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楊 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這充分體現了大國領袖的為民情懷,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為做好新時代民政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2021年,河北省共保障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殘疾人、老年人、孤殘兒童等各類服務對象506萬人次。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結合民政工作實際,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普惠養老,關心關愛特殊和困難群體,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真正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強化兜底保障
持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社會救助關乎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我們要堅決履行好兜底保障政治責任,切實打通社會救助“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難有所幫。
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河北省222.9萬名脫貧人口中,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占比35%。要保持兜底保障政策連續性、穩定性,落實“漸退期”“單人?!薄皠傂灾С隹鄢薄熬蜆I成本扣除”等政策,深化急難救助、服務類救助,不斷提升救助實效。持續做好重點人群兜底保障,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易返貧致貧人口依規納入救助范圍,做到應救盡救。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將低保對象等6類困難人員納入動態監測范圍,加強部門信息共享與數據比對,主動查找、及時發現群眾致貧風險,提供相應救助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加快推進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目前,全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67.9萬人、城鄉特困人員25.6萬人。我們將強化“三辦法一機制”落實,對低保邊緣家庭全面精準核查、精準認定。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確保低保標準制定和動態調整科學合理,不斷提高精準度、細致性。強化急難社會救助,加大對因疫因災遇困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研究出臺臨時救助管理辦法。逐步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力度,加快社會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多元服務轉變。規范救助類基金會運行,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基金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管理水平。推進全省統一的社會救助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加快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業務的大救助信息共享格局,提高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基層經辦能力,總結推廣低保審批權下放試點經驗,進一步提高救助效能。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發揮各級核對機構作用,推進省、市、縣三級信息核對網絡體系建設,縮短核對時間,拓展部門對接,提高核對工作的準確性、時效性,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
圍繞社會關切
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能力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將聚焦老年人需求精準發力,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安。
完善養老服務政策措施。強化頂層設計,頒布實施《河北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健全相關配套制度措施,分解到年度和各市縣,確保規劃目標落實。出臺基本養老服務項目清單,完善老年人綜合評估制度。修訂財政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獎補政策,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制定人才培養政策,舉辦全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健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加快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建設。
提高社區日間照料服務質量。全省4717個城鎮社區建有4991個日間照料服務設施,已實現社區全覆蓋。著眼老年人需要,不斷健全社區日間照料服務機制,在全面覆蓋和全面運行的基礎上,構建形成以日間照料機構為中心,以信息化管理平臺為支撐,以服務熱線、“一鍵通”終端和服務平臺為紐帶,以“生活照料、助餐服務、心理慰藉、上門服務、遠程監管”等為基本服務內容的社區日間照料信息化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日間照料信息化全覆蓋,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
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目前,全省共有養老機構1777家,床位23.8萬張。著眼未來,加快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完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推進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著力解決養老服務機構供需不平衡、發展不充分、市場不活躍等問題。開展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點)綜合評價,構建社區養老服務網絡,使養老服務資源向老年人周邊、身邊和床邊聚集。持續改造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擴大護理型床位規模,提高失能照護能力。
強化養老服務綜合監管。以農村敬老院、非等級養老機構、住有老年人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等為重點,狠抓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開展《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達標抽檢,實施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健全完善養老服務質量標準與評價體系。積極推進養老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覆蓋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的養老服務行業信用管理體系,營造誠實守信的發展環境。集中整治養老服務領域詐騙問題,讓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聚焦特殊群體
穩步提升社會福利水平
社會福利事業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體現一個地方社會文明與進步的程度。針對全省廣大特殊群體的急難愁盼,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他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加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目前,全省共保障5735名孤兒和9034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下一步,推動出臺《河北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有效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作用,落實“家庭監護為主體、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的監護制度,形成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合力。強化政策落實,持續提高基層部門精準認定能力,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推行孤棄兒童市級集中養育,推廣符合兒童成長規律的家庭式養育模式,幫助孤棄兒童更好回歸社會。持續開展“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和“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
強化“三留守”人員照護服務。加強1.4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動態信息管理和檔案建設,健全監護指導制度,督促指導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開展農村留守婦女關愛行動,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搭建創業發展平臺,提升關愛服務能力。完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立動態調整的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關愛服務,落實定期巡訪制度,幫助解決生活需要和實際困難。
提升殘疾人福利保障水平。健全殘疾人福利制度,合理調整補貼標準,確保將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保障到位。推進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探索開展政府購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深化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建設,發揮康復輔助器具助殘助老服務作用,辦好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創新大會,推進健康養老服務業與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融合發展。
加大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力度。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法治保障的救助管理協調機制,不斷提升救助管理水平,切實保障流浪乞討人員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加強街面巡查力度,救助管理機構求助熱線24小時暢通、救助專用車24小時備勤,對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以及臨時遇困流落街頭人員,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救助。加大“互聯網+救助尋親”力度,推廣應用易走失人員電子檔案和AI識別系統,完善落戶安置、源頭治理和回歸穩固機制,有效提升救助管理精細化、準確化水平。
共織幸福網,一起向未來!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自覺踐行初心使命,懷著為民愛民之心做好民政工作,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救助措施,加大政策供給,解決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將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送進千家萬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