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從軟弱渙散村到瑤族風情村的蝶變

時間:2022-08-2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趙曉明

夏末秋初,藥姑山草木蔥蘢,青翠欲滴,涼爽宜人。坐落在山腳下的湖北省通城縣大坪鄉內沖瑤族村,石井、石廟、石柱等映照著跨越千年的瑤鄉文化,獨具瑤族特色的大門迎接四方來客。

2018年以來,通城縣政府在內沖瑤族村進行美麗鄉村試點、基層黨建示范點,建設瑤族風情村。如今,內沖瑤族村早已摘掉過去偏遠山村、空心村、軟弱渙散村等標簽,一條寬闊的瀝青公路穿越村莊,村內隨處可見白墻灰瓦的古樸院落,眾多村民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千年瑤村煥發出嶄新的活力。

一個好支部,紅火一個村

2018年,內沖瑤族村以強基固本為根本,重建村“兩委”班子,著力選優配強黨支部,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不斷推動內沖瑤族村各項事業發展。

正是在那時,外出經商的胡金文返回家鄉,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并一直連任至今。

2021年,按照優中選優、打造一流班子的思路,內沖瑤族村順利完成村“兩委”換屆選舉,黨支部副書記胡廣、村委會委員李丹等一批年富力強的干部進入村“兩委”任職。年輕化、知識化的村“兩委”班子提高了村“兩委”工作效率,為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

在村“兩委”工作人員中,年齡最大的是58歲的老黨員胡小明。因年齡問題,胡小明在換屆選舉中退了下來。但為了發揮老干部作用,做好傳幫帶工作,經村“兩委”研究、向上級申請,返聘其到村“兩委”繼續為村民服務。

據胡金文介紹,如今,民主決策、交流溝通、共同提高不僅成為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共識,更成為有效開展各項工作并落到實處的有力保證。

如何激發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共同推進村莊發展?村“兩委”班子成員進行了多次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努力提高服務村民的能力和水平。

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年輕黨員胡有志返鄉創辦瑤鄉人家、瑤媳婦酒店,帶動了一批村民投入到餐飲、住宿、農家樂、土特產銷售、民俗表演等旅游業態中,既融入了村莊發展,也改善了家庭生活條件。

“一個好支部,紅火一個村。”在胡金文看來,建好黨支部,才能真正改變以前軟弱渙散的面貌,讓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享受旅游紅利,坐在家門口賺錢

順著瀝青公路前行,古瑤文化陳列館、瑤鄉藥谷等一一映入人們眼簾。干凈整潔的村道、現代化的分散式污水處理廠、60千瓦光伏發電站、150盞太陽能路燈、集中供水設施等,切實改善了全村人居環境和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讓村民切身感受到貧困村的蛻變。

據胡金文介紹,瀝青公路綿延6公里。兩側,樟樹、紅葉石楠等蓬勃生長。這條路不僅讓村民改變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窘境,更重要的是為四方游客前來旅游創造了便利條件,展示了村莊的形象。

37歲的村委會委員李丹原來是古瑤文化陳列館講解員。據其介紹,陳列館投資近380萬元,加固修繕古民居25間,一磚一瓦古色古香,分古瑤文化、藥文化、現代瑤文化三個展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

“村子產業發展情況引人注目:以種植養殖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建成500畝紅心獼猴桃基地、300畝野生茶園、50畝柿子基地、200只黑山羊養殖場和10個無土蔬菜大棚。”李丹說。

正是看到了村子旅游經濟的良好發展態勢,青年村民胡宜強決定返鄉創業,發展畜禽養殖業。通過不斷向專家、本村和外地養殖戶請教,提升養殖技術,經過兩年的發展,胡宜強養殖規模達到黑山羊60只、“兩頭烏”肉豬63頭、雞鴨近200只。“行情好的時候,黑山羊市場售價每只1700元、‘兩頭烏’肉豬每斤50元,年銷售畜禽收入近6萬元。”胡宜強說。

致富不忘鄉親,胡宜強帶頭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時,帶動本村村民依靠養殖致富,一起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與胡宜強一樣,家住瑤鄉藥谷附近的村民曾東榮也搭上了鄉村旅游的快車,開了一家瑤姐便利店,來來往往的游客在這里挑選一些民族特色產品。“如今真正享受到了旅游紅利,坐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曾東榮感慨。

在曾東榮家不遠的地方,便是村民黎蘭洲的古井飯莊。自瑤鄉藥谷開園后,古井飯莊的食客多了不少,生意蒸蒸日上。黎蘭洲盼著景區繼續向山上拓展、往內延伸。“那時,游客會更多,我也會適度擴大規模,提高效益。”黎蘭洲說。

切身感受新時代,不斷提升獲得感

“鄰居把污水排放到我家門口,大熱天臭氣熏天。”7月18日,在藥姑新村安置點召開的“屋場會”上,內沖瑤族村六組村民胡球霞嚷嚷道。

“屋場會”主持人立即記錄下相關情況。會后,村“兩委”干部到現場察看,對胡球霞的鄰居進行勸導,并安排工人將排污口接上排污管道,從根子上解決了問題。

據胡廣介紹,該村在村組、院落召開“屋場會”,為村民自治搭建平臺,從宣傳發動到政策講解,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廣泛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為保障旅游景區安全,內沖瑤族村決定對一組金雞坑一處地質災害點進行施工處理。在施工期間,需要占用土地,并清除地上附著物。其中,涉及村民胡仁武家的一口池塘與三棵杉樹。施工方與胡仁武約定,賠償500元并簽訂協議。

可在施工期間,胡仁武找到施工方,認為當初500元只是賠償池塘費用,不包括三棵杉樹。得知雙方沖突后,村“兩委”干部到胡仁武家進行調解,拿出原本協議,并宣講相關法律法規。調解后,胡仁武意識到之前行為的不當之處,施工順利進行。

平日里,內沖瑤族村通過向村民以案釋法,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村民知法、守法、遵法的法律素養,最終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

為充分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內沖瑤族村充分挖掘和繼承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內涵,積極開展鄉風文明評比活動。此外,吸引眾多鄉賢回歸家鄉,成為鄉村善治的參與者、引領者和推動者。

咸寧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科負責人揭志剛表示,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努力踐行“兩山”理念,充分整合資源,實現村落與景區共建,共同締造幸福家園,讓村民在發展過程中,切身感受到生態旅游帶來的發展成果,不斷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