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專門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許怡關注養老問題多年,不止一次將養老領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寫進提案,今年著重圍繞推進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破解融資難等建言獻策。
許怡開始關注養老領域源于父親步入老年。“父親一再表示不想住養老院,原因就是離家太遠、子女探望不方便、在養老院生活太孤單。我父親的擔憂反映出目前養老機構在規劃和布局方面的問題。”
不久后,許怡又開始關注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的話題。“我的朋友投資養老機構,做得很辛苦,卻不贏利,融資非常難,完全是靠情懷和責任心在支撐。”通過調研,許怡意識到,盡管近年來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社會資本日益增多,但該領域投資大、見效慢、利潤薄,在建設和運營初期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融資需求十分迫切。
“盡管有關方面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有些政策未能完全落地,有些方面還存在政策空缺,因而融資難成為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領域的攔路虎。就像一塊玻璃板橫在面前,社會資本成了看得見摸不到的東西。”許怡認為,融資難的具體表現是多方面的,有的民營養老機構在辦理融資抵押時,困難重重;不少養老機構的服務場所是由閑置舊廠房、辦公樓等改造而成的,因無法取得“兩證”(房產證和土地證)而達不到辦理貸款的資格要求;金融機構要求貸款企業有持續性的現金流,而養老服務企業很難在較短時間內達到運營收支平衡,因而銀行往往會審慎貸款或調低貸款額度,等等。
為破解這些難題,許怡曾率領致公黨中央婦委會調研組赴北京、陜西、湖南等省份調研,就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實地調查并形成調研報告。此后,她又不斷展開相關調研,“我走在街上,只要看到養老院,就會走進去看一看,了解相關情況。”
在多次調研的基礎上,許怡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議:一是完善營利性養老機構抵押融資政策。有關方面應盡快出臺相應細則,明確營利性養老機構有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等資產,在約定不改變其用途的情況下可用于抵押融資,使相關政策盡快落地。二是盡快出臺養老機構分類登記辦法。對現有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養老機構申請轉為企業的,進行財務清算,在依法明確土地使用權、建筑物、運營積累等財產的權屬后,適當減免相關稅費,在市場監管部門辦理工商登記手續,轉為營利性養老機構,以獲得融資身份。三是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開發針對養老服務行業的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對民辦養老機構給予中長期低成本專項貸款;鼓勵發展針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政策性擔保服務,通過健全監管機制支持養老機構的融資創新探索等。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