來,家家戶戶蓋新房、置家具。因為木工活兒手藝精湛,村里、鎮上乃至縣城的人都來找王興成做家具,一年下來,收入頗豐。

進入21世紀,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全國各地的花樣家具涌入農村,王興成的手工木材家具生意漸淡。“沖擊很大,外面的家具款式多,價格便宜,誰還要木匠去做呢?”王興成想到為去世的人定做棺木的生意。

在山崗連山崗的小山村,土葬是傳統習俗,王興成的壽材生意從2005年到2020年年初,每年能掙上10萬元。但隨著近兩年來谷城綠色殯葬改革深入推進,尤其是2020年5月整個谷城被湖北省納入全域火化試點區域后,王興成的壽材生意越來越不好干了。

沐浴著夏日的陽光,行走在荊襄大地,無論是農村生態環境還是基礎設施配套,都能讓人感受到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近年來,谷城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市民政部門大力支持下,按照“節地建設為基礎、移風易俗為導向、綠色惠民為激勵、生態文明促振興”的發展路徑,持續深化殯葬改革,把“活水”引向谷城城鄉,打造區域化殯葬服務體系,實現全域火化、厚養禮葬、逝有所安,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

“從土葬到火葬,再到節地生態安葬,自推行殯葬改革以來,周邊村里有人去世后都火葬入公墓了,哪還有人找我做壽材,飯碗沒了。”王興成“逼”得只能再次轉型,做根雕,好歹跟木工活兒沾邊兒。

棄壽材做根雕,王興成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說,隨著近年來鄉村建設的不斷發展,村里人日子越過越紅火,蓋起了鄉間別墅,屋里擺設也講究起來,放些鄉土味濃的藝術品,更能彰顯生活品位,做根雕前景很好。

于是,他一有空就到山坡上、河溝里“尋寶”,之后便將搜尋來的廢棄樹根、木塊,變廢為寶做成根雕藝術品。“殯葬改革不僅節約了耕地、木材等自然資源,而且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移風俗謀發展

今年1月,五山鎮堰河村舉辦農產品電商博覽會,王興成帶著自己的根雕作品參加展覽,沒想到當場就有人買走了4件,收入1500多元。“高興啊,說明還是有人喜歡我的東西,照這樣看,家里做的根雕能值好幾萬元呢。自己的二次創業靠譜得很,沒想到殯葬改革讓自己瀕臨失業這件壞事變成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好事。”王興成難掩喜悅之情。

年輕的九里崗村黨支部書記王順偉,聽說王興成要把根雕做成產業,專程跑到他家里商量未來的發展方向,深入了解根雕產業經營現狀,幫助其解決現實發展中的困難問題。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特色文化才是我們的根脈。”王順偉全力支持王興成,準備在村里找一塊合適的地方籌建根雕藝術館,待建成后交由王興成來打理,把能體現鄉愁記憶的紡車、泥耙子、蓑衣、木工器具都擺出來,梳理村史和殯葬改革前后變化影像資料,供村民參觀學習。

聽罷,王興成喜出望外,沒想到已經藏起來壓箱底的刨子、鋸子、鉆子等做木工活兒的工具,如今又派上了大用場。“接下來,我還要緊跟時代步伐,學學網絡直播,為根雕藝術代言,為殯葬改革代言,為鄉村振興代言,這輩子‘木飯碗’端定了。”

谷城縣委書記黃克立介紹說,為改變全縣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這種奢侈浪費的陳規陋習,縣委、縣政府堅持將倡樹農村移風易俗新風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依托基層自治組織和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作用,發動群眾廣泛參與,營造出“移風易俗樹新風從我做起、抵制殯葬陋習從我開始”的濃厚氛圍。同時,將厚養禮葬、節地安葬等理念納入村規民約,對村民加以引導、監督。

公益性公墓維護管理帶動村民就業、風水先生轉行成了紅白理事會的服務者、移風易俗教育引導鄉村居民摒棄陋俗……如今,九里崗村的村民們拉家常說起村里紅白喜事操辦流程和切身感受,頻頻豎起大拇指,“好的風俗不僅節省了家庭開支,還帶動了就近擇業。看著漸漸美起來的村容村貌,左鄰右舍的精氣神都跟著變了,你說這改革好不好!”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