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全國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
探索應對老齡化之路 助力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1-09-1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 婷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比為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比13.5%。

讓老年人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如何讓億萬老年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不斷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進行協商議政。90多位全國和地方政協委員參會,40多位委員、專家和基層代表發言,100多位委員通過移動履職平臺發表意見,聚焦國家發展全局和億萬老年人福祉,靶向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著力點,彰顯了政協委員們為國履職的智慧、為民盡責的情懷。

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需下大力氣解決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然而,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發展仍處于攻堅階段,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需要下大力氣去解決。

“在老齡化程度較深的老舊城區,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物業用來改造成社區養老設施。”在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委員、寸草春暉養老機構董事長王小龍看來,老年人有需求、養老設施進不去,成為制約社區養老發展的最大瓶頸。

一石激起千層浪。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在養老服務體系中占據基礎性地位,發展中面臨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互聯網+”與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既能為老年人謀福利,又能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但目前‘互聯網+’產業發展較為滯后,服務供給單一,不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全國政協常委、遼寧省政協副主席、民建遼寧省委會主委武獻華說。

居家養老服務管理、流程等標準研究不足,標準覆蓋范圍有限,嚴重制約養老服務健康發展,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李世杰認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應盡快建立指導標準,才能讓老人安心、讓子女放心。

醫養結合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提高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抓手。“但目前,推進醫養結合還存在一些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原副院長姚樹坤告訴記者,機構準入、人員上崗資質、服務內容、評估體系等方面缺少標準化,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民營醫院存在大量閑置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等問題,醫養結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缺乏對老年友好型社會的重新思考和頂層設計,制約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實施。”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上海市委會副主委、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提出,缺機會、缺認可、缺激勵,讓老有所為成了“空話”。

獻計獻策 助力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會上,委員們普遍認為,我國人口發展面臨老齡化與少子化疊加的雙重壓力,帶來的影響是全面的、深刻的、持久的,必須及時應對、綜合應對、科學應對。

如何滿足絕大多數老年人居家社區養老需求,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質量?委員們認為,要下大力氣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提質量。

在王小龍看來,各地應盡快建立聯席辦公制度,出臺針對老舊物業改造的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政策,加大公建民營政策落地力度,讓企業進社區,老人才能享受更為專業、便捷的服務。武獻華也認為,大力推進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通過社會化運作方式,可以讓老人享受到生活照料、關懷訪視、應急救援等服務。

制定和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需求評估、改造規范、改造質量監管和后續管理維護等系統化選用標準,及家庭養老床位、居家上門服務等標準,有委員認為,標準化建設是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的必經之路。

“社區養老照護的前提是對老年人進行全方位評估,在此基礎上,依托社區服務中心對老人實施分級管理,實現供需有效對接。”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天津市委會副主委、天津市南開區政協副主席許洪玲還認為,“應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團隊作用,為居家老人提供更精準科學的照護指導和服務。”

從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到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從研究出臺國家層面長護險制度到優化資源推進醫養結合,從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到支持社區養老全面發展,從養老護理員人才隊伍建設到實施老有所為促進計劃……委員們聚焦養老服務中心工作及熱點問題獻計獻策,助力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老年人美好生活期待正逐步實現

推進養老服務改革,是涉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專題協商會上,有關部委負責同志與委員一起互動交流,為走好、走穩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凝聚智慧力量。

發揮社區居家對養老服務的基礎支撐作用,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舉措。“要推動解決場地難問題,新建居住區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支持公益性、普惠性、社會化等各類養老服務進社區,更好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

加強養老服務領域標準化建設,對于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規范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民政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建立了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推動發布了一系列養老服務標準,下一步,將加快制定行業急需標準,完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同時,新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國家標準已經通過立項,這將為科學確定老年人照護等級,因人而異提供精準服務等提供基礎支撐。

長期護理保險是解決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難題的重大決策部署。針對委員提出的問題,國家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回應:“繳費是長護險最關鍵的問題,目前49個試點城市,平均每人籌資150元-180元,參保人員1.34億人,累計有152萬人享受待遇,資金基本可持續。經辦管理都委托商保公司參與,涉及15家商業保險公司。”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基本養老”到“品質養老”的轉變,終將成為現實。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9.1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