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雷 耀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2021年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金陽街道金元社區了解開展便民服務、加強基層黨建等情況時指出,要堅持為民服務宗旨,把城鄉社區組織和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好,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一年多來,金元社區黨總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推行黨建網、平安網、民生網“三網融合”,創新“社區+物業+共建單位+志愿者”治理模式,持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黨群“和融”、鄰里“和睦”、愛心“和暖”、治理“和美”、治安“和順”的美好家園。
黨建引領,增強為民功能
“總書記十分關心社區服務群眾的工作,問我們做了哪些服務?居民的訴求有哪些?服務有沒有做到位?問得非常詳細。”社區便民服務大廳社情民意窗口工作人員陳文君回憶起總書記到社區那天的場景時激動地說,“總書記說話很親切。我深深感受到總書記深厚的為民情懷,對基層干部的關心和對基層服務、基層治理的期望。我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多為群眾辦實事。一年多來,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認真記錄居民的需求和訴求,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予以解決,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服務群眾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金元社區黨群服務站里,設置有便民服務大廳、人民調解室、黨員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居民活動室等功能室,開設3個服務窗口,提供黨務、政務、物業服務等3大類、35個服務項目。在便民服務大廳的黨務窗口,有困難群眾幫扶、綜合服務等7個方面的“黨員報到志愿服務崗位目錄”,細分出28種崗位。黨員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助力社區建設。
“我們社區現有黨員86名,按片區設立兩個黨支部,延伸建立14個網格黨小組,組建起以黨員為隊長的紅滿園宣講隊、小棉襖志愿服務隊、手拉手法律咨詢隊、紅袖標巡邏隊等8支志愿服務隊,逐步構建了‘1個社區黨總支+2個片區黨支部+14個網格黨小組+8支黨員志愿服務隊’的四級黨建工作體系,建起‘社區—網格—樓棟’為基本框架的‘民生網’。”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袁琴告訴記者,“我們還積極探索黨員積分管理機制,開展‘每月小排位,年終大評比’活動,有效提升社區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記者了解到,為增強社區黨組織的為民功能,金元社區黨總支建立了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聯席會議,實現了理論共學、組織共建、社區共治。制定駐地單位黨組織與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及認領服務項目流程,采取“契約化”共建方式,簽訂《共駐共建協議》18份,先后確定居民期盼的43項實事,幫助居民解決困難和問題100余個。
從“小事”做起,增強便民功能
金元社區有居民3525戶、10614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到13%左右。
“總書記很關心我們老年人,感謝黨帶我們過上了好日子,現在生活真的很安逸、很幸福!”6月23日中午,在金元社區養老服務站用餐的社區居民戴世倫老人回憶起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情形時仍激動不已。
“服務站設有就餐區、閱覽室、康復室、理療室等區域,可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助托、助樂和探望等服務,滿足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戴世倫說道,“社區還開辦了老年學校,建設了健康衛生服務站,組建了小棉襖志愿服務隊,為我們提供上門服務。生活在這樣的社區,真是幸福啊。”
社區黨總支從居民最關心的“小事”做起,不斷增強便民功能。比如,為妥善解決居民托幼難題,金元社區積極跟教育、衛健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將轄區內的哈奇幼兒園進行升級改造,使其成為享有政府補貼的托幼班。2021年年底,該普惠性幼兒園已提升改造完成,今年3月正式招生。目前幼幼班已有30多名幼童入園。
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針對轄區老年人、殘疾人以及“上班族”等人群,開通“全程代理”“網上預約”等便捷化服務,打造“15 分鐘便民服務圈”,實現居民足不出戶就能辦事、辦成事;打造文化活動中心,保障居民精神文化需求;開設“公益四點半課堂”,解決學生放學后的托管問題;設置“解鈴工作室”,為居民提供個性化心理關懷;建設“愛心共享角”,為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人員配備冰箱和微波爐等設施,以及指甲剪、針線包等日常生活所需物品。這些便民服務舉措讓居民充分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三治融合,增強安民功能
“法治文化廣場連接觀山湖公園篌竹門處的無障礙通道修好了,以后坐著輪椅從這里過就不用再麻煩別人抬上抬下了,也不用繞一大圈了,真是又安全又方便!”近日,金元社區居民楊阿姨坐著輪椅通過新改造的無障礙通道時,贊不絕口。
據悉,4月中旬,一份需求清單出現在金元社區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這份清單寫道:“希望在法治文化廣場連接觀山湖公園篌竹門處增設便于殘疾人、嬰兒車出行的無障礙通道,道路實現人車分流。”對此,社區黨總支高度重視,很快就把打造無障礙通道和人車分流道納入金元國際新城聯合黨支部黨員大會議程,通過召開居民議事會聽取居民意見,又經社區、物業和業委會專題討論,最終決定將該出口的改造提升作為解決居民訴求的首要任務大力推進。半個月之后,無障礙通道及人車分流道路就改造完畢并投入使用。
近年來,社區黨總支深入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斷提升社區安民功能。
“在強化自治方面,我們制定完善《社區居民公約》,定期召開居民議事會和共治共建會,組建平安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黨員參與平安社區建設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強化法治方面,我們建設了法治廣場、設置了法律圖書角、開設了法治課堂,還組建了一支專兼職的法治義務宣傳隊。同時,大力實施‘一十百千工程’,包括建立一個社區法律診所、組建十支社區調解員隊伍、發展一百名‘消息樹’信息員、啟動千民互動保平安大行動,用法治力量筑牢社區治理根基。”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安春燕介紹說,“在強化德治方面,發揮轄區企事業單位、熱心居民等力量,廣泛開展‘大手牽小手’‘鄰里守望1+N’等志愿服務活動,為社區治理注入正能量。”
“為民服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袁琴表示,“我們將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以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為目標,持之以恒辦好民生實事,努力把社區打造成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幸福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