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一五一十”講述曇華林三區融合發展故事

時間:2022-03-2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雷 耀 通訊員 朱張橋

全長約1.2公里的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被譽為一部“活”的武漢近代史書。這里集自然、歷史、人文、藝術等多重元素于一身,是一處兼容歷史與新潮、商業與景區、文化與創新、品質與情感的旅游休閑勝地,也是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近年來,武昌區高度重視古城保護建設,按照景區、街區、社區三區融合思路,將創意社區建設與舊城改造工作緊密結合,把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具有武漢特色的“文化+設計+旅游”多業態創意社區。曇華林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形成“一五一十”工作法,不斷推動形成景區宜游、街區宜業、社區宜居的曇華林共同體。

探索“一五一十”工作法

做好三區融合文章

曇華林社區位于武昌古城北部,隸屬于武昌區糧道街道,0.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2棟優秀歷史文化建筑、30余家轄區單位、150余家古街商戶及泛悅匯綜合商圈。目前,社區有居民3440余戶、9730余人。

“如何更好地為游客、商戶、轄區單位和居民等各類主體服務,提高他們的融合度,增強我們服務的覆蓋面和精準度,一直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曇華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馮晶告訴記者,“武昌區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要打造‘一城三帶’文旅集聚區和探索景區、街區、社區三區融合發展模式。社區改造如何既方便居民生活,又能恢復古街風貌?2019年武昌區搭建起居民議事會、新青年論壇等平臺,打造‘家門口的議事會’,讓居民出謀劃策,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社區精準對接不同需求,高效解決社區治理難題。工作中,我們通過黨委領導、黨員帶頭,充分發動居民群眾參與,打造了居民之家、游客之家、商戶之家,探索形成‘一五一十’工作法。”

據馮晶介紹,“一五一十”工作法中的第一個“一”代表堅持“黨建引領”這條主線,“五”代表在服務三區融合中堅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五民工作法”,第二個“一”代表聚焦三區融合這一中心任務,“十”代表社區在三區融合中,為社區居民、街區商戶、景區游客提供黨員服務、統戰服務、商戶服務、暖心服務、心理服務、就業創業服務、愛衛護綠服務、綜治服務、文化服務、志愿服務十項服務。

兩年來,圍繞三區融合發展,“一五一十”工作法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解決關系商戶、居民和游客的各類問題中,通過大家說、社區聽、共同談、一起辦、公開評,形成完整工作閉環,成為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優化社區治理格局、服務社區居民群眾的關鍵一招。

打造“家門口的議事會”

坐下來敞開談、共商議

2019年7月,在“老街坊調解之家”基礎上,曇華林社區正式設立“家門口的議事會”。每次開會,都邀請商戶、居民、下沉黨員、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等一起參加,大家坐下來,敞開談,共商議。

十四中東家屬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房齡久、無電梯、水電維修需求多、環境臟亂差,還存在物業費收繳困難等問題。“有問題不用怕,議事會有辦法。”在曇華林社區黨委指導下,社區“兩委”成員、社區自管黨員、轄區單位黨員、下沉單位黨員以及小區居民黨員全部參與到走訪小區居民的工作中,了解大家的訴求。在組織召開的小區物業管理議事會上,運用“五民工作法”集思廣益,最后確立“政府幫一點、單位籌一點、居民出一點”的思路,實現了老舊小區物業自管、事務自理、居民自治的目標。“如今,小區不僅有了門崗,還建了休閑小廣場,小區的路面也進行了拓寬改造,綠化帶里補種了新樹木,老小區也煥發了新生機。社區還組建了義務巡邏隊,切實增強了我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居民張大爺對社區發生的變化很是滿意。

“我們在十四中東家屬區、馬道門小區和三義村3個小區內建有黨群服務驛站,按照有場地、有黨員、有功能、有制度、有服務的要求開展工作,實現黨群服務驛站對小區內各項服務的全覆蓋,為打造‘家門口的議事會’提供了堅實陣地。”馮晶說。

在2021年啟動的舊改工作中,剛從疫情影響中恢復過來的街區商戶又面臨著施工打圍、車輛禁行等問題,對商戶的經營造成很大影響。對此,曇華林社區運用“一五一十”工作法,組織召開“家門口的議事會”6場,聽取商戶、游客、居民、社區以及街道職能部門等各方意見,集中各方智慧,發揮各自優勢,初步形成車輛進出進行報備、開辟臨時通道、錯時開展施工等方案。同時,組織開展創業就業政策咨詢、綜合治理、志愿服務等活動,積極引導商戶、居民樹立服務三區融合的理念,充分認識到街區改造是服務街區、景區、社區的民生工程,只有景區美了、街區旺了、社區好了,游客體驗才會好,商戶經營才會好,居民生活才會好。

聚焦居民、游客、商戶三類群體

形成你我共生、彼此共融共同體

2020年8月,在曇華林社區黨委的指導下,曾經的商戶志愿者團隊升級為曇華林商戶互助服務中心。目前,中心有9名骨干成員、150多名商戶志愿者。在曇華林創業、生活了20多年、“簡單生活館”理發店的老板張家順被推選為首任會長。

去年年底,因為曇華林環境提升改造,商鋪“囍”門口原來的一堵墻被拆后許多電線裸露出來,既不美觀,也不安全。張家順了解到情況后立即報告社區,第二天社區就聯系了電力部門進行了整修。在張家順看來,曇華林的商戶非常團結。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商戶們主動加入出入口值守、測溫、核酸檢測等隊伍中。“2020年武漢大汛,社區發出號召后,商戶群里立即響應。最終我們組成了兩支十多人的防汛小分隊,上堤參與巡查,積極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張家順說。

據武昌區民政局副局長樊春陽介紹,聚焦居民、游客、商戶三類群體,曇華林社區針對小區以及整個社區居民群眾,開展活動和服務,營造睦鄰友好氛圍,將社區打造成“居民之家”;針對街區商戶,加強同商戶的溝通對接,適時組織開展商戶開放日、街頭劇場、街區打卡定向賽等活動,讓街區成為“商戶之家”;針對景區游客,通過黨員帶頭,居民參與的方式,開展“人人都講曇華林”講解員成長計劃,進一步提升景區的魅力,讓景區成為“游客之家”。各類群體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增強、互動進一步增多,群體的融合不斷深入,形成你我共生、彼此共融共同體。

社區好了、居民才會滿意,街區活了、商戶才有干勁,景區熱了、游客才會來。在黨建引領下,曇華林社區運用“一五一十”工作法探索走出一條景區、街區、社區三區融合發展之路。如今,社區工作者、商戶、居民其樂融融一起組織、參與活動的場景在曇華林已成為常態。馮晶說:“大家以真心換真心,我們在曇華林交朋友。”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24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