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 劉 濤
2022年全國兩會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站位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充分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的崇高風范、卓越非凡的政治智慧、不負人民的深厚情懷,是我們在新征程上把握歷史主動、奪取新的勝利的重要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進一步凝聚起推動區劃地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信心和精神力量,奮進新征程、創造新業績。
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準確領會、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兩會重大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既有全局謀劃、又是實踐指南,既講認識論、又教方法論,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和指引性。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兩會的重要部署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區劃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兩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
深刻領會“五個必由之路”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五個必由之路”的重大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我們要深刻領會“五個必由之路”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始終堅持黨對區劃地名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深化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認識,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城市發展規律和區劃地名發展規律的認識,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區劃地名工作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深刻領會“五個有利條件”的科學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提出,我國發展具有五個方面戰略性有利條件,蘊含著對國家現在與未來發展規律與邏輯的深刻把握和高瞻遠矚。我們要深刻領會“五個有利條件”戰略意義,把握和運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審慎與穩妥,綜合經濟與政治,兼顧歷史與現實,統籌發展與安全,協調局部與全局,結合當前與長遠,考量必要與可行,走好新時代區劃地名趕考路。
深刻領會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政協聯組會時,就民政相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做到“三個格外”,體現了黨中央對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總書記對困難群眾的關心關愛和真摯濃厚的人民情懷。區劃地名工作是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我們要牢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堅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以更優質高效的區劃地名管理服務,助力基層治理,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深刻領會全國兩會的重大部署。近年來,有的地方政府在撤縣行政區劃工作中存在認識偏差、有的缺少后續配套措施,導致調整效果與預期相比存在差距。我們要認真貫徹兩會部署,加強行政區劃戰略研究和總體規劃,嚴格調整審核把關,強化組織實施和評估監測,確保行政區劃調整工作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符合客觀發展規律,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保持戰略定力,依法依規、穩妥有序,區劃地名規范管理取得新成效
黨的十九大以來,區劃地名司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劃地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以堅定的戰略定力,持續加強區劃地名規范管理,區劃地名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
一是法治建設不斷加強。頒布實施《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及其實施辦法,完善標準、嚴格程序,指導各地制定出臺設鎮設街道標準。《地名管理條例》修訂取得進展,完善地名管理原則、體制機制和程序,努力為推進新時代地名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是政策導向更加鮮明。規范區劃調整論證評估,嚴肅工作紀律,嚴格審核把關,堅決抑制一些地方撤縣建市設區中的盲目性。持續穩慎開展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減少存量、遏制增量,有效遏住不規范地名蔓延勢頭。
三是治理效能較好發揮。加強和規范地名管理,指導地方穩妥有序優化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設置,確保管理服務有效覆蓋常住人口。有序推進省、縣兩級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深入推進平安邊界建設,營造平安和諧邊界環境。
四是服務功能持續提升。開通運行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公布1200余萬條地名信息,社會訪問量超過10萬次/月,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日益增強。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播出兩季《中國地名大會》節目,覆蓋電視觀眾累計超8億人次,展示地名文化,喚醒鄉愁記憶,激發文化自信。
強化責任擔當,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以區劃地名新發展新成就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區劃地名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務,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期間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區劃地名工作發展的強大動力,轉化為自覺踐行“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不斷推動新時代區劃地名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是堅持黨對區劃地名工作的領導。加強黨中央對行政區劃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進一步完善黨領導區劃地名工作的體制機制,強化頂層設計,做好統籌規劃,把黨的領導貫穿區劃地名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二是健全完善制度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行政區劃工作制度和體制機制,探索推動行政區劃調整配套改革措施。充分發揮地名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推動《地名管理條例》出臺后配套制度文件、標準規范制定修訂。健全界線管理協調機制,及時處置行政區域界線爭議,不斷提高區劃地名工作科學化、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三是加強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加強行政區劃調整的歷史文化傳承影響專項論證評估,強化行政區劃優秀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加強地名用字拼寫管理,加大優秀地名文化傳承保護力度,繼續辦好《中國地名大會》節目,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指導各地加強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建立健全地名文化保護體系。
四是提升區劃地名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國家地名信息庫建設,健全區劃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機制,將信息庫建設成為覆蓋全國、要素齊全、時空一體的權威區劃地名和界線信息發布平臺,為社會提供更加準確、便捷、全面的區劃地名信息服務。
五是堅持不懈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化政治機關建設,充分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履行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深入運用“五強化五聚力”支部工作法,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培塑、鍛造敢于善于斗爭、勇于自我革命、素質全面過硬的新時代區劃地名干部隊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12日)