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平偉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和特殊群體關愛服務等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做好新時代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為社會救助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陜西省西安市民政局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引,秉持為民愛民初心,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持續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推動西安社會救助工作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困難群眾為中心
在強基固本中持續推動改革創新
近年來,西安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逐步建立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救助機制,不斷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和質量,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建立“1+N”社會救助體系。為解決各項社會救助之間的碎片化問題,西安市積極構建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體,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醫療救助制度、臨時救助制度、教育資助制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高齡老人生活保障補貼制度、困難失能老人護理補貼制度、漸退幫扶制度、分類施保制度等為補充的“1+N”社會救助體系,打造了銜接無縫隙、保障無盲區、服務有溫度的救助格局,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救助鏈。
構建多層次綜合救助格局。為更好滿足困難群眾的多元化救助需求,西安市民政局出臺《低保邊緣家庭認定辦法》,劃分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和其他困難群體等幾個救助圈層,根據困難程度、救助需求,采取不同救助措施實施兜底保障,建立起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體系。2021年,市級民政共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0.14億元,保障困難群眾6.2萬人次。同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市民政局積極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共實施臨時救助2.4萬人次,支出救助資金1275萬元,并為12萬余人提供各類關愛服務。
優化社會救助工作機制。為加強部門間協作聯動,促進各項救助工作優質、便捷、高效開展,西安市民政局建立困難群眾幫扶快速響應、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等機制,制定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工作26條措施,積極推進城鄉社會救助服務均等化。在全市186個鎮(街)建立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社會救助格局,形成困難家庭主動發現、“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等聯合工作機制,提升社會救助質效。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
在踔厲奮進中織密兜底保障安全網
“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飽含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也體現了對民政工作者的殷切期盼。我們將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兜牢民生底線。
健全完善綜合救助體系。西安市民政局將著力構建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急難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為補充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完善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和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將城鄉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嚴格落實兜底保障漸進式退出機制。完善監測預警與幫扶機制,對于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以及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暫時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給予急難社會救助。健全制度機制,鼓勵支持慈善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服務組織及社會愛心人士參與社會救助,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編密織牢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網。
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西安市民政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保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資金支持總體穩定。聚焦相對貧困問題,堅持提標、擴面、增效,堅持支出型貧困救助與收入型貧困救助相結合、政府救助與社會力量救助相結合、物質救助與服務救助相結合,全面推進救助工作法治化、體系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積極將兜底保障工作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社會救助服務均等化。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抓好兜底保障各項政策落實,切實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創新社會救助方式運用。西安市民政局持續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化、科學化、便捷化,建設西安市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救助業務“掌上辦”“指尖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照料服務。加強政府救助與社會力量幫扶有效銜接,構建家庭和社會支持網絡,為救助對象提供生活幫扶、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服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