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產業興 日子好 鄉風新——馬莊村的幸福生活

時間:2022-07-1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繡一個團團圓圓香包,祝家家團聚幸福美好;繡一個和和美美香包,祝人人平安四季香飄……”一曲甜美的《香包情》,回蕩在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一排排鄉村別墅白墻黛瓦,綠樹環繞、藥香怡人。

2017年12月12日下午,在徐州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肯定馬莊村從單純以煤為生轉型到多種產業共同發展的經驗,指出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經濟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要因地制宜抓好謀劃和落實;“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職能,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4年多來,馬莊村黨委班子牢記總書記囑托,帶領全村人民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風潤村、產業富民”的新路子。

小香包繡出幸福好日子

裁剪布料、遴選中藥材、穿針引線……85歲的馬莊村村民王秀英閑不下來,每天仍忙著制作“徐州香包”。她至今難忘習近平總書記來村里考察時的場景:“總書記手拿香包,夸我手藝好,并自己花錢買下一個,笑著說‘我也要捧捧場’。”

總書記“捧場”買下的是一款寓意“真棒”的香包——針棒。針棒原是掛在胸前,用來插繡針的。后來老人將其做成香包產品來賣,沒想到因為寓意好,受到游客青睞,如今成了“網紅”產品。

“現在,馬莊村空氣中都飄著中草藥香,和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秀英老人回憶起30多年前,那時的馬莊村天灰、地陷、草枯、水黑。村子所在的賈汪區有著上百年的煤炭開采史,煤炭挖盡后,只留下一片失去生機與活力的采煤塌陷區。

“馬莊村經歷過兩次轉型。2001年,村里所有煤礦全部關停,通過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開辦了紡織、食品、化工等15家企業,實現了經濟由‘黑’到‘白’的蛻變。2013年,這些企業也陸續關停。2012年,賈汪區在采煤塌陷地上建成了1.1萬畝的潘安湖濕地公園,隨后旅游業興起。”馬莊村黨委書記毛飛介紹道。

如今,潘安湖濕地公園已獲評4A級景區。依托該景區,馬莊村不僅開展生態旅游,還傳承民俗文化、厚植文化優勢,又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民俗產業、文化旅游。“徐州香包”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產業壯大之路,每年實現800余萬元的產值。

依靠對“文化立村、文化興村”的堅守,馬莊村正在演繹著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據毛飛介紹,為了繼續做大香包產業,馬莊村與上海一家運營公司合作,科學規劃發展前景,補齊線上銷售短板;2021年年底,馬莊村還和蘇州大學鄉村振興干部培訓學院簽訂協議,大力發展研學游,預計還能為村集體增加400萬元收入。有了這些項目支撐,香包成為馬莊村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之一,讓村民們過上了更高質量的幸福日子。

農民樂團提振村民精氣神

“總書記來到我們村文化禮堂,觀看了我們排練的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快板節目,稱贊我們編得好、演得好,鼓勵我們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貢獻。”總書記來村里的那天,馬莊農民樂團團長孟輝終生難忘。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總書記的深情囑托,馬莊村村民們牢記在心。

徐州市馬莊農民樂團成立于1988年。那時,馬莊村依靠煤礦行業富了起來。然而,農民們“富了口袋”卻“窮了腦袋”,村里酗酒、賭博、迷信等歪風邪氣不斷滋生。如何凝聚人心、提振精神?在村委會引導下,馬莊農民樂團應運而生,文明藝術的春雨滋潤了村民的心田。

“拿過鐮刀鋤頭的手彈撥起樂器,人們喜聞樂見的節目來到田間地頭,主旋律、正能量播撒到各個村鎮。老鄉們一聽是馬莊農民樂團來了,都趕來看,臺下總是座無虛席。”孟輝介紹。

在馬莊農民樂團成立的34年間,累計演出了8000余場次,其中公益性演出達5000余場。“除了在馬莊村文化禮堂和文化廣場演出,我們還有流動的‘舞臺大篷車’,把演出送到農民身邊去。”如今,馬莊農民樂團不僅輻射周邊地區,還到南京、徐州等市巡回演出,最遠曾漂洋過海,到意大利、日本等國家表演,傳播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農民樂團轉動‘文化水車’,把精神文明‘灌溉’到千家萬戶,用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地提高了村民素質,提振了村民的精氣神。”孟輝自豪地說。

今年,馬莊農民樂團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主題,創作《黨旗飄揚映日紅》《難忘的旋律》等文藝節目,走進市內80余個村進行宣傳演出,用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讓黨的方針政策入腦入心。

黨員志愿服務亮出文明新鄉風

“當時我們正在黨員活動室開展活動,看到總書記走進來,真是太激動了!”夏莉是馬莊村黨委第四黨支部委員,她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正在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黨員中間,聽他們談學習體會,看他們的學習筆記,問他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希望他們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發揮積極作用。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個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職能,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總書記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出的要求,馬莊村黨委謹記在心。

“如今,馬莊村共有黨員120人,每月25日是我們的黨員日,80%的黨員都來現場參加活動。”夏莉介紹道,“還有一些在外務工的,也定期匯報思想情況,及時學習最新的政策精神。”今年“七一”,馬莊村黨委為每名黨員準備了一本書、一枚黨徽、一封信、一個香包,引導黨員們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也在馬莊村如火如荼開展,在村黨委的指導下,黨員們組建起志愿服務隊,幫助困難家庭排憂解難,為村里的特殊群體送去溫暖,帶動更多村民成立了6支志愿服務隊,在村里形成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尚。

“孫阿姨(化名),夏天的衣服都給您收拾出來了,您記著換洗著穿啊。”黨員志愿者叮囑著。孫阿姨和兒子都患有精神殘疾,她的丈夫也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家庭生活困難。黨員志愿者們每隔幾天便上門幫助打掃衛生、收拾庭院。

馬莊村黨委還把黨員劃分成多個小組,采取“十必聯”工作法,即針對家中有喜事、喪事、急事、難事、病事,當兵入伍、信訪訴求、矛盾糾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這10種情況,黨員上門聯系。把“十必聯”工作法落實落細,馬莊村實現了小事不出黨員聯系戶、大事不出村小組,把問題解決在基層。

此外,馬莊村以黨建為引領,在原先的村民議事會基礎上,設立協商民主議事會議,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開展廣泛協商,解決了一批群眾普遍關心關切的現實問題,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了基層治理能力,樹立了文明新鄉風。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